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走进北京》之漫步王府井大街之四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漫步北京王府井大街之四
任何一条街、一栋建筑、甚至一个不起眼的小店,都会用实力和实用性来体现其存在的价值。
漫步于著名的北京王府井大街的时侯,人们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这里的特色小吃非常的受欢迎。
诸如这里的王府井小吃街,就是北京及各地名优风味小吃的荟萃之苑。这条小吃街,就位于王府井大街好友世界商场的南侧,是一家专门经营北京及各地风味小吃、旅游纪念品、民间工艺品的市场。这里常常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王府井大街
我们在品尝非常有特色的小吃过程中,还能够感受富于特色的吆喝声,这也是小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说,它也是属于传统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这里不妨套用几句相关资料中的话:不论是精神食粮或口腹之欲,王府井一应俱全。想要买书,可到王府井书店搜罗所需,喜欢尝鲜可到王府井小吃街与东华门小吃街,几个摊子下来,绝对酒足饭饱。这时再到东堂走走,便已是闲适充实的一天。
有人对这里的消费水准进行了一下比较,我们也原滋原味地在这里体现出来:如同外滩是上海的建筑展览馆,汇集在王府井大街的各‘百货公司,也像堆积在不同岩层的化石般,展示了北京不同时代的消费景观等。
不过我们还注意到,北京人更为钟情的可能是早在1955年开业的北京百货大楼。在过去物质缺乏的年代,到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店"的北京百货大楼,就像到邻近的北京饭店用餐一样,是少数脱离生活常轨而必须极其慎重乃至满怀期待的盛事,因此有人比喻地说过“北京百货大楼之于北京人,就像锦小路市场之于京都人一样,充满着年节欢乐的象征,即便东方广场如何新颖气派,依然不能取代北京百货大楼在北京人心目中的位置”。
叙述到这里,我们根据有关资料的介绍获悉,其实若要说历史悠久,东安市场才真是当之无愧的。
早在清朝光绪二十九年之时,为了整顿东安门外大街的市容,清政府将附近商贩聚集在废弃不用的八旗兵练兵场,从而形成了东安市场,这也是王府井日后成为商业街的起点。现重建的新东安市场当然不复旧时面貌,但是在老一辈文人的随笔杂忆中,依然可见老东安汇聚着吉祥戏院、大小书店、大小餐馆、小商小贩的热闹景象。
据介绍,当年在东安市场的商铺现在已多半不在了,只有位于五楼的东来顺,地下一楼的老北京一条街、还有中华老字号一条街,与安放在新东安门前唱戏、剃头、拉黄包车的塑像等等。
(注:所有北京之行的参考资料、引用等均在最后章节中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