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老师:万斌,网名我是疯子,江西南昌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青年楹联研究会常务理事、南昌诗词学会会员、联都论坛顾问、中青诗联网管理员。曾获得山西电视台全国首届对联高手电视大赛优秀奖、诗兴开封海内外九九诗才中秋快诗大赛第22名、长沙县全国法治征联一等奖、苏东坡故居诗词全国大赛二等奖、惠州市首届反腐倡廉微小说三等奖。参加对联、诗文楹联大赛获奖数百次,作品亦被全国多处景区镌刻悬挂。曾获2014年、2016年、2017年、2019年“中国对联创作奖”,作品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我是疯子,用加法爱人,用减法怨恨,用乘法感恩,用除法解忧。

2020年2月13日(星期四)
出对:信寄相思封又拆【疯子】
应对:手栽红豆苦还甜【马大姐】
疯评:今天是情人节,疯子肯定是不会有人表白的了。但还是希望世间有情人,终成眷属,幸福如初,白头偕老。甜甜的主题,紧扣相思。上联尾三字,意引张籍《秋思》诗:“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在学生时代,疯子也曾写了几百封情书,也替别人写过很多乱七八糟的表白信。现至而立,每有回忆,虽颇觉荒唐,亦不失青涩。提起笔,恨不得把肚子里面的墨水倒干净,一写至少是五六张信纸,一个字错了重写,一句话表达不深刻不含蓄重写,一张纸沾了污渍重写,如此反反复复,纠纠结结,就在你封口的一刹那,脑子里不知怎地,又蹦出几句非写不可的话,于是拆开接着写。每次写信都像是长征,每次寄信心都会怦怦直跳。在疯子看来,写情书堪比体力活,既费脑又耗材。上联写信,下联自然该回信了。这个信回的可不一般,看样子还是实物。提及相思,谁又能绕得开摩诘居士的“红豆”呢,毕竟“此物最相思”嘛,要送就送最有诚意的礼物。此诚何在?诚在“亲手所栽”,苦在手里,甜在心头。不费一笔一墨,一颗小小的红豆,已将所念尽托于斯。此联难对,难在如何给人营造直观的画面感,好让读者立马将文字转换成影像,如临其境,感觉真的看到两个痴情种子,一个为写信传达爱意而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一个为心上人而手植相思豆,不畏艰辛。下联含蓄而纯真,用行动证明爱对方有多深,值得红尘俗世人借鉴学习。祝贺大姐,久违的第四分,终于拿到手了。


出对:老东家品西厢记【疯子】
应对:毛小子听大鼓书【如山】
疯评:这期对句真是异彩纷呈,着实让疯子大开眼界。上联非常好理解,就是人看戏。只不过里面有一点点小机关需要注意,其一:“老东家”与《西厢记》属专有名词。其二,“东”与“西”,同属小类,对句方向可以是反义,也可以是方位。先说说第一关,这个很简单,随便找,我看到老师们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对词牌的,有对建筑的,有对书籍的,有对剧目的,有对歌曲的......再看第二关,这里就能明显看出大家力不从心了,为了凑反义,称得上功夫了得,使足了狠劲,惜整体读来艰涩,平仄难顾。如山老师的句子真是半点瑕疵找不到,为何这么说呢?“毛小子”与“老东家”都是旧称。《西厢记》属元杂剧,大鼓书与传统戏曲一样,历史悠久,同是民间曲艺瑰宝。另字字平仄工稳,“大小”互对,最妙的还要是“书”字,拆开来看,“记”与“书”都是古代一种文体,真正的大工之后求小工,章法得体。疯子学习了!祝贺如山老师。


2020年2月15日(星期六)
出对:竹间简舍炊烟绕【疯子】
应对:衣内衲衫汗水流【红豆】
疯评:入门机巧,先学离合。拆字属于较基础的一种技法,古来有之,如最短名联一字对【墨】对【泉】;又如【江边鸟】对【天下虫】;再如【烟火】对【岩石】。此为根脉,后人加字逐渐演变成片玉(即绝对)的不在少数。疯子于早年任联都论坛机巧首席,宗【无为而为】(联界机巧奇人,已故)之旨,机巧贵乎天然,不为难而刁难,更不为巧而取巧。拆字很简单,有伪大师者,拿着字典,开始字字“钻研”,为拆而拆,每每困顿其中,难以自拔,此不可取也。好的机巧联,有难度是最表层的,有意境,有深意,方称妙对。善制者不能自对只属二流,攻防兼备者亦冠绝顶。言归正传,七言短品,联意是说有人在做饭,不难理解。上比拆“简”字不用说,另“炊烟”同旁对含五行之“火”。但是这些皆算不上难,愚以为“间”作方位才是联眼所在。各位老师能突破重重关卡的,所剩无几,然切合上联的,几乎一二。我们来看看【红豆】老师的下联,上联做饭,下联流汗,承接没有问题。再来看看意境如何,“竹”扣环境,“简”扣身份,“炊烟”扣时辰,一幅《晨炊/暮炊》图景,浮现出来,不由让读者去猜做饭的到底是何许人也?原来是个方外之人,隐僧是也。“衲衫”,僧衣也。不禁又问:已有僧衣,何故又衣(动词)?这定是不愿沾染黑烟以玷佛名。看来是个挺讲究的大师,多衣在甚,生火成炊,汗流浃背,亦见定力非凡。祝贺红豆老师,在连续百廿日征战,终于攻下一城,实属不易。


书法老师个人简介
胡光华,字修竹,号芦江布衣,墨白,浙江宁波人。粗通文墨,略窥诗词。
赵锐金:号鹰击长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协会会员,襄阳作协会员、书协会员,襄阳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枣阳老年书画协会秘书长。书法、诗词作品先后被选入十几部著作,个人业绩先后被载入《大地之子》等多部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