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赞美
朗诵和编辑:杨建松

九号到十四号,我在成昆铁路复线的隧道工程工地走马观花,画了十二个头像,十九张速写,和一幅较完整画作。这里辑录部分工地采风期间每天一张的漫画日记和在彝族山区现场根据速写画的新作。

我们是作为电视专题节目回访团去彝族山区和施工现场的。因为这个节目组拍过成昆铁路复线施工的新闻专题。五月九号,我坐了八个小时的高铁和近两个小时的汽车,钻了无数个山洞,来到大瓦山下大渡河边,这是中铁十八局一个项目基地,也是彝族人居住地,我是突然接通知加入进去的。主要任务是画现场速写,和给接待方认为重要的人物画漫像。除了进施工现场有些艰难外,其他招待都很好。

去了一趟峨眉山景区,烦琐的防疫检查和风雨随行,让我没有享受到峨眉山的美。武汉的绿码在外地不管用,到贵阳要用贵州的,到乐山要用四川的,到甘络 又要登记手续比较麻烦。

下车都要做核酸检测换成当地绿码,但是进入当地后,街上完全没有防控迹象,接待我们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没有一个戴口罩的。我们的列车沿途停站时,似乎每个站都是空荡荡的,进入贵州后,车上的旅客很少。我听见不少业务人员在车上打电话,都是讨论恢复供应和生产的事情,感觉疫情防控带来的副面影响太大了,全面恢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在大瓦山呆了一点时间,只见大山没见瓦,山顶象瓦的地方被云牢牢地锁定,只能说我的运气欠佳。晚上在乐山的黑x沟野生菌菇火锅店吃饭,我提前离席,去华美达酒店画到十二点,此行很累也很快乐。


我是第一次在彝族人生存的地方转悠,全身心都浸泡在山水云气之中。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在隧道里工作的寂寞和艰辛,在许多人被迫躺平的时候,还有人在这里忘我的工作,开山修路的工作仍是热火朝天!我们的小车在峨边地段多次被堵,挨身而过的都是重型大卡车。


走访了两个隧道工程,我是第一次进入隧道施工现场,看到的那种艰苦难以想象,许多工人只管进度和收入,长年在粉尘厚重的环境下工作。




管理人员告诉我,现在工人不好招,年轻人干了几天就走了,迫切需要提高施工中的科技含量。


走访了大瓦山的一个扶贫重点乡,我是第一次这样亲候大山,第一次看到彝族人的新生活,令我终身难忘,大开眼界,长了不少知识。


人家送了一顶带标记的安全帽。作为这次采访的纪念。

我在隧道工地上,看到几个工人有说有笑的吃午饭。那种艰苦和这种乐观让我对他们油然起敬。

《游大瓦山》
大瓦山,
顶天立地入云端。
天生丽质头顶瓦,
盖上白云不让看,
迷倒多少痴情汉。
痴情汉,
眼发干,
心如汤煮怨老天,
云消雾散终有时,
何必让人心不甘!
2022.5.13于乐山金口河。



我们游峨眉山时,正是风雨交加,搞得个个都象汉正街的扁担。

风雨伴游峨眉峰,金顶沐浴我撞钟;水气朦胧景不见,佛在心里不说空。



(赠送给当地干部的两幅画作)
《雨中游峨眉山》
初游峨眉
一路风雨紧相随。
山高坡陡湿双腿,
灵猴吼得乱云飞。
雨衣裹汗水。
不见重峦叠翠,
不见金顶生辉。
大佛无语冲淋浴,
香火随风吹!
不见山客转金塔,
不见拜佛的靓妹,
花溪流水伴蛙呜,
问我累不累。
双手合十谢苍天,
如此安排是机缘,
意犹未尽心里美
终身恋峨眉。
2022.5.14于乐山。


我在大瓦山下的一个村寨,看到这位老太太在纳袜底,旁人告诉我,她九十七岁了,做针线活不戴眼镜,讲当地土语我无法听,意思是邀我坐下来与她说话。


彝族风情









途中戏笔自嘲

有的人开别人的玩笑可以,开自己的玩笑不行,所以不是人人都能接受漫画的。据说打右派时,漫画家被圈地进去的最多。


郭导皮夹失而复得圆满收官

终生难忘的彝族之旅,工地之行。

归来依旧心澎湃
【编后记】漫画、连环画、小人书、绘本——叫法不同,对于尚不识字的孩童,那是一个崭新的充满魔力的世界。五十年代末出生的我,当年曾经拥有两箱子这样的宝贝,那时觉得是我拥有的最大财富,经常反复的翻看,也吸引了许多的伙伴。后来,“文革”期间全部被老人撕破填进灶膛当柴烧做饭用了,据说里面有许多“封资修”黑货,尽管当时我哭着闹着抗拒,但还是被老人们坚决果断干净的无情消灭了!为此,我伤心了很久很久……直到六十多年后的今天,依旧觉得是我今生“文化史”上一件“焚书坑儒”的严重灾难!心中的结永远难解。两年前,有幸认识了武汉漫画家胡赞美老师,能时不时看到他的漫画作品,成了我弥补今生此憾的一件幸事。他朴实热诚,心地善良,待人友善,心态平和,更让我感叹的是他的勤奋执著和锐眼才气,包包里的笔和本随身携带,几乎是走到哪画到哪、看到啥就画啥、画啥啥有味——真的服了!看他的漫画,无疑的是一种享受——或轻松愉悦,或诙谐有趣,或引人深思,让人开眼界长见识。黑白线条繁简粗细张弛有度,勾勒出的人物传神,描绘出的场景典型。作者敏锐精细的观察,下笔老道深厚的功力,着实令人赞叹。正如他的名字——胡赞美一样,他用自己的睿智思考,发现人间的真善美,用舞龙走蛇的生花妙笔,弘扬社会的正能量。艺术家的灵感来源于生活的沃土,胡赞美的漫画始于痴爱、基于执著、成于勤奋、源于生活,本期刊出《游走彝族山区漫笔漫书》敬请欣赏关注和分享。
——编者:杨建松
2022年5月28日于江城


编者诵者: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深圳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九州风雅颂朗诵艺术团副秘书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兴趣广泛,痴爱朗诵、摄影、音视频制作,在《都市头条》《华人头条》等平台发布大量原创和朗诵作品,《都市头条》铁马豪歌主页年阅读量越千万。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