
编者的话:
你是黄土地的良知之光
——赞王厚基老师及其《路桥飞架的神话》
池朝兴
2022年5月31日
你攀爬上高耸雄伟的桥墩,
举起灿烂的劳动之光,
向无数良知者喊话——
初心使命,就要不忘向人民弯腰,
鞠躬尽瘁的镰刀锤子,
时刻惦记着建筑工人
七月流火的煎熬。
走在500多平方公里的
南沙土地,
你的一颗心,嵌在
珠三角出海口的明珠上,
穷尽智慧,在兴旺繁荣的土地,
淘宝最最朴实的字眼,
在昼夜隆隆的机声里,
采摘最最响亮的语言,
铸筑路桥飞架的神曲,
把《讲话》精神,再次宣言。
我用心品读你的佳作,
劳动创造、文学锤炼,
你厚基了我攀登的心量——
我走进那一排排简陋的工棚,
我与工人们一起走进那
热烘烘的工地饭堂,
体验石棉瓦下的闷热、蚊叮虫咬,
和那午间小休的片刻宁静;
体验在熙攘和汗酸里狼吞虎咽,
美美地咀嚼粗菜淡饭,
和人们一起分享
劳动后的畅快、欢乐……

劳动之光:路桥飞架的神话(纪实)||王厚基
原创 王厚基 海珠作协 2022-04-29 08:08 发表于广东

劳动之光——
路桥飞架的神话
文/王厚基
我曾在施工人员引领下攀爬上在建中高耸雄伟的桥墩,在滚烫的桥面上体味工人们高强度劳动的艰辛,俯瞰脚下那一派繁忙的南沙大地的同时,经受七月流火的煎熬;我曾走进那一排排简陋的工棚,体验石棉瓦下的闷热、蚊叮虫咬和那午间小休的片刻宁静;我曾与工人们一起走进那热烘烘的工地饭堂,在熙攘和汗酸里狼吞虎咽,美美地咀嚼粗菜淡饭,和人们一起分享劳动后的畅快、欢乐……

走在500多平方公里的南沙土地上,走在开发区在建的抑或是已竣工的路上桥上,我的内心时刻都被一种莫名的东西触动着,在原是一片荒芜滩涂之上筑起有如蛛网般纵横交错的路和桥,一座绿色滨海新城将由此而呈现而兴旺繁荣,一颗嵌在珠三角出海口上的明珠将由此而生辉,除了归功于决策者的高瞻远瞩和智慧胆识之外,出大力流大汗战斗在一线的工人们立下的是汗马功劳!
横跨蕉门水道的新龙特大桥是南沙开发建设的重点桥梁,全长近2.5公里。我在采访南沙的路桥建设第一个遇见的便是大桥项目经理贾纪文,他也是技术攻关带头人。甫坐下,他便三句不离本行,一口浓重的陕西口音说起大桥最初碰到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征战犹酣的他还沉浸在当时的激动里。

那是一个下着滂沱大雨的上午,万事俱备,只等一声号令,连接万顷沙与龙穴岛世界级深水港的特大桥梁主桥墩的第一根桩就要打下去。然而,在千钧一发之际,却出了问题,混凝土离析,严重阻塞管道,根桩灌不下去!这是经历过不少大桥技术攻关战的贾纪文甚少碰到的现象,出师不利啊!大桥上下所有人为此伤透了脑筋。他们请来各路诸侯,不分昼夜十次百次地反复做实验和模拟施工操作。那是一段寝食难安的日子……半个月后,他们终于迎来了一道曙光――调配出一种适合珠江口咸淡水配合比的水泥。而刚攻下主桥墩灌桩难关,新龙大桥东引桥又告急,平台施工受潮水涨落影响,造成严重施工压力!贾纪文等一班工程人员为此提出一个大胆方案:筑岛围堰,变水上施工为陆地施工。但汛期就要来临,时间紧任务重,大桥建设者们毫不气馁,专门成立了直属综合施工队,随时调遣突击重点部位施工,24小时轮班作业,日夜奋战。工地上昼夜机声隆隆,灯火通明如同白昼,那场面真有如千军万马排山倒海……
那阵子,新龙特大桥真可谓成也围堰,败也围堰。工地上上下下大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悲壮气味。在珠江口汛期来临前的一个月,新龙特大桥的建设者们终于以胜利者姿态赢得了围堰战役的胜利。
我问贾纪文干路桥苦不苦?他呵呵一笑,说,“苦,工地实在太苦了,我曾萌生过当逃兵的想法呢……后来,挺了挺过去了,也不知怎的就想通了,我是学这专业的呀!”

贾纪文是没有星期天概念的。他把两岁儿子送回陕西老家,为的是夫妻俩能安下心来在新龙特大桥干下去,工人轮着三班倒,他是天天三班倒。夜里,为了不吵醒妻子,他把对讲机音量调到最低,一响就马上爬起来跑出门外去。他平时的生活圈子是四点一线――工地、办公室、饭堂、宿舍。而令贾纪文深有感触的是:“每一次倾注了我们汗水的路桥建好了,我喜欢独自徘徊在光亮的路面上,看着脚下的路桥蜿蜒伸向远方,一种成功感便油然而生,但立即又要离开了,重新走向一片新的荒芜,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永远循环往复……”
建设指挥部向我介绍,眼下的南沙,单是规划建设中的高、快速公路便有5条。而区内河网密布,在各条高、快速路上起连接作用的桥梁立交众多。如北起环城高速公路仑头立交、南至龙穴岛深水港的南部快线,全长67公里上便有官洲河特大桥、珠江特大桥、沙湾特大桥、下横沥大桥、新龙特大桥以及6座立交和5座高架桥。这些路桥均已陆续投入建设。一路所见,工地尘土飞扬,一片热火朝天。
那天,带我攀上在建中的新龙特大桥西引桥的是作业队林经理。我从他黑红黑红的方脸上一下猜出,他应是个摸爬滚打二三十年的“老工地”了。
工地上的风很大,他边扯着嗓门给我介绍工地的作业情况,边领我从岸边向西引桥的0号桥墩走去。差不多一公里的路程,一路的热风,一路的泥泞,一路的高低不平,他大步流星地走着,如履平地。

在西引桥最高处的桥墩下,林经理停下来。我面前是一条窄窄的旋转而上的简易扶梯,尽头处便是30多米高的桥面,工人们每天就是攀爬这条令我心寒的工作梯上落的。林经理说声:上!已一步跨了上去。他在上,步履轻盈,我在下,战战兢兢,紧抓扶手步步为营,他不断嘱咐我不要往下看,只管上。当我终于如释重负攀上顶时,惊魂甫定,却已被眼前的豁然开阔和机械的雄壮吸引住了。工人们正紧张施工,巨型龙门吊正隆隆启动,一件件巨型混凝土预制梁被吊起,铺设到两个桥墩之间,系在一起。
七月的太阳特别毒。桥面是滚烫的,烫得能烤熟鸡蛋,珠江口阵阵清凉的海风此刻变成滚滚热浪,我已全身湿透。工人们却在烈日底下干得欢,他们都穿着长袖工衣工裤胶鞋手套,以此抵挡猛烈的紫外光。
长年在烈日或严寒下高强度的劳动,他们早已磨砺出一身耐劳顽强和水泥砼一样朴实无华的本色。
装吊队长龙耀文,也许是常在龙门吊底下大声说话的缘故,他的嗓门特别响。他说他是武汉人,是西引桥龙门吊的指挥,他们在桥上一天干10个小时,碰上加班就得干15、6小时,但却不觉得特别累,胜在年轻,年轻是可以力去力回的。他不无得意地告诉我,头顶上这个庞然大物是他们武汉出品的,队里的年轻人多半也是来自武汉,在异乡操纵着家乡制造的机器,会倍感亲切。
我看着龙队长和他身后那群黑黑实实、精精干干的小伙子,油然而生出一种敬意。我记录下了他们的名字:胡进、余忠美、张秋文、袁德建、殷和平、黄建徐、许俊建、林经伟、吕秀强、袁明地、黄国林……

没有人会记得住他们的名字,他们却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交给了南沙。
午间的饭堂是热闹的,人声鼎沸,黑压压一片。热辣辣的饭菜,热烘烘的笑靥,热乎乎的人气,说话声欢笑声汤匙勺子锅碗瓢盆的碰击声,分明在欢快地弹奏着一支劳动后的欢乐和鸣曲。人们围坐一起,无拘无束,边笑谈着某日某件趣事,边大啖饭大箸菜往嘴里送,头顶的大吊扇在呼呼转,欢快地搅动着人们的愉悦。
这时候,人们已经忘记了劳动的艰辛,或者,压根儿就没有在意这辛劳,汗水早已被劳动后的欢愉所融化。苦中作乐苦亦甜是他们特有的品质吗?他们之所以感动人就在于此吗?
我狼吞虎咽地咀嚼着,林经理不断客气地往我的碗里夹肉,这顿饭特香,特别有味道。
在新龙特大桥工地,我曾问一位在主桥墩上施工的作业队长:在南沙,你觉得你们最苦和最乐的是什么?这位年轻文雅的作业队长扶了扶眼镜,略一思索,用一口四川腔的普通话对我说:“干路桥是苦,没得说的,但要说最苦,那就是每次台风来临的时候。”他补充道:“我说的是心情,我们要赶在台风前把正在施工的机械拉回避风港,人也得马上离开,本来好端端的干着,说撤就撤,那种心情呀,别说了!”顿了顿,忽然用一种特别的口吻说:“就好像正在杀敌的将士,突然接到命令往回撤,你说那心情是不是最痛苦的,最难受的。”
“那最乐呢?”我说。
“呵呵,”他笑了:“最乐,那当然是能有活干呀!”
在南沙采访的那些日子里,我常常问自己,人们对于苦与乐的理解为何有如此天壤之别?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们呢?

哦,我忽然明白了,在这些无怨无悔,默默地用双手为南沙付出的建设者身上,不是已经有了很好的答案了吗?他们不应该是南沙劳动勋章的获得者吗?他们不也是一群最可爱的人吗?
南沙区一位负责招商引资的官员对我说,直通珠江出海口上龙穴岛的南部快线是一条通向世界的路。因为,龙穴岛上将建成东南亚最大的深水港、中国第二大造船基地和物流航运中心,南中国庞大的仓储物流系统将联同香港现有的物流基地一起将泛珠三角乃至内地市场推向世界,世界货物也在这里源源流入南中国,广州的物流业将在这里与世界接轨……
路在脚下节节延伸,桥在眼前巍巍飞架。南沙的路桥建设者们,他们是让广州走向世界的功臣!
(图片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王厚基,广州市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专业作家、编剧,副高职称,广东作协会员,广东散文诗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南方诗歌专委会常务理事。《粤剧大辞典》人物篇副主笔。曾供职基层单位、政府机关、文艺报社及创作部门。创作长篇电视连续剧计百余集及话剧、粤剧剧本,报告文学、散文、小说、诗歌散发于各地文学报刊,著有多部报告文学合集,作品收入十数种选本和年选,多次获省、市各种文学奖、戏剧奖。
《百面战旗红》都市头条岭南作家发布平台,都市头条岭南作家、都市头条海珠作家主编:

池朝兴,作品走进社区、学校、歌坛、书法、央视、国际的作家诗人;多篇作品发表或获奖于国内外书报刊杂志或网络;出版诗集《金色的希望》《金色的阳光》等。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弘扬人间真善美。
广州市城管执法局退休干部(正局)、关工委副主任,广东五星志愿者,罗援将军主持的《百面战旗红》都市头条岭南作家发布平台主编,千岛日报《中华文化》编委,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网、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市荔湾区作协会员,广州市海珠区作协文创委副主任、宣传媒介部主任,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