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阮元题括苍古道摩崖石刻
桃花岭古道
栝苍古道亦称“桃花岭古道”,是古处州的“通京大道”。它指的是经枫树湾、桃花岭(亦称冯公岭)而过,蜿蜒于丽水、缙云山乡间的驿道。栝苍古道宽约2米,桃花隘段古道最宽处,两顶大轿可相向并行;全长约45公里,少段较平坦,大多崎岖难行。古道用山石、卵石铺就,陡峭处造石级。路面石头历经千年风雨洗礼,路人的踩踏,鞋底的磨砺,已十分光滑平整。古道上丽水境内的却金馆村原名刘山铺,因设有驿站而名。后因明温州知府何文渊于万历十年(1436)在此拒绝永嘉县丞于建“礼金”而改名。史料记载:“广昌何公文渊宣德中守温时,以朝觐之京,道经栝苍冯公岭,夜宿旅邸。永嘉县丞于建遣其子,间道怀金赠公。公笑而却之,其人惭而退。过客闻之,遂书‘却金馆’三字于壁。”

春游桃花岭
久从诗里识盘桓,佳兴来时岂畏难。
闲趁春风游汗漫,欣凭古道览峰峦。
途边翠竹摇清秀,岭上夭桃吐浅丹。
尤喜村中新酒绿,杯杯慰我倦怀宽。
桃花岭感怀
访古何辞驿路偏,桃花岭上阅层巅 。
山英缥缈穷春望,云物依稀似旧年。
人世千秋悲叠变,身心百事秉自然。
遥看垒垒堠台处,犹绕依依墟里烟。

通往隘头的桃花洞石砌拱门

冬天的古道

路边的冰挂

荊坑村口

路边村妇

古道行人

过村古道

野村荒僻少居人
春游苍岭有怀
那日回家几辍杯,苍山古道久萦怀。
劫余衰草遗孤冢,时转新村品玉醅。
旧岁犹存却金馆,今人可作读书台?
山家土酒勤留客,为报依依欲再来。

路边的土地庙

界碑留影

刘山村孝子牌坊

修复后的孝子牌坊

刘山村现已改名“却金馆村”
闻却金馆成为廉政教育新基地有感
岧峣俞岭闹纷纷,滚滚车轮裹俗尘。
野舍依山精粉刷,丹碑傍路巧铺陈。
却金前事重温说,廉政赓歌叠颂吟。
古道喜成新景点,农家鸡骛味鲜真。
半岭村偶见
半岭空村院满苔,门前桃李复谁栽?
可怜灼灼春花艳,斜倚残垣寂寞开。
却金馆绝句五首
刘山胜迹惹寻吟,廉吏此间曾却金。
轶事千秋嘘访客,谁从孤馆觅知音?
飞泉鸣涧岭峦青,满路松风溢野馨。
人物风光皆过眼,何公一宿著芳型。
古道风情沁小村,却金故事独牵人。
深山遗馆今犹在,公仆可曾胜旧臣?
残垣旧馆仰遗踪,但觉荒村耸大峰。
岁月无痕天有道,崇山得幸漾高风。
却金故事韵无穷,廉吏芳型教化功。
云岭唯今留胜迹,人间万古爱清风。

位于荊坑村口的冯公庙
古道边的庆善禅寺

年轻的飞来和尚

断垣残壁亦如诗
惜分飞 • 冯公岭
驿道苍山云碧处,一岭岧峣健步。人说冯公路。清风时过迷花树。 碑老苔深尘迹驻,往事凭谁尚顾?醉看流霞渡。莺飞草长皆成趣。

野生杏子

难得一见的猕猴桃花

百余年前三百多名战争死难者合葬的“悯劫合冢”
临江仙 • 桃花岭过悯劫合冢
峻岭群峰关隘险,昔年曾历兵戎。偶从荒冢认遗踪。堪怜枯骨处,碧血沃芳丛。 千古硝烟终散尽,兴亡成败元空。山家闲坐说茶浓。春风吹古道,遍岭杜鹃红。

三望岭碑记

隘头村

独木成林的“七姐妹”银杏树

黛瓦泥墙夕照中

作者简介:
李蒙惠,浙江省丽水市人。当过知青,干过演员,心有微澜,胸无大志。在小山城文化圈辗转谋食,直至从文联退休。雅爱山水,喜欢摄影,偶玩诗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