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山 情
耿志平(甘肃)

风吹动了我的发梢,我像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看看这棵,摸摸那棵。高高的白桦林,层层叠叠,我已经有很多年没有亲近过它了。还是小的时候,爸妈每天用桦树皮生火做饭,它虽然容易燃烧,但黑烟缭绕,每家每户都有一大捆卷起来的桦树皮,在大山里,这并不是什么稀罕物。人们已经养成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习惯,向大山里要生活物资,觉着是理所当然。

杨树,柏树,松树,橡树……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树,把山谷遮的浓荫蔽日,树上的鸟儿凋啾,偶尔有一只喜鹊飞过,同伴惊呼起来,因为按当地的说法,见了喜鹊就寓意“抬头见喜”,会有好事来临,其实我心里清楚,只不过是人们的美好愿望罢了。
路旁的茧子树上的果实还没有成熟,一个个瞪着绿色的眼睛,注视着来人,生怕别人的破坏。爸妈曾不止一次在茧子树上掰过木耳,我却不喜欢吃,咬在嘴里噌噌做响,我就是不愿意吃,当时并不知道木耳的好处,尤其是这种无污染的天然的。每次饭里有木耳,我就一个个挑出去扔掉,曾被爸教训我:“这都不吃你要吃啥”。我吓得默不作声。如今餐桌上大多是人工培育的,吃起来软软的,与野生的没有可比性,如今喜欢吃它了,可是这种纯天然的少之又少,超市里卖的标明是野生的,其实也不确定,本地野生的价格挺贵的。
我和朋友走在松软的枯枝落叶上,我非常享受,朋友则小心翼翼,因为她是个连杏子里的虫都会吓得尖叫的“胆小鬼”,生怕有毛毛虫或者甲壳虫之类的。
树林里不时传来鸟的鸣叫,布谷鸟伸长了脖子,“布谷布谷”,旋黄鸟“算黄算割”叫着。路旁的野花任性地开着,连绵起伏的山脉望不到头,就像给大山铺上了碧绿的地毯。新鲜的空气让人神清气爽,如果一直能在这个大“天然氧吧”里生活,肯定不错。
也许是我从小在山区长大的缘故,对大山有很深的依恋,尤其喜欢山清水秀的地方。大城市里鳞次栉比的高楼和车水马龙,总是让我觉得烦闷,虽然各个城市风光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只是繁华程度不同而已,对我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我朋友看我欢喜的样子,表示很不理解,说山里除了树就是草,有什么好的,哪里有大城市灯红酒绿的好。我就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是“山里的孩子爱大山”,到什么时候都不会改变。
我在小县城生活了三十年,虽然早已习惯了这种慢节奏的日子,但隔一段时间,我还是急迫地想去山里转转,不管春夏秋冬哪个季节,无论是满眼的绿,还是漫山遍野的杏花、黄刺玫、刺槐花、丁香花或者别的花,或者是层林尽染的深秋那一片令人目不暇接的巨幅画作,亦或是寒风刺骨的冬天,满目的萧索,只要来到山里,心情顿时舒畅起来,任凭四时的风吹乱头发,让自己来一次彻底的放松,觉得浑身满满的活力,平日死气沉沉的情绪一扫而光,心里一下就豁亮起来,所有的烦心事和不开心觉得都不重要了,也都放下了。有人说:生活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就是那个自扰的大俗人,看看大山里的风景,听听鸟鸣,神清气爽,何乐而不为!

朋友们,如果你在城里待腻了,烦了,心里有委屈了,生活受挫了,就来山里转转吧,这里可以治愈一切烦恼。你可以对着一棵树,一朵花,一座山,一片云,一束野草,一条小溪倾诉,它们有博大的胸怀可以容纳一切,绝不会笑话你的痴傻。

作者简介:耿志平,七零后,原籍甘肃镇原人,定居黄河象故乡合水,爱好读书写作,有文章在《九天文学》杂志和公众平台发表,都市头条实力作者,数十篇作品被都市红榜和热点精华推荐收录。写作出道不到半年,以文章朴实多彩受到读者关注,成为庆阳网红作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