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年年过 今朝过“何家”?
——汶上白石“溪尚美·民俗百果园”采摘不一样的“端午”
端午与春节、清明、中秋,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至此,端午节,成为中国前几个入选世界非遗的重大节日之一!
“端午”,作为中华文明的一大图腾,也必然深深镌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中,被祈拜,被神化,被崇高,乃至于被圣洁,也就不足为怪!
又到“端午”。2022年的“端午”,为6月3日;“端午”假期的时间,为6月3-5日,如何迎?怎样过?在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上,自然南北有别,东西各异……
南国的端午节,因为相传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殉节,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北方的端午节,又被称作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在山东汶上的白石镇上,有一处名为“溪尚美·民俗百果园”的采摘园,为了不虚度这一年一遇的端午节,更为了让济宁内外,尤其是汶上周边的采摘爱好者,能以家庭为单位,扶老携幼,喜气洋洋地踏进“溪尚美˙民俗百果园”,采摘一个不一样的“端午”,把“端午节”从遥远的历史深处,采到“篮里”,装进“心里”,吃在“嘴里”……用“望闻问切”的方式,生动地触摸“端午”的形象,深切地感受“端午”的魅力,把休息的“端午”,变成学习的“端午”;把静止的“端午”,变成运动的“端午”……这样,3天的城中“端午”小假,就变成了野外旅游采摘的大课堂,岂不美乎?
为这采摘的“端午”,青年慈善家邵征,将亲临现场第一线,带领山东美缘陶的部分残疾人书画家,现场挥毫赋墨,免赠采摘游客。为让采摘游客过足“采摘瘾”,直达足采足享的目标,除该园种植且已成熟的红杏、黄瓜、辣椒、西红柿等时鲜果蔬外,他还亲自带队上门联系各路商超门店,无论是手工制作,还是针线极品,大凡归属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的,均可进园热销,并分文不取!
经过几年的精心运营,2022年的“六·一”,连同“六·一”过后接踵而来的这个“端午”,邵征终于梦想成真,终于可以把内心深处酝酿多年的“采摘梦”,放飞在孩子们热盼的“六·一”,放飞在中国人期盼的“端午”……让这个初夏,因“溪尚美·民俗百果园”的开园而增添一景,让汶上的白石镇,除去盛产深埋地下的白石矿产,还多了一处走近民俗、感悟民风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探索“乡村振兴”的重要窗口!
“溪尚美·民俗百果园”,“六·一”开园,品“端午”(6月3-5日)盛宴!
(王长鹰)
2022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