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悟道》国学专题连载系列之一百一十三
作者:康金印 主播:梦雨
《论语》各章、译文、点评及各篇要点(十五)卫灵公9-12章
9.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文:子贡问怎样成仁。先生说:“工匠想干好他的活,一定先使工具锋利了;住在这个国家,要侍奉大夫中的贤人,与士中的仁者交友,也是为了借助他们干好自己的事。”
点评:本章说要善于像工匠一样借助利器干好活,交贤大夫和仁友也是为借助他们干好自己的事。这里也体现(一)、(九)两篇“不友不如己者”的观点,即“以友辅仁”。“工欲、必先”两句成语常被后世引用。

10,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译文:颜渊问治理国家的事。先生说:“执行夏代利农的历法,坐殷代简朴的大车,戴周朝文明的礼帽,演唱舜时平和的 《韶》乐、《舞》乐(舍弃郑国流行乐),远离谄佞的小人。郑国音乐淫荡,谄佞小人险恶。”
点评:本章孔子指出治国应在历法、交通、礼制、教化、用人诸方面做出正确抉择。这可称孔子的治国纲略。其中“放郑声”孔子不只一次提到。“乐教〞与诗、礼教育同等重要,是塑造国人灵魂的手段,不允许靡靡之音干扰,使人消沉不振。重视思想建设是必要的,忽视其他强国措施是不妥的。吴楚铁器用于农耕,先于鲁,也强于鲁。鲁班作为当时的大工程师,生于鲁,长于鲁,据说还是昭公之子,却为南人所用,不为鲁所用。孔子还在大力搞与富国强兵无关的车呀、服呀、乐呀,莫怪他到处求职没人用。孔子把这样的治国纲略给颜回,只能造成他更没人用。孔子如抓其求仕欲最强时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助他去求仕,他也许能迈出这一步。

11.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先生说:“人没有长远打算,必定有眼前的忧愁。”
点评:本章指出“远虑〞可免“近忧”,不能不重视。这是“为政”
和“为人”格言。“远虑〞要虑关系个人和国家的大事,如确定什么战略目标,目标是否合乎实际;要虑实现目标的措施是否得当,还要用什么起保障作用。
12.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译文:先生说:“罢了啊,我没见过喜好德行如同喜好女色的人。”
点评:本章是孔子对当时道德缺失的感叹。本章比《论语.子罕》虽然只增“己矣乎”三个字,却再次强烈抒发了对“好德不如好色”的不满之情。本章是因卫灵公与南子同车出游招摇过市而发的,表现出孔子对卫灵公的彻底失望,这也是孔子迅速离开卫国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