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全迎
我手上有一本《旅行者》,是淮安市清江浦区作协副主席关媛媛的游记散文作品集,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有何魅力呢?我觉得作者写的书的卷首语标题,就揭示了其深刻内涵:“倾听灵魂深处的声音”……
卷首语
倾听灵魂深处的声音
为寻找一座城市,打开地图仔细查找,终于找到了。不经意间却发现版图上许多地方都已到达过、游玩过。可再仔细想想,很多地方几乎印象不深了,只记得曾经去过。这能算真正的旅行吗?回想起自己从小到大走过的山山水水、经过的大小城市数不胜数,可是真正能入心入肺的有多少呢?还真说不清。
从小与父母去过的地方,只能算作大人们的旅游,大人带到哪就到哪,根本没有小孩子的选择与自由。
与同事一起外出旅游,只能算作集体活动,游览的景点根本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愿望,随大溜式的游玩,留下许多盲区与遗憾。
和一帮同学约游,快乐、热闹、自在,可总缺少了那种赏景的独处与宁静,美中不足。
带着家人去旅游,一路上的相互关照,倒也挺好的,可总会因赏景的角度不同、看法不同而理论不清,没有了自己的视界。
带着小孩子旅游、孩子一会这样一会那样,他哪里懂得什么风什么景呢、直把大人闹得筋疲力竭,哪还有心情观景。
大众式的模式化旅行、只能说身体曾看过那里,眼睛曾到过那里,可灵魂却不曾相随。因为人在景中行,景在人中游,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灵魂。
很欣赏那些背着行囊独自远行的旅者,没有约束,没有羁绊,没有阻碍,没有牵挂,想到哪就到哪,想在哪歇脚就在哪歇脚,想怎么游就怎么游。天是晴雨自由,云是来去自由,独行的人也是如此的自由,这自由来自灵魂的无羁与洒脱。
我喜欢独自踏上远行之路的旅程,享受无拘无束的云游带来的大格局,能使一个人明心见性,在每一处风景地,都能听见灵魂的声音,这是旅行者与自己的灵魂在对话。灵魂到达的地方,才算是真正的旅行;找到灵魂,便找到行者。
旅行,请带上灵魂!
打开中国地图,你很难找到阿合奇这座芝麻小城,它在“公鸡版图”的最西端,隶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天山南脉横亘在这座小县城与吉尔吉斯坦之间,北部的阔克夏勒岭、南部的喀拉铁克山与自西向东贯穿全境的托什干河形成了两山加一谷的特殊地貌,阿合奇这座小县城就坐落在山谷中,一个地图位置不显眼却很重要的边境小城。有人把这座小城称为“夹皮沟”,有人把这座小城称为世外桃源,有人把这小城看做人间仙境,也有人感觉这是一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如果不是土生土长的阿合奇人,或者与这座小城无缘的人,可能今生都没有机会听说这座叫阿合奇的县城,更不会跨越千山万水涉足这偏远的小城。
蓝蓝的、一碧如洗的天空是小城的屋顶,夜晚深邃幕布中的繁星是小城的顶灯,那星星近的伸手就可摘到。如果对天文感兴趣,各种星星以及各种星座毫不费力就可以找到。而小城的人对这天生就司空见惯了,无论大人孩子都懒得坐在自家空旷的院落里数星星,因此小城并没有诞生第二个张衡。倒是少小离家老大归的我,指着点点繁星惊呼:“哇!星星!快看哪,那么多亮晶晶的星星!”引得小城人表面不做声,心里暗自不屑:“经济发达的地方连星星也没有吗?”于是故作“嘘”态:“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弄的我很没面子,但眼睛一刻也不肯离开辰星,即使叙旧、饮酒兴致很浓时,也没忘记多望几眼浩瀚的星空。说实话,很久很久没见过如此多,如此近,如此大,如此清晰,如此明亮,如此闪耀,如此如此真实的星星了。仰望星空,一时间竟魂不在身了……
儿时的欢乐记忆在浩瀚的星河里开始流淌。我出生在这座小城,长在这座小城,如今却成了外乡人,三十多年的他乡生活使得这座小城成为我的第一故乡,他乡便成了我的第二故乡。眼前布满夜空的点点繁星让我不由想起了我的第二故乡——东部一座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淮安,这是我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地方,一万多个日日夜夜里看到的星星加起来也没有眼下的这一夜多。淮安的天空偶有半点零星,却黯淡无光,污染的空气强霸了天幕,主宰着点点繁星,不让它们亮出真实的面目。倒是飞机的夜航灯、风筝的五彩光、孔明灯的忽明忽暗在迷迷茫茫的夜色中划出一道又一道的夺目光影,引得天真无邪的孩子大叫:“妈妈快看呀,天上的星星真亮!”他哪里知道这些都是伪星星,只有光亮没有永恒。课堂里的孩子们更可怜,打生下就没见过真正的繁星点缀的夜幕,嘴里唱着“一闪一闪亮晶晶,好像天上小星星。"最美的造句是“夜晚天上的星星在不停地闪烁着,仿佛无数双眼睛在向我眨呀眨呀,真美啊!"他们天真的眼神在空洞的歌词和文字里闪烁,根本不知道群星闪耀是啥样子。这种“像眼睛一眨一眨的”也只能在造句里了,“星星闪耀、群星璀璨、密密麻麻、熠熠生辉”只能让可怜的孩子们继续沉浸在书本描绘的美好幻想之中了,属于他们的星空在文字里、在故事里、在电视里、在梦乡里,还在美丽的充满善意的谎言里。比起他们,小城的孩子是幸运的、幸福的,一颗星、两颗星、三颗……每晚无数颗星星伴着他们渐渐睡去。巴掌大的小城也随性地扯过一块缀满繁星的幕布盖在身上,渐渐睡去。
月亮渐渐升起,皎洁的月光将小城照亮,什么叫“众星拱月”,只需仰望星空即可知道,生动、有形、直观、美丽的教材胜过华而不实的文字。此刻的小城,有人酣睡,有人沉醉,有人无眠。安宁、静谧的月夜让人恍如置身于童话世界。
夏夜的风清清凉凉,此时的我被风吹得无半点睡意,反倒神清气爽,索性披衣望城。记忆中山脚下的那块“望城石”还在吗?寒来暑往、物换星移,“望城石”动摇过吗?借着月亮的光芒,凭着模糊的记忆很快找到了“望城石”。哦,它依然在那,安然无恙!它依然静静地站在山脚下,独守寂寞与岁月,任凭物换星移、寒来暑往,不改忠诚与坚毅,了不起的石头!小城的月光真的很明亮,连镌刻在“望城石”上的儿时故事都看得真真切切。抚摸着粗糙的石身,触电般的感觉伴着儿时的记忆涌遍全身,眼眶湿润了。静静地坐在石块上,默默地俯视月光下的小城,脑海深处的平房已换作屈指可数的一幢一幢楼房,最高不过六层。空旷的露天影院在明晃晃的月光下依然书写着空旷,曾经搬板凳为家人占位置看《佐罗》电影的场景历历在目,记得当时全城人倾巢而出,也未能将露天影院填满,那时的小城人少得可怜。曾经的小城,一条马路横贯东西,从头到尾不过一公里,一脚油门踩下去,还没等你看清小城的店面街铺,就已出城了。曾经有顺口溜这样形容她的“小”,什么“东头尿尿西头流”,什么“一盏灯亮全城”,什么“一人骂街全城听”,哪家讲私房话不小心音量大了些,第二天小城里人人皆知。
眼下的小城还是一条马路,只是比三十多年前宽阔了、平坦了许多,屈指可数的红绿灯在月夜里交替变色,格外显眼,似乎在表达着小城的与时俱进和些许的交通发展。如果小瞧了这座小城,那就大错特错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县级党政、行政、事业单位一应俱全,级别绝不输全国百强县,全城人不是公务员就是事业编制,工人编制少之又少,随便找个人问问都是国家干部,比起竞争激烈的内地,小城人是幸运而幸福的,生活在这里无压力、无竞争,那份悠然和闲适是我这个“外乡人”望尘莫及的,恨不能再回到这里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马路两边、小城四周、单位庭院的白杨树在月夜下如魅魅黑影,将小城包裹得严严实实,与记忆中无两样,只是越发粗壮、越发高大了,它们究竟多大了,只有60年代来这里的父辈人能说得清,可惜许多退休后却离开小城了,物是人非。一阵隐隐的忧伤划过小城的星空。新盖的教学楼掩不住曾经就读的小学校园里的白杨树,小学时代的我们亲手栽下这些白杨树,是我们童年快乐生活的见证者。四十年的光阴使它们饱经风霜,亲历了小城的时代变迁,依然挺拔高大。跳皮筋、踢盒盒、跳房子、丢沙包、打嘎嘎、玩羊骨头、抓石子、抽铁牛、滚铁环、打雪仗的笑声在耳畔隐隐响起,小城的星月夜勾起了多少美好的回忆!几声犬吠打破了美好回忆,之后又是长时间的寂静、沉默,亦如三十多年前的夜晚。
小城后腰的那条玉带般的托什干河呢?月光下怎么不见她奔腾跳跃的身影?也听不见她绵绵不绝的歌声?只有一条泛着银光的又窄又细的丝带跳人我的眼帘。不会吧,三十多年不见,这条细窄的丝带难道就是那条曾经宽阔无比的、翻着浪花的、奔腾不息的、养育着小城人的托什干河?起身离开“望城石”,决定上前探个究竟。小城大体的模样没变,除了一条大马路外,几条简单易于识别的小路跟三十年前一样,位置基本没动,根本不用担心迷路,更不用担心找不到来时的路。穿过医院前的一条小路,不多会儿就站在了河边,月光毕竟比不上阳光,目力所及毕竟有限,远处看不大清,横在眼前的是一条在裸露的河床上缓缓移动的细弱水流,在月光下如一根细细的银丝带。裸露的河床上满是大小不一的鹅卵石,曾经宽阔的大河到哪里去了?
不可能,这绝不是我魂牵梦绕的托什干河!
河边茂密的原始荆棘林呢?那可是童年的乐园呀,也是小城所有人的乐园。夏天绿油油的草地、一簇簇的荆棘林、不知名的野花、成片的苜蓿和灰灰菜、酸甜的野生海棠果、歪脖子老榆树、奔腾的河流,还有一座护林人的小木屋,充满了几代人的欢乐;冬天河水结成了一米厚的冰床,成了天然的溜冰场,让多少孩子旷课,又让多少孩子回家挨了一顿又一顿的打骂。这里曾经是小城青年男女最浪漫、最神秘的幽会地,很多的初吻都献给了这里。眼前的河床赤裸裸地躺在月光下,本就不太茂盛的草地上马蹄踏过的痕迹清晰可辨,看着无力前行的河水、秃秃的草地,仿佛是自己赤身裸体地站在了光天化日之下。曾结满点点黄豆粒大小的金黄果实的荆棘树呢?我的乐园呢?谁毁了这片乐土?谁夺走了小城人民的伊甸园?也许,不远处那个很大的赛马场和周边的房屋能证明这一切。
黑刺林、大河坝、天然溜冰场、原始树林、小木屋、护林人已经成为小城以及小城所有人的永久记忆,曾经的欢乐已然定格在被毁的前夜!愚蠢的开发商和不明就里的领导,可知这一切潜在的价值远非他们眼前的蝇头小利所比。这可是上苍送给小城人的礼物,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这片乐土曾将苜蓿菜、灰灰菜奉献在小城人家的餐桌上,给这个偏远贫瘠的小城人带来稀有的绿色和味蕾的满足;曾将朽木枯枝化作一炉膛的温度温暖着小城人们的身心。月光下的我,心隐隐地疼,儿时的回忆突然枯竭。
谁之过?谁之过!
小城的夜还是昨日的夜,可小城已不是昨日的小城了,貌似宁静、纯纯的外表下,藏着一些大胆向前而又不知存留取舍的假精明与真愚蠢。
仰天长叹,竟发现星星还是那颗星星,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动,原来物换的同时,星也在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