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艰 难 的 手 工 代 加 工
文/王文琴

三月初,丈夫就职的陕钢集团所帮扶的西直沟村,村民小刘租门店开始代加工缝垒球,正招收工人培训学习。当时我也前去凑热闹,去了两次,学着缝了两个垒球。后来,没再去搅扰。
时隔两月,前两天,我到小刘门店进行回访,了解他业务开展情况。小刘说,现在这个手工代加工项目非常难做,虽然代加工费低,但就是这样低廉的代加工订单,仍是僧多粥少。订单时有时无,艰难维持。不过小刘很有信心,他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怎能轻言放弃。”
小刘目前代加工缝制的垒球有两种规格,一种是大垒球,12寸(直径9.7cm),一种小垒球,10寸(直径7cm)。大垒球,每个缝制加工费1.5元。小垒球,每个缝制加工费1元。大小垒球均需缝88针。每个垒球,小刘挣0.15元。
前段时间,他为了拓展业务,到周边村子进行宣传推广,扩招代加工的工人,效果不明显。目前固定下来的有20个女工。工人每天早晨到店里把前一天缝好的垒球交过来,然后再带走一些毛料,小刘当场验收。工人根据各自每天的加工量,有的固定拿20个毛料球,有的固定拿15个毛料球。工人多为住在镇上陪孩子读书的年轻母亲,可以在家抽时间缝垒球,兼顾给孩子做饭,挣些手工费,补贴家用。

记得当时我学习的时候,因为是初次缝制,缝一个垒球花了40分钟。我向一位前来交垒球的女工了解情况,她说她做了两个月,手法已经很熟练,缝制一个垒球,平均16分钟。我在想,若水平再提速一点,按15分钟来估算,一小时可缝制四个,缝20个垒球,需五小时。一个垒球加工费1.5元,按快手一天抽时间缝20个计算,日值30元。假若一个月不间断,挣900元手工费。这样低廉的工资,不及2022年陕西省最低工资标准,参照三类工业区,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资标准为17元/小时。缝垒球快手的小时工资为6元(每小时缝4个)。这份代加工活,像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但对年轻的母亲来说,工作时间灵活,无需坐班,在家可做,兼顾照看孩子,做家务,也不错。
小刘引进的这个代加工项目,是绥德县工业商贸局推介给他的。小刘说,现在他每天可以固定回收200多个垒球,二级代理商一个月上门取一次产品。当然,人家也要进行复检,复检不合格的产品被返回来。他需组织工人拆掉重新缝制。二茬活很难做,像织就的毛衣拆掉返工。上次返工200个,费了好大劲,才将返工的垒球重新缝好。现在,他对每个加工好的垒球进行编号,球与工人一一对应,若产品验收不合格,返工,按照谁缝制谁负责的原则,让对应的工人来处理,直至验收合格。

当初我看到小刘这个手工代加工项目时,忽然想起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她做十字绣生意多年,不知能否将十字绣介绍过来。“十字绣的利润如何?”带着这样的问题,三月底我回家的时候,专门去了趟朋友所开的十字绣店。朋友的母亲在看店,我没有贸然说出内心的想法。我先跟她聊了一会儿。她说:“现在十字绣行情,非常不景气,不是前多年火爆的市场。”店里也经常接一些零星代加工项目。这两天做的是手工编织小提包和十字绣鞋垫。代加工,很难挣到大钱,仅仅是微利。

她指着柜台上的几个用白色闪光珠穿的小挎包说:“这是一个时装店订的40个小包,每个包代加工费8元。小包属于售卖时装的配饰,非实用。”我问:“那工人一天能穿几个包?”她说:“熟练手,一天能穿5个。穿这么一个包,需要一个半小时,很费劲。所以用手工挣钱都不容易。现在做代加工,利润很薄,可以说惨淡经营。”听了朋友母亲的一席话,我原想介绍十字绣的念头打消。绣品销售是个难题,没有销售渠道,就是一个死项目,推介毫无价值。
小刘代加工缝垒球,订单时有时无,并不是连续不断。一旦有订单,多处加工点都抢着干。再说,受疫情影响,目前代加工生意,不好干,也要咬牙坚持。

粗略计算一下小刘每月的收入,20个工人,平均按每人每天缝制15个垒球计算,每天缝300个,每个他挣0.15元,他的日值45元,每月1350元。而且他还有店铺租赁费,电费,垒球加工所用的桌子、固定夹及锥子等的投入。每个工人发放一套专用夹与锥子一把。所以,小刘每天忙碌分发垒球毛料,验收交回的成品,新人培训,拓展业务,对接上家,操心受累,每月所挣的辛苦钱不足1000元。
我问小刘有没有用快手拍抖音进行宣传,他让我看了他拍的一则短视频,是工人缝制的场面,效果不错。
疫情当下,许多抗风险能力差的小企业纷纷倒闭,部分工人失业。生活不易,所以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

朋友,如果你还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如果企业还能按月发放工资,那么,你应该珍惜这份工作,热爱企业。因为工作与你的家庭幸福紧密相连,你的幸福指数与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
有备无患,适当储蓄。常将有时想无时,末待无时流悔泪。看看我所接触的手工代加工缝制垒球的艰难生存状况,想想,挣钱的确不易。
了解了小刘的代加工情况,我心生感慨,再微薄的利润,也要坚持,知难而上!我发现,小刘很乐观,与我交谈过程,他脸上一直挂着笑容。他的微笑像阳光,灿烂无比。坚持就是希望,坚持才有可能成功。临走,我向小刘送上我的祝福:祝愿他的代加工生意越来越好,心想事成!

生活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躺平的。
谨以此文向所有手工代加工行业的从业人员致敬!你们是好样的!
编审:张建超 指导:杨毅波


作者简介
王文琴,韩城作协会员。系《现代作家文学》签约作家、副主编。用文字记录生活。已发表散文、诗歌、短篇小说、专业类文章四百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