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泌阳:革命烈士董凤祥壮烈牺牲经过
董国安口述 牛金元 整理
【《泌阳县志》《烈士英名录》中有这样的记载:“董凤祥,男,1906年4月生,泌阳县陈庄安庄人,任解放区泌东县大磨区陈洼行政村村长,1948年9月15日在陈洼村被敌人杀害。”2014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评定董凤祥同志为革命烈士,颁布《烈士证明书》,以资褒扬。随后,泌阳县人民政府在埋葬董凤祥之处立碑纪念。】
我叫董国安,董凤祥是我的生父。我的生母叫辛玉芝,1913年生,漯河北小商桥人。民国31年,因为发生饥荒,农民缺少吃穿。为了生计,她怀抱大哥一路乞讨,辗转来到安庄村落脚。我父亲弟兄五人,他排行老五,人称董老五,因家境贫寒,无钱娶妻,30多岁了,还未成亲。爷爷与奶奶商量说:“咱老五这么大了,还是个青铜系(指未婚),咱干脆把要饭的那娘俩(指母亲和大哥)弄到咱家当老五的媳妇吧!”奶奶非常高兴,后请邻居从中撮合,取得了母亲的同意,遂将母亲引领到家中,与父亲成婚后给带来的大哥取名叫董国来。之后,父母生下二哥董国富和我。
1948年我父亲被国民党军队杀害时,我不到两岁,在我长大成人之后,母亲生前曾经点点滴滴地向我讲述父亲遇难的经过,使我牢记在心,特别是在1966年大学“毛著”的群众运动忆苦思甜大会,让受害者和目击者在父亲被活埋的地方揭发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暴行。我们一家人到会参加诉苦,母亲在诉苦时泣不成声。后来,我又走访了原县委党史办副主任樊玉才、原陈庄公社退休老干部王家宗和陈洼村小学教师陈森等知情老同志,进一步了解了当时的时代政治背景和父亲遇难的详细情况。
在全国三年解放战争中,我党我军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人物。在泌阳县境内,俗称国共两党“拉锯战”,从1947年11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谢兵团四纵十一旅首次解放泌阳县城,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敌我双方反复争夺泌阳、摩擦不断,大小战斗50多次。谁也站不稳地盘,更不敢进驻县城。为适应革命斗争形势,我解放军桐柏军区下设5个军分区,5个地委和5个行署,其中二分区二地委二行署机关就设在泌阳县境内。新生的红色革命政权机关不敢设在县城,二分区二行署下辖的泌东县、泌西县、泌北县等爱国民主县政府,在县内曾沟、前寨、古城、酒店等村庄流动。
中国人民解放军89团化整为零,分别组建独立营,各爱国民主县政府和下设的区政府也分别成立县武装大队和区民兵中队,与反动势力进行形式多样的游击武装斗争。当时,敌强我弱,国民党中央军分别驻扎南阳和信阳,夹袭侵袭泌阳,解放区,泌阳县伪县长薛子正网络土匪、流氓和受蒙蔽农民成立6000多人的国民党地方武装,他自称国军少将旅长,下设3个保安民团,在泌阳境内处拉锯,破坏革命政权,大搞白色恐怖,屠杀革命干部、民兵和群众,我父亲就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被捕受害的。
我父亲董凤祥,自幼性格刚烈,为朋友能两肋插刀,外号“董大胆”,抗战后期,经时任中共泌阳县委委员、七里岗村地下党支部书记席之堂介绍,秘密参加共产党,从事地下革命活动。1947年泌阳首次解放后,他被解放军泌东县大磨区人民政府委任为所辖陈洼行政村村长后,经常带领他的助手和民兵骨干一块到各自然村收缴军粮、军鞋、军被等军用物资,并协助开展剿匪反霸斗争。在夜晚,他们害怕敌人偷袭,平时不敢在家居住,就背着“汉阳造”步枪装上子弹,在村外树林中、坟墓地里睡觉,有时候也去到村中牛棚中或磨房里躲藏。
1948年9月15日那天,父亲与四道沟村沈凤祥一块去到张岗村收缴军鞋,突然有四、五名头戴白毛巾、腰挎“盒子炮”,冒充解放军武装大队的官兵窜到村中,把他俩截住加以盘查审问。事后才知道这是国民党“中央军”便衣大队的人员。当时,我父亲还没有清醒过来,这一伙匪徒就窜上来强行搜身,他们在沈凤祥身上没有搜到什么东西,就先把他放走了。他们在我父亲衣袋里搜到了收缴“支前”物资的小台帐,就揪住父亲不放,质问账目的来龙去脉。父亲急中生智,谎称是在路上拣到的。敌人根本不相信,就绳捆锁绑,把父亲拉到二郎庙街,吊到一颗石榴树上严刑拷打,父亲拒不承认。之后,这伙暴徒又趟过甜水河,把父亲拉到陈洼村公所继续行刑逼供。“中央军”便衣大队恐怕我根据地军民前来营救,村内外里三层、外三层,个个荷枪实弹,围得水泄不勇。
父亲仍然不承认自己的身份,坚贞不屈,敌人就用鞭子抽,棍子敲,反背双手往树上揪吊,把父亲折磨得死去活来,父亲仍不招供。穷凶极恶的敌人骂父亲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就改变手法,决定用金钱收买群众,于是,就把全村男女老少强行召集到村公所“开会”, 放话说:“谁能指正他是共产党,就偿他‘中央票’五千元,另加五个‘袁大头’银元”!让大家指认他是不是共产党。
因当地群众觉悟高,父亲人缘又好,没有一个人为金钱而出卖他是共产党的干部。此时,一个名叫裴老姜的外村“剃头匠”因为来这里给村民们剃头,也被赶过来参加会议,他一看到这个场面,仿佛老蒋钞票和“袁大头”已到手中,就立即跳出来喊出“董老五”的乳名,并一口咬定父亲就是共产党陈洼行政村的村长。
开弓没有回头箭。身份既已暴露在敌人面前,父亲感到绝无生还可能,就显示出共产党人上刀山下火海的高风亮节。他大声说道:“我就是董凤祥,又叫董老五,是大磨区人民政府派我担任陈洼村村长的!”敌人看到他毫不惧怕,就又动手打他,他仍大义凛然,高呼:“打倒国民党!”“打倒蒋匪帮!”“中国共产党万岁!”等革命口号,敌人胆颤心惊,唯恐再喊口号,几个匪徒把父亲推到村公所大粪池中,浸灌屎尿,使父亲奄奄一息,当即将父亲拉到村外边荒水沟中就地活埋……
父亲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的革命理念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食粮。我是在新中国这块红土地上成长起来的红二代。一定要传承好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红土地永远红下去。今年9月15日那天,正是父亲为革命牺牲73周年纪念日,我特意邀请泌阳县老记者协会几位老同志来到父亲流血牺牲的地方缅怀先烈。当年活埋父亲的荒沟野地,如今已被;鳞次栉比的居民小院所覆盖。大家来到村民王敬民的小院大门前,请知情人田长聚老先生讲述父亲的革命斗争事迹,使大家又一次受到了活生生的革命传统教育。
口述人:董国安,男,汉族,1947年生,中共党员,中专文化,农艺师,安庄村人,陈庄供销社退休职工。30年来,他一直不忘先烈遗志,致力于林果业的技术研发工作,经过反复的育苗和嫁接,成功地将大磨山区濒临灭绝的野生小青桃,改良为口感良好,存放期长的优良大青桃,一经上市,供不应求,深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他被媒体誉为“大青桃之父”,前些年,国家工商行政总局为其注册为“大磨山董国安大青桃”国际食用服务项目商标,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法律保护。2021年,他被评为“河南省最美林业科技工作者”,并获得“河南省林果乡土专家”的殊荣。目前,大青桃在县内外逐步扩大,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找到了好门路。
整理人:牛金元,男,汉族,1942年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经济师,1963年参加工作,2003年退休。现任泌阳县老记者协会秘书长,泌阳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红色鄂豫边》杂志副主编。编著有《夕阳之光》、《关爱之声》、《秋枫叶正红》、《泌阳县牛氏家谱》等。曾获得河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驻马店市政协文史资料征编先进个人、驻马店市老科协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