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人知的世外桃源——沙坪村
车子一直朝深山里开。
窗外越来越清新的空气,让人情不自禁地渴望深呼吸。在小满与芒种节气之间的江南山村,山峦、田野及路边的野草,皆是满目葱绿,格外养眼。时不时飘忽的雨丝,湿漉漉的气息氤氲在天地间。

车子终于抵达了我从未听说、亦从未涉足的白竺乡沙坪村。沙坪村村委会坐落在一栋红白相间两层楼房。背靠青山,面朝田野。三五村民在农田里弯腰插秧。视线所及之处,没有一片撂荒的田地。绿油油的禾苗宛如一群可爱淘气的孩子,挺立水田,在微风中嬉笑摇曳。

偏僻的山村安静得如同神话里的世外桃源。
一头青丝、身着白衣的女子,朝阳光明媚拍客群群友们款款走来。她,就是沙坪村书记村长一肩挑的李淑芬。从我见到她的第一眼,热情、亲和的神态与眼眸间,似乎弥漫、穿梭着少许说不清道不明的异域之感。

原来她是贵州遵义少数民族仡佬族人。二十年前她和先生各自离开家乡远赴广州打工,“有缘千里来相会”。彼此相识相知相爱,喜结良缘。2002年从贵州遵义远嫁江西萍乡,成为沙坪村人的儿媳。2021年,已有两个孩子的她,被当选为沙坪村书记与村长。

村委会一楼除办公室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间干净宽敞、摆满一墙书籍的读书室。“阅读成就梦想”。每个人都忘不了自己梦开始的地方。对在农村度过童年与少年的我来说,深有“知识改变命运”的体会。爱读书爱学习的风气在哪里都必须提倡与坚持。“精神氧吧”在世外桃源同样不可缺少。走进二楼会议室,电子屏上显示“热烈欢迎安源阳光明媚拍客群来沙坪村采风”的标语映入眼帘。从中可见李书记办事的周到细致和对拍客群群友们的热情真诚。

沙坪村是湘东区白竺乡最偏僻的边远山区。是政府西大门的尽头。萍龙公路升级改造后平整宽敞,穿村而过。北至麻山船行,南接水洋,西连东桥小坑,东接龙台。户籍人口1018人,常住人口300多人中,大部分是孩子与老人。青壮年一般外出打工。村中山清水秀,村民依山伴水而居。常住户以种养为主,全村土特产有山羊、放养黑猪、黄牛、蜜蜂、土鸡、冬笋等优质农产品。

了解该村基本情况后,李书记带领我们来到村委会隔壁的“老兵之家”。未见其人,“铁血铸军魂”几个铿锵有力的红色字体,在绿色的草坪上,显得格外醒目。然后在墙壁上、房屋顶部“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同样是中国红硕大楷体,如同一面面战旗在前方迎风飘扬,又好似在寂静的山谷吹响了冲锋的号角,让人精神百倍,随时都可冲锋陷阵。老兵的情怀可见一斑。

陈绍海是农民的儿子,更是一位参加过中越自卫反击战的退役军人。年过花甲的他,依然伟岸挺拔,气宇昂轩。虽退役多年,但他始终以一个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为了家乡的教育事业,从2018年起,倡导家庭成员捐资筹款建了萍乡市陈氏英才教育基金,坚持连续四年为家乡的龙台学校发放奖学、奖教款共20多万元,在当地传为佳话。

当2022年春节的热闹气氛还未退去,他得知一场骤然袭来的新冠疫情,蔓延到中越边境小城——广西百色靖西时,立即多方联系靖西红十字会,用微信给自己曾经战斗过的“第二故乡”靖西,捐款10000元人民币,献上一位老兵关爱之心。
随后几十年来,每逢春节、清明节、“八一”建军节等重要节日,他都会带着自己的亲人从千里之外远赴中越边境靖西,祭扫、追思烈士战友、照顾烈士遗属。表达自己的“战友情”和对“第二故乡”靖西的思念之情

目前,他正在筹资打造“老兵之家”,陈列室以自卫反击战的人物、事迹为主线。他说:永远忘不了那些在老山前线英勇牺牲的年轻战友。既然自己活着,就要为社会作贡献,要尽自己所能回报社会,要给战友们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陈绍海的故事,“老兵之家”的情景,蓦然,一首关于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诗歌,从我潜伏了四十年的记忆深处跳跃而出,这首当年在《中国青年报》报上发表的《我自豪地当上了一名士兵》的诗行,作者不正是献给这些可爱的军人的吗?
“我自豪地当上了一名士兵,
虽然只有微薄的薪金。
如果是被购买,
我将拒绝应征。
我的一滴血,价值连城。
我的一滴汗,点石成金。
如果从事文学,我可能成为李白,
如果从事科学,我可能成为牛顿。
即使是田园厮守,
也定叫土地捧出三倍的收成。
但是,当兵是我的夙愿,
我渴望踏着成雄的战鼓,
在洒满鲜血的泥泞中前进。
为了婴儿的娇甜,我才愿流血。
为了少女初恋的红晕,我才愿忍痛。
为鲜花笑得可爱,
为秀竹绿得动心,
---我宽厚的肩膀啊,
才愿承担起这所有的不幸。”

在这片并不熟系的土地上,遇见如此让人感动的人和事,是此次采风不曾预想的收获。
然而,更大的期盼与惊喜还在后头呢!
萍乡不少旅游爱好者,近日捷足先登欣赏了白竺乡水洋村龙岩瀑布。拍下不少美照与视频。李书记说:沙坪村有一个更大的天然瀑布--高龙潭瀑布。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犹抱琵琶半遮面”。等待时机准备开发。拍客群友们怀着急切探秘之心,在李书记和村民的带领下一同进山。

行人稀少的山路,芳草萋萋。温柔的野蜜蜂在身边飞来绕去,好在不咬人。随时有可能下雨的五月天,山路湿滑泥泞。满身上下的汗水里裹着泥土与野草的芬芳。一路小溪潺潺,叮叮咚咚。一会儿溪水就在眼前闪闪亮亮,一会儿又隐藏在树木与悬崖间深不可测。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既要赏景,又要摆拍。累并快乐着。
听村民介绍,二十多年前高龙潭上有十几户人家居住。他们是听着高龙潭溪水声长大的。由于在山里生活交通不便,慢慢从山里搬出来了。我们一行走了二十多分中后,来到了高龙潭所在地,却只能闻水奔腾不息之声,树木野草疯长,密密麻麻,遮得严严实实,不见清新可人潭之容。带路的村民一片茫然,无能为力。可想而知,这个神秘的高龙潭尘封了多时。正在大家面面相觑之际,赶着羊群上山的羊倌廖师傅解难相助,他自告奋勇、一马当先、披荆斩棘,终于让沉睡在深山老林间的高龙潭,撩开了神秘的面纱,含羞默默、水波情深地凝视着前来探秘的人们。拍客大师欧阳先生赶紧把高龙潭的美颜定格在镜头里。

不为人知的世外桃源——沙坪村,我们还会来拜访你的。相信你会越来越美。越来越被世人关注。 
图片来自阳光明媚拍客群
2022.5.29
作者简介
张桂萍,女,副教授。六0后。毕业于江西大学历史系。长期从事干部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安源区作协、萍乡市作协会员。爱好写作,舞蹈,朗诵。著有散文集《生命是一种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