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骅两报刊同时刊发韩焕峰的《黄骅周青庄小学碑记》
赵刚
近日获悉,西泠印社理事、沧海印社社长韩焕峰先生,为母校黄骅周青庄小学捐赠的“校史碑”一事,被黄骅市的《黄骅报》《渤海潮》同时刊发。


校史碑名为《黄骅周青庄小学碑记》,是韩焕峰先生经过长达一年的努力,二十余次修改,最终定稿。他亲自参与石碑的设计与制造。 其碑文正文1200字,韩焕峰先生采用四字韵文的形式撰写而成的,一韵到底,共计150韵。碑文采用规范简化字,分五栏横写,加标点符号,为了让学生们辩于识读。全文概括了周青庄小学自建校73年以来所走过的历程和变迁,“校史碑”重约11吨,由韩焕峰先生出资6万捐赠,其碑身高1.6米、长2.6米、厚0.30米。质地为青石,石料取材于河北邢台。碑座高0.90米,长3.2米,宽0.80米,通高2.5米。碑座石材取材于山东莱州,质地为花岗岩,浮雕青铜器纹饰。
韩焕峰先生为故里母校捐赠“校史碑”一事,在沧州文化圈引起广泛关注,全国各地文化名家纷纷以贺诗、贺联、贺词为韩焕峰先生善举点赞。今日韩焕峰家乡的纸媒再次颂扬他的善举,真可谓是: 金石共与银丝灿,为报师恩正解囊。
现将韩焕峰先生为母校捐赠“校史碑”的原文附录于此,与诸君共赏之。

黄骅周青庄小学碑记韩焕峰
喜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恰时迎来周青庄小学建校七十三周年暨新建教学楼落成十周年。受校长韩景政之重托,属余写《赋》,余才疏学浅,恐难达意。然盛情难却,欣然命笔。回忆往昔,浮想联翩。拙文非《赋》,谨用四言成韵以记之。
古来今往,兴国安邦。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国强民富,繁荣盛昌。
教育为本,文化至上。
周小母校,历经沧桑。
七十三载,经久绵长。
历历在目,铭刻心房。
回首历史,令人神往。
一九四八,初次扫盲。
识字班立,称谓学堂。
原校设址,周青之庄。
初建缺乏,师资力量。
教室简陋,陈旧土房。
课桌坯垒,自带凳床。
韩公清海,首任校长。
艰苦创业,难之可想。
春蚕吐丝,蜡炬烛光。
功德昭著,师魂流芳。
光阴荏苒,岁月流光。
追昔惜今,创业不忘。
五十年代,业绩初彰。
三面红旗,随风飘扬。
国家颁发,小学大纲。
学生守则,提高质量。
主席指示,号召震响。
全面发展,势必加强。
教育方针,前进方向。
承前启后,薪火传扬。
知青任教,进入课堂。
民办教师,相继上岗。
润物无声,园生春光。
三尺讲台,热血满腔。
为人师表,业精德良。
薪火传承,亦师亦长。
立德树人,教学有方。
广栽桃李,果圃芬芳。
蕾逢甘露,百花吐香。
荫惠后代,教恩情长。
功不可没,车载斗量。
虽退养颐,名晖留芳。
文革结束,改革开放。
恢复高考,教育正常。
莘莘学子,进入考场。
桑梓重教,续写华章。
倍增经费,得以保障。
德智体美,校园一靓。
学生乐队,吹拉弹唱。
全县汇演,一等大奖。
旭日冉升,蒸蒸日上。
栉风沐雨,迎来阳光。
浇花育果,秋实果香。
催笋成竹,育材成梁。
美好前景,新的篇章。
蓄势待发,奔向辉煌。

二零一零,喜讯共襄。
国家启动,校安建房。
上下齐心,严把质量。
次年建成,如愿以偿。
占地卅亩,三千平方。
主楼三层,面南朝阳。
宏伟雅致,建筑高档。
设计新颖,格外宽敞。
标准专业,教室明亮。
重换桌椅,新式门窗。
窗明几净,师生共享。
设备齐全,冬暖夏凉。
环境优雅,校貌堂皇。
唯美校园,人所共仰。
校徽图案,寓意深长。
多种元素,融合一方。
上下文字,校名昭彰。
大海背景,滩涂农庄。
主题突出,理念成章。
大洼文化,独特指向。
祖国花朵,绽放中央。
淳朴村民,气宇轩昂。
憨直守信,豪迈粗犷。
治鱼猎雁,晒盐鹵汤。
吃苦耐劳,坚韧顽强。
一校之徽,标志明朗。
雷锋精神,学习向上。
领袖题词,全民提倡。
校园文化,派上用场。
挤钻并用,钉子榜样。
博爱向善,大爱无疆。
我最精彩,童贞飞翔。
三位一体,平等合唱。
陶冶情操,栽种希望。
对党忠诚,永不彷徨。
一训三风,自力自强。
以德启智,教育盛昌。
理念办学,淬炼成钢。
十八大后,新貌景象。
党的政策,指明方向。
教职员工,倍增力量。
周小校歌,集体所创。
美韵旋律,童声唱响。
阳光沐浴,茁壮成长。
挺起自信,放飞希望。
朝气蓬勃,奋发图强。
充满博爱,铸就辉煌。
六一佳节,学童闪亮。
嘉宾邀至,领导到场。
馈赠贺联,篆书钤章。
节目精湛,歌舞演唱。
现场观摩,凤集龙翔。
嘉宾满座,高度赞赏。
丰富多彩,第二课堂。
足篮球赛,翘楚无双。
师生表演,荣获头奖。
领导专家,屡次到访。
均予肯定,赢得表彰。

周小奋起,团队力量。
全国省市,多种奖项。
特色学校,三八铿锵。
文明校园,十佳学堂。
全市唯一,顶尖奖项。
集体个人,骨干校长。
共十二任,校长载榜。
教育世家,祖孙校长。
业绩所在,予以表彰。
不胜枚举,奖杯奖状。
筚路蓝缕,后推前浪。
启示后昆,取胜争强。
敬爱母校,胜似乳娘。
哺育才俊,国家脊梁。
将军大校,军政爱岗。
研究馆员,正高职强。
名师教授,执教课堂。
博硕学士,家乡荣光。
书法篆刻,应邀出访。
东瀛南亚,海外名扬。
电视主播,荧屏耀靓。
主持节目,闪亮登场。
诗词联赋,音乐唱亮。
法官律师,执法庭堂。
民营企业,亿万贾商。
纳税大户,政府表彰。
数不胜数,均出本庄。
感念母校,恩泽家乡。

树茂根深,源水流长。
抚今追昔,未来瞻望。
以史明鉴,前辈榜样。
当前周小,兴盛鼎昌。
砥砺前行,初心不忘。
牢记使命,以教为纲。
以党指引,国家导向。
核心价值,永记心上。
同舟共济,张帆远航。
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韩焕峰撰并立2021年12月

赤子情深
一一韩焕峰先生为母校捐赠《黄骅周青庄小学碑记》
刘书琴
一座“校史碑”高耸,古风文韵扑面而来。仿佛看到冬园茫白中,一颗心艳红炫目,那是一颗赤子的心,奉献的心,感恩的心,夺目而炽热的渲染着篆刻名家韩焕峰先生对家乡、对母校的慈乌反哺深情。

洽谈石商,精心选材,自费购石,亲自撰文, 正文洋洋洒洒1200字,采用四言成韵撰写,共计150韵,一韵到底;碑文记述母校73年历史和变迁,修改20余次成稿。而后,他又亲设款式尺寸,寻能工巧匠刻制。他一字字、一刀刀把关,历时近一年制成。其碑长3.2 米,高 2.6米 ,厚 0.3米 ,重达11吨,庄重大气,蔚为壮观。
凝视石碑,影像蓦起,可以想见,这一年360多天,他用情专注,时刻牵挂着“校史碑”,多次莅临现场问询刻制进程。刻制竣工,又雇车吊装起运,亲自护送到故里校园,直到安装落成,终了夙愿。

注目“校史碑”,眼前韩老那高大的身影宛如闪现碑上,那洪亮的乡音缭绕校园上空;那无私的情怀让人肃然起敬,还有那深情的面容和冷风中的白发交相叠映………他这份对家乡、对母校的深情厚意和至诚之心,令人感动不已!
德艺双馨。不是恭维,也不是吹捧,而是韩先生励志成才,成为著名篆刻家,满载荣誉后,爱心奉献,不忘资助家乡教育事业,回报母校,鼓励学子,乐于公益的真实写照。
韩先生说,“少年强,则国强”。屈指算来,我为篆刻付出了50载,得到了优厚的酬报,我再把所得的酬报,回报给社会。我撰文、捐资、捐赠“校史碑”,不仅是感恩母校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激励学子们发奋学习,刻苦攻读,不辜负家长和老师们的培养和期待,成为国家有用之材,报答于家乡,造福于社会。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次韩先生为母校捐赠“校史碑”的善行,再次展现了一位艺术家的贤德良善,赤子深情,大爱昭然,作文赞之。
2022年1月26日

刘书琴:笔名海韵、白雪。中国散文、诗词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协、诗词学会 、散文学会会员。出版个人文学作品集《海乡流韵》《灵魂的曼舞》,合著小说《西游秘境》,作品被多家报刊刊登,散文诗歌均曾获国家级征文大赛一等奖。策划出版《中国九人诗选》等一百多部图书。曾以《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访谈,还分别被丽江电视台,广东新闻台等访谈。
来源:诗眼看世界
编辑:超超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