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坚守
2022年5月7日23:00,我正在家里画最后一节山水画,科长电话通知:尽最快速度收拾衣物赶到医院。
我扔下画了一半的画极,快速洗漱完毕,简单收拾衣物冲出家门。到了门口却被小区保安拦住,同住一小区的战友有近十人。经同住一个小区的胡景春主任联系院长,才得以让我们顺利归队。
到达单位后大家各就各位,我们安静的待在各自办公室待命…这一晚大家无眠,前一天我手里扫描采样一小阳人,导致了我大高安拉响抗疫警报。在这之前,大家还在说我们家乡是安全的,谁曾想一夜间我住的小区第一时间封门,紧接着静态管理开始。

我的战友们被一批批派往一线。我是医院院外核酸13人扫码员之一,在大高安没静态时,我们就被派往各乡镇做核酸,我们几个随时待命。我们的城市生病了,我们更不可能置身事外,应该责无旁贷给她疗愈。
等待了一夜,第一批却没我名单,卯足了劲的我,心里有些失落。第二天,我和科长在后勤准备前方物资,月亮湾附近有个小区来电说缺封条,我立马请求科长让我去。当时要配送的地方太多,科长便答应让我前去,我像打了鸡血一样,满满的斗志。
穿戴完毕立马出发,赶往疫情地,战友们已经战斗了几个小时,队长胡岳龙看到我特别开心,因为他们都是第一次,很多事还没经历,我之前出过几次任务,随即轻车熟路地投入战斗。采样扫描、封箱、送标本,我主动承担,一趟趟往返送标本,哪里人手不够能用上我的二话不说。那种情形下才能感受自己存在的意义:人不是生来就勇敢,是因为有人需要。我们一干就到了下午五点多,回到单位后才知道脚磨出了血泡,却丝毫没感觉到疼。

接下来的日子,前方所有物资必须由后方配好,送达。接到通知不管半夜三更还是一大早,只要前方需要我们必须配好准时送达。徐虎军科长带领几个人不分昼夜的准备调配物资,徐科本来就有基础病,默默克服着身体不适,从来不会吱一声。大家接到通知后把物资一份份准备好时,东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才收队回去休息片刻。每个人都是毫无怨言,驻守后方的家人们都是身兼数职,徐科主要管医药,物资。静态下的大高安想要物资进来是多么难的事,徐科总是不知疲倦的紧急调入补充,外人几乎很难想到其中的艰辛,除了处理本职任务,哪里需要补充人员行政科人员也是立马奔赴。
前方数据核对员胡利席和医保科长晏星辉,在后方做的事情虽最不起眼,却至关重要。采样有时消杀把数码弄糊或是码不对等突发原因,他们几乎24小时守着电脑,处理核对信息,标本跟信息必须精准对应杜绝差错。

医院被一线抽去了大半医护,仅剩的都是我们这些特殊人群。有次开会,院长提一个人名立马发现原来剩下的都是奔五的人了,以至于每次都会互相开玩笑说:原来你就奔五了啊?!其中还有很多身怀六甲之人,她们本应在亲人身边倍受保护却义无反顾的投身于抗疫中来。
医院门口必须有专人负责查验健康码,咨询进出病人情况以防不测。顶着双胞胎大肚子的护士李娟,每天耐心温柔的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解释看病流程,一站就是一天。住院部病房几个也都怀有身孕,每次开饭,她们拖着沉重的身子,操持着全科医护以及患者的一日三餐,真的很心疼她们。这个月份的肚子,多么需要爱人的守护,需要一份孕妇套餐,而她们却因一通紧急电话离开家和我们同吃一锅普通饭菜已快一月……

疫情反复,需要看病住院的人总是有增无减,她们奋斗在自己的岗位,超负荷的工作着。试问:谁人能不心疼她们?有人的地方就有人家烟火。尽管疫情无情,我院在陈卷伟院长关怀下,虽然每餐没有大鱼大肉,但是保证了我院600多号医护、患者温饱。每次不经意间总会听到病人私底下说:住这真好,家里很多人都没吃的,医院再怎么样也没让我们为一日三餐犯愁。
每天天刚亮,陈功美科长就已经起床操劳着几百号人的吃喝,各科室虽然仅仅留下几个医护,对应大量病友,大家都会抽空去厨房帮忙。没有这后方的温暖,怎么能保证大家的安心?大家的工作虽然没有显得有多伟大,也许在别人眼里不足为道,可是在我眼里,你们就是最好的坚守。感谢有了你们,才能让疫情下的老百姓能有病可医,没给政府添乱,你们虽然没在一线,可是你们和一线人员一样在付出,在坚守。
疫情无情,人间有情。不管在一线还是在后方,每个岗位都是一个顶三,甚至有的一个顶五。大家默默坚守着、承担着,期待疫情早点结束,还我们一个健康美好的家园……
作者简介:熊芳,江西高安人,中医院医务工作者,平时爱好书画,并用文字记录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