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悟道》国学专题连载系列之一百零九
作者:康金印 主播/牧歌
《论语》各章、译文、点评及各篇要点提示(十四)宪问41-44章
41.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译文:子张说:“《尚书》上说:‘高宗居丧,三年不说话吩咐臣子办事情。’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先生说:“何止高宗这样,古时人都这样。君死了,新君要守孝三年,百官管好本职工作,听命于首相三年。”
点评:本章讲古时“君薨,新君守孝三年,有百官听命首相三年”的制度。这种制度显然是落后的,早已废除。

42.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译文:先生说:“做官的喜好礼法,百姓就好使用。”
点评:本章说执政者能以礼待民,民好使。《子路》中说“上好礼,民莫不敬”,也是这个道理。这就是说,以礼待人,容易处好上下关系,让行政关系中融入亲情成分,形成双重身份的管理,更便于被管理者接受。

43.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已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译文:子路问怎样做才是君子。先生说:“修养自己,以便敬人敬业。”子路又问:“如此就完了吗?”先生说:“修养自己,以便使身边人安乐。”子路又说:“如此就完了吗?”先生说:“修养自己,以便使百姓得到安乐。修治自己以便百姓得到安乐,连尧、舜还把它看成如同难以治好的‘心病’呢!”
点评:本章指出达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这步步提升的三重境界,是君子应做而难做到的事。这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君子的标准。“以安人”是初级目标,家人少,容易做到;“以安百姓”是高级目标,人多难做。

44.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译文:原壤傲慢地等候先生。先生说:“你幼年就不谦虚、不敬兄长,成年了也没有可称道的好处,年老了还不死,你这个害人贼。”说着就用手杖敲他小腿让他坐好。
点评:本章写孔子对眼前老而不尊,十分无礼的老友原壤的尖锐批评,并敲他小腿,让他马上坐好,不能因熟而无礼。实际上,孔子也因人熟,显得粗暴了。看来,人都有活到老学到老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