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西番-百日抗疫上海迎解封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
新华社5月31日8时最新消息:2022年5月30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2例,其中2例确诊病例为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归,7例确诊病例和22例无症状感染者均在隔离管控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例和无症状感染者5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

回顾虎年二月三月初,新冠奥密克戎变异病株突袭上海、肆虐横行,令千万上海市民一时措不防及。所幸党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抗疫“动态清零”决策,解放军和全国各地“大白军团”火速逆行驰援上海,与上海2500万市民一起,同心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大上海百日抗疫保卫战”。

5月30日,上海市召开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通报,上海市29日新增本土确诊6例,近两个月来首次降至个位数。当日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61例,同样创近两个月以来的新低。会议确认:大上海保卫战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要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全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上海市当日发布通告,决定自6月1日零时起有序恢复住宅小区出入、公共交通运营和机 动 车通行。
“大上海百日抗疫保卫战”的胜利,证明:与美国等西方的“躺平抗疫”不同,“动态静零”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抗疫政策,必须坚定不移执行,方可战胜艰难赢得胜利!

另据新华网5月30日援引国内外媒体评论综述,“截至528日,美国过去一周日均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近11万,较两周前增加了22%”“随着夏季开始,美国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的7天平均值为去年同期的6倍以上”……近日,美国媒体公布的多个数据表明,美新冠疫情可能“正处于无声的病例激增之中”。

与此同时,中国北京和上海这一波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抗疫成果明显。据世卫组织5月初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累计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约1500万人,而中国新冠肺炎感染率、死亡率保持全球最低水平。
这一升一降,是美国选择“躺平”和中国坚持“动态清零”这两种抗疫方针的成效对比,更是两种不同的抗疫宗旨的真实写照。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已有超过100万美国人因此丧生,20万儿童沦为“新冠孤儿”,无数美国家庭支离破碎。造成这一人间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疫情防控始终服务于“资本至上”“政治私利至上”。面对抗疫失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今年2月率先宣布进入“与病毒共存”阶段。今年3月,美国所有州解除口罩令,这导致美国新冠确诊和住院病例数急剧上涨。美国“躺平式”抗疫,实质是对生命的极度漠视与决策者的不作为。

相较之下,中国执政党与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动态清零”,取得了显著的抗疫成果。不妨看相关机构测算的一组对比数据:截至今年5月5日,美国新冠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是中国的373倍和193倍;每万人感染率和死亡率分别是中国的1582倍和749倍;截至5月4日,美国单日新增万人以上确诊病例天数是中国的756倍……印度网站Newsclick撰文称,“死亡人数大幅降低、感染人数减少、新病毒变异的趋势减弱以及经济发展成绩显著,这些是‘动态清零’相比所谓‘共存’的明显优势”。

中国坚持“动态清零”,简单说就是发现一起疫情、扑灭一起疫情,不让疫情出现规模性反弹,目的是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在这背后,中国政府算了一笔长远账。

这首先是一笔民生账。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且人口密度大、人均医疗资源有限。在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科学推演证明:以中国14亿多的总人口基数、庞大老年人群体的现实国情,如果采取“躺平”,疫情将大规模扩散、后果不堪设想。日本拓殖大学教授富坂聪近日撰文预测,如果放弃“动态清零”,疫情可能会在中国农村大面积暴发,这些地区很可能出现新的变异株,从而引发恶性循环,“所以中国坚持‘动态清零’,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疫情要防住,经济也要稳住。“动态清零”还是一笔着眼长远的经济账。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速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超出外界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古兰沙近日表示,“动态清零”政策在过去两年确保了中国经济的正常运行。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坚持“动态清零”,也是一笔负责任的“国际账”。一方面,14亿多中国人坚守“动态清零”防线,本身就是对全球抗疫和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贡献。另一方面,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有效填补了全球供需缺口,稳定了全球产业链供 应链。上海已宣布从6月1日起取消企业复工复产审批制度。彭博社指出,如果不是中国采取“动态清零”政策,全球供 应链遭受的冲击会比疫情暴发以来的任何时候都更为严重。


笔者认为,抗疫百日上海迎解封的事实充分证明,“躺平”不可取,“动态清零”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科学规律,路子走对了,效果很明显。目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中国将继续坚持“动态清零”,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这不仅是对本国人民负责,也是对全世界人民负责。特赋《定西番》为评为纪。
奥密落荒颓别。
消杀尽,
沪旌旗。
复街熙。
防疫百天伦绝。
宅家封往辞。
蓝白逆行豪杰。
凯旋回。
——2022年5月31日清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