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稳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原
能耐得住寂寞的人,肯定是有思想的人;能忍受孤独的人,肯定是有理想的人;遇事能屈能伸的人,肯定是有胸怀的人;处事从容不迫的人,肯定是个淡定的人;经常微笑的人,肯定是个有智慧的人。
—— 名言录
唐朝诗人王维的《渭城曲》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我国自古就有 ‘清明插柳 端午插艾’ 的习俗。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古时候 亲友送别插柳寄情,端午插艾避邪。
端午节即到,其实 五月初五不是一个吉利之日,有一些老讲究 有的人还不一定知晓:如 当日不能说 ‘节日快乐’,只能说 ‘安康吉祥’。再一个 过节为啥要吃 ‘粽子’,粽子也暗喻着 ‘中子’:有 ‘一击中的’ ‘一索得子’ ‘一举高中’ 的含义。
一般大多数人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楚国的爱国诗人 ‘屈原’。(我以前曾写过专文介绍)但是 在我国东南的江浙地区,自古流传甚广的是:为了纪念吴国的大忠臣 武将 ‘伍子胥’。
伍子胥 · 名员、字子胥,公元前559 — 前484。他始先是楚国人,祖父伍举,父伍奢为楚太师,他弟兄俩,兄伍尚,他为二,少好文、长习武,文韬武略,文武双全。公元前522年,他父兄遭奸臣诬陷,被楚平王满门抄斩,他独自一个逃脱。“伍员逃国” 的故事从此展开。
由于他是全国通缉的逃犯,被画影图形。犹如丧家之犬、昼伏夜行,饥寒交迫、狼狈逃窜。江南盛产丝绸,他在半路遇到一个浣纱的姑娘 挎着饭篮去江边。他当时饥渴难忍,就上前乞讨 求饭充饥。那姑娘 人本善良,一时动了恻隐之心,就慷慨相赠。伍子胥饭饱相谢,又嘱咐道:“请你为我保密,千万不可让别人知道我的行踪”。
没料到,那姑娘因他的话 言下之意就是:不放心她 不信任她,她正直的人格 受到了轻视与羞辱。脑子一热 一时转不过弯来,立即抱起一块石头,转身纵入江中,霎时无踪无影,顷刻身亡。突然发生的这一悲剧,令伍子胥猝不及防。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顿时泪流满面、悔恨悲愤交加。
凝望良久,无可奈何,他咬破手指、用血在石头上写到:“尔浣纱、我行乞,得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 后来、伍子胥抵吴得志,报仇之后、又欲报恩。但又不知姑娘的家在何处,遂以千两黄金投于姑娘跳水之处,以践前誓。这就是自古流传的 “千金小姐” 的来由。时至今日,人们还常用 “千金” 来作为女儿的代称。
他先经宋(恰逢内乱而回避)、后又转奔入吴。行至吴头楚尾、两国交界的昭关,昭关(在安徽含山县北)· 在两山对峙之间、设有雄关,并有重兵防守,地势十分险要。但此关又是伍子胥的必经之路,真是插翅也难飞过。他又急又愁,心焦如焚,彻夜难眠,一筹莫展。焦虑过度,只愁得黑头发一夜之间、竟然完全变白了。这就是歇后语:“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头” 的来由。
时有一位好心人,是扁鹊的弟子 名东皋公,他很同情伍子胥的遭遇,就想方设法帮助他。东皋公的好友皇甫讷酷象伍子胥,就让他假扮是伍子胥、被守关军兵拿住,白头的真伍子胥趁乱混出了昭关。恰巧皇甫讷有人认识,就被无罪释放了。
伍子胥经过了千难万险,终于到了吴国的都城姑苏。他投靠在吴国公子光(阖闾)的门下,帮公子光杀了吴王 僚,阖闾自立为王。他又重用军事家孙武,和伍子胥一道练兵强军,兵强马壮。
于公元前506年,挥师西进伐楚。五战五胜,攻克楚都郢城。其时 楚平王已亡,伍子胥想到 被其满门抄斩的深仇大恨,气得他咬碎钢牙。指挥手下掘开坟墓、开棺倒尸,咬牙切齿,抡起钢鞭、急风暴雨,猛抽300鞭,方泄了积压多年的仇恨。孙武不愿为官,著述兵书,急流勇退,隐居山林。
伍子胥西破强楚,北威齐晋,使吴国达到鼎盛。阖闾在和越国的一次交战中阵亡,儿子夫差继位吴王。他立志要为父报仇,在伍子胥的鼎力支持下,终于打败了越国,俘虏了越王勾践。在杀与留的决策上,首席文武两个大臣的意见截然分歧。
伍子胥为相国 功高权重,衷心耿耿、刚正不阿,连夫差都素惧其威,渐渐疏远。太宰伯嚭圆滑世故、善于拍马溜须,夫差顺心 言听计从。伍子胥主张杀了勾践、灭了越国。伯嚭暗受勾践的左膀右臂 一 范蠡和文仲的重贿,怂恿夫差软禁了勾践。
勾践被拘吴国三年期间,奴颜婢膝、委曲求全,忍辱负重、图谋复仇。范蠡和文仲又向夫差献贡天下第一美女西施、郑好,使夫差日夜沉溺女色、不理朝政。勾践又用 “尝便验病” 的超常假象 感动了夫差,他就不顾伍子胥的反对、把勾践放回了越国。
勾践回国后、痛定思痛,奖励农耕、练兵强军,决心报仇。住茅屋、睡稻草,在书案上吊一苦胆,每天数尝:用苦味激励自己。养精蓄锐19年,终于挥师北上、攻破姑苏,灭了吴国。夫差兵败、羞愧自杀。这就是有名的 “卧薪尝胆” 的故事。
当年、夫差放还勾践时,伍子胥极力反对。但是 为臣的终究是拧不过君王,使君臣二人都心怀不满。又兼伯嚭从中挑唆:说伍子胥暗通齐国、蓄意谋反。夫差轻信了谣言,在公元前484、5、5,赐了伍子胥一把宝剑、逼其自刎。他悲愤填膺、仰天长叹道:“我死后 就把我的头颅、挂在姑苏城的南门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的军队开进来。”
夫差闻报大怒,立即命人把伍子胥的尸体、装到一个皮囊里,投入江中。呜呼!难怪人常说:“自古忠臣无好死,奸佞之徒享荣华。”
吴国人民听到爱国的忠臣 蒙冤含屈的死讯后,群情又悲伤又愤慨,无不愤愤不平。纷纷驾舟、争先恐后,在江面上寻找打捞伍子胥的尸骸。这也是 “端午节 · 赛龙舟” 的起因。吴国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忠臣,把此江改称为 ‘胥江’,附近的山命名为 ‘胥山’,村名为 ‘胥口镇’。胥口镇旁有 “伍子胥墓”,并有 “伍子胥庙”,香火旺盛、永为祭祀,寄托大家对忠臣的无限怀念之情。
传说 伍子胥死后,化为了 “涛神”,并为 “钱塘江君”。你看 钱塘江来潮时:波浪滚滚,惊涛拍岸,排山倒海,气势磅礴,恢宏壮观!真好似伍子胥在发怒,在发抒胸中的怨气。
端午节马上到了,我觉得五月节 我们除了纪念屈原之外,也不应忘记了还有伍子胥。因而,匆匆赶写了这篇。不妥之处,还请师友们指正。
真个是:
赞 伍 员
赤 胆 忠 心 把 国 报,
堪 叹 尸 骨 江 中 抛。
怨 气 冲 天 理 何 在?
钱 塘 江 潮 怒 咆 哮!
—— 长安 武 稳 祥

作者简历:
武稳祥:男 系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办三益村(大鲍陂村)人。于1953年11月17日出生于少陵原上一个普通农家。8岁上学,1966年在本村学校高小毕业。恰逢文革,无奈辍学,回乡务农。自学木匠,服务城乡。苦谋生计,四处漂泊。栉风沐雨,历尽艰辛,暑来寒往,二、三十年。
自幼好文爱诗,常常忙中偷闲 练笔习写。1992年底,在陕南惨遭车祸,九死一生。十几个昼夜昏迷不醒,水米不进,
日夜竭力抢救,终于起死回生。医治十载、重伤转轻。仰天长啸、不甘消沉! 拙手抖笔、泪洒毫端,三个春秋、苦成长篇回忆录《蹉跎年华》,约30万字。赠送亲朋好友,多获好评! 2002年8月13日在长安作协常务副主席王渊平的带领下,长安电视台闻讯前来摄像采访。后来播放了4遍。2002年8月20日《长安报》专题报道。2004年春,在长安区残联会长张萍的带领下,一行五人前来专访。后来此事被收录在《共创美好明天》之书中。无论炎夏寒冬,坚持笔耕不辍。2012年紧随国家 农村城镇化的形势,在众友的鼎力协助下,为故乡撰写村史。起名:《千年沧桑古鲍陂》。朝乾夕惕,呕心沥血,春华秋实,终于报捷。图文并茂,争相传阅。桑梓流芳,聊慰平生!
数十年来,每逢要事,触感动心,无论悲喜,辄有笔记,积稿成摞。屡屡喟叹:时乖命蹇 但是总不甘心!由于才疏学浅,水平有限。因而习作只能以顺口溜居多,无奈之间 只好望洋兴叹了。但不论优次 每一篇都是竭尽全力,煞费苦心 修改再三,无一篇不是倾吐心血凝结而成的。因而,且不管别人如何看法,甚至不屑一顾。但他自己永远是敝帚自珍、弥足珍贵的。2016年冬集结成册,取名:《诗苑雅韵》。诗选书成,引起多方关注,备受左右好评。
2017、2、17、长安电视台前来摄像采访,2、20晚及后来长安新闻播放了多遍,并发到了腾讯视频网上。2016、12、入编由陕西柳青文学研究会编辑的《长安文学集结号 — 长安作家及作品名录》。仅一农民 又非作家、忝列风雅之班,都岂不有辱大雅之堂?惭愧,惭愧!
2017年春末夏初,有幸赴北京一游,大开眼界。归来乘兴撰写游记《春暖京华》,意为留念。也可为没去过北京的人作一些简略介绍,亦乃初衷。2018、5、4、在“京兆文学”网上首刊(第一期)。实在没料到,反响强烈,评价颇佳。第一天就有500多人阅读,这些天来阅读者陆续竟逾千人。还有许多人抒情留言,热诚点赞。喜出望外,甚感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