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娥怜音洒琴台
赏读《五绝·戊戌初冬月夜操琴》
诗作者:淞雲 | 诗话作者:姝惠
诗诵读:清风 | 诗话诵读:明黎
冬日闲无事,
蓬门总不开。
月娥怜大雅,
如注洒琴台。

一首好诗不在于其辞藻之华丽,能于通俗易懂中饱含着丰富的意蕴,又有着清新雅致的风格,乃诗之艺术又一境界。这首五绝,着实让我有如此感慨。
初读这首诗,只感觉其平白如话,整首诗也无深厚之感,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抒发了怎样的情怀,一目了然。心中确有些许埋怨之情,诗人有些草率了吧?然而,在反复诵读之后,我慢慢的沉静了,诗内的情感与诗外的情愫开始酝酿、铺排、沉淀!
这首诗告诉我们:冬日应该是隐居冬藏的日子,闲人无事,自是掩门不开。诗人于月色泠泠的深夜,孤独安静地弹奏着琴曲《大雅》,唯有深居冷宫的月娥乃属知音,她怜爱的将银色的月光,如注的拂在诗人身上,也洒满了琴台!诗中传达出诗人淡淡的忧愁,知音难觅、怀才不遇及世人难以理解其高雅而孤独的情感,只有寄情于天上的明月。
随之而来, 这首诗的句句联联带给我的启发和沉思也慢慢延展开来。

冬日闲无事,隆冬季节,人多闲居,无事可做。冬季乃万物蛰居收藏的时节,是我们养气之佳季。诗人自然是懂得这些规律的,他也许要谢绝繁文缛节,回避那些世俗琐事。冬日无闲事,诗人冬至即可闭关,此间读经品诗,何谓闲事呢。在这样的季节,我们亦可如诗人一样读书写诗,修心养性,让内心充实而宁静,平日里来不及细品的诗文可以独自斟酌,获得境界的提升和心灵的顿悟,在冬日里丰盈。这或是冬天对我们最慈祥的守护。
蓬门总不开,诗人便不为闲事烦忧,不为杂事所累;蓬门不总开,或许会仅为知音、为贤者而开,连同月光、风儿也迎进来。此中既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高雅,亦有大自然深情的抚慰,甚至连同雨雪亦会有着别样的趣味。为自己打开一扇门,迎来送往,让我们看到外面的世界,让我们的心走出去,敞开心扉接纳和包容;关上这扇门,我们便拒绝了红尘凡事,给自己一个独立的空间,成全了一个人的世界。在开与不开之间,我们的内心会变得更加澄澈、纯净、空灵。

然而,无论怎样豁达的心胸、怎样充实的生活也难抵夜晚孤寂对自己的侵蚀。冬日的夜晚是寂静的,冬日的夜晚是寒冷的,唯有夜空中的明月轻洒着冷辉。诗人独坐于琴前,弹奏着《大雅》之曲,心中所念,心中所想的是什么呢?凡夫俗子何以能懂,其也许为《诗经》里的召伯颔首,也许为《论语》里的箴言思悟,也许正体会 “尘劳自忖鲜遗恨,慈母尚能呼乳名”(淞雲《七律·戊戌秋居》)里的幸福吧?
月娥怜大雅,如注洒琴台。似乎深情的嫦娥懂得诗人的心思,她从门中而来,从窗口而来,将怜爱的月光轻抚在诗人的身上,也倾洒在琴台之上,她身居天宫,唯有她才能体会淞雲的情怀吧。一颗丹药,她化仙而去,身居仙境,梦幻般缥缈美丽,曾经给世人带来多少遐想,并为世人所尊仰,而谁又能体会其久别家人的孤独和思念之苦,高处不胜寒的凄凉?谁懂诗人呢,即便阳春白雪,也曲高和寡,满腹的经纶才学,道于谁听?伯牙断琴知音难觅,梅妻鹤子寻隐避世,是绝望、是逃避、是重生,还是想安安静静的生活呢?而谁又能真正隔断世俗凡尘呢,嫦娥尚且不能,况世人哉!

凡人有凡人的快乐,贤者有贤者的愁绪,一位诗人一定有着自己的寄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大儒张载语),或许是诗人冬夜琴音告诉我们的心声吧。
收揽思绪,把镜头拉长,拉长······远远的,银色的月光穿过蓬门、透过窗棂与诗人对语,天人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