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学诗札记(601一610)
学诗札记(601)现代诗艺术创作最起码的人文底线是应传递富含人性美的文化灵魂诉求。
学诗札记(602)务必要警惕那些凌空蹈虚“去生活化”的所谓“玄诗”。
学诗札记(603)好诗须有颠覆性另类文本价值,令人一见倾心。
学诗札记(604)气息不充足、不连贯、不节制,其他处理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菜已烂到根了,最好扔掉。

学诗札记(605)几乎每个人在做爱的时侯都会说“我爱你”。这证明不了什么。真正的爱始于爱之后那些漫长的时光。真正杰出的诗人包括艺术家一般不会像做爱那样很快达到“高潮”——被大众追捧。在整个艺术创作生态圈,如果你热得很快,那么你注定就冷得也快,无一例外。
学诗札记(606)就艺术创作心境而言,我只相信模糊。模糊较理性更容易吸引和刺激受众的多感官神经。假如非得让我在理性和模糊性中二选一的话,童年会倾向于后者。

学诗札记(607)文艺评论决不能板着脸灌输式的说教,好象世上只有你是无可争议的权威。童年心仪的文艺评论是一种精神与生命的完美交媾,是浸透文字表相的内在的呼应与感动、磨擦与沉淀。正如作家王光明先生说:“批评,不是征服,而是对话,是一个生命对答另一个生命,一个灵魂出入另一个灵魂——这是比理论阐发和理论传播更根本的东西。”
学诗札记(608)诗人不仅要“学亦多术”,而且应注重积累各方面的实践经验与知识素养,否则,你的文字很可能会干瘪、飘浮、肤浅,甚至还会出现各类致命的“硬伤”。古人云:“束书不读,游谈无根。”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艺术创作领域。

学诗札记(609)过于自我、缺乏灵性、为人尖刻,只关心鼻子下面三寸见方的一掌之地。这样的人,甭说当诗人,恐怕就连做人都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了。

学诗札记(610)没有写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你必须明白,最根本的原因是你的境界不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