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凤阁
端午节的由来主要有以下说法:1.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2. 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3. 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的“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端午”,“中正”也,这天午时则为正中之正。另,端亦有“ 初”的意思,因此午(五)月的节日第一个午日,亦谓端午。而午日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称为“端阳”。
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之多,如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当五汛、天中节、复节、艾节、上日、五月节、菖蒲节、天医节、草药节、浴兰节、午日节、地腊节、正阳节、龙日节、粽子节、五黄节、诗人节、躲午节、解粽节、端礼节、五月初五、五月当午等等。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节的活动。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两个标志性习俗是吃粽子和竞渡,都和龙相关。据考证认为:先民以“龙”为图腾,而且每年在端午这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粽子投入江河水里祭祀龙神,而竞渡用的则是龙舟。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在急鼓声中刻化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的游戏,绘图腾神,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
有一首端午民谣:
【端午】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处处端阳,处处吉祥!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之一,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众多的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端午习俗甚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热闹喜庆。
我们淮安的端午习俗有:还把端午节称为“娃娃节”,热闹的龙舟表演,欢乐的美食家宴,家家户户大门上插艾叶、菖蒲、桃树枝,室内挂钟馗图辟邪,小孩子五彩丝缠手足腕、属相桃核雕,脖子上挂鸭蛋、香囊,洗艾叶药草水澡,身着新衣服、背上小娃娃、脚穿虎头鞋,这些都是庆贺佳节的表现。



“畅享端午 . 快乐六一”、“浓浓端午情 . 粽香满社区”! 好了,今天话说这么多,以后我再细说。
2022年5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