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真情——
女教师朱莉芬粤东山区扶贫记(纪实)
文/钟奎华
前年,朱莉芬,来自广州市某校一线教师,踏足粤东明嶂村,既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又兼任扶贫工作队长,同时她也是家中即将初中毕业男生的母亲。她舍小家顾大家,东奔西走,南来北往,将扶贫产品输往大湾区,让贫困村、贫困户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缩小奔康致富的差距。
然而城乡两隔,往返两地艰辛。
明嶂村地处偏僻,田少山多。驻村初期,村民不了解她,不熟悉她,遇到的事不会主动找她,而是采取兜弯迂回的办法,自己解决不了,找村干部解决。随着她的足迹遍及整个明嶂村时,现在,村民遇到她都会上前和她聊上几句,民风淳朴的村民还会热情邀请她到家里喝茶。
新冠肺炎疫情悄然降临到中国大地,震撼着中国大地每一个人的心,也震撼着朱莉芬的心。湖北武汉的封城,朱莉芬意识到疫情严重性,慢慢地人们也为之惊恐起来,人们的心理承受力接受着极大的考验。朱莉芬思考着疫情下怎样开展好扶贫?贫困户怎样做好疫情防控?扶贫得往那条路上走。

每天早晨,朱莉芬总是第一时间站到村口守护点,认真细致地逐一测量进村村民的体温,了解村民的家庭生活状况,及时上报疫情数据给镇相关部门。当遇到有体温异常的村民时,她用手机联系掌握村民的生活和防疫情况。宗智是扶贫的重点对象,衣着不讲究,耕作养植就是不来劲,游离浪荡,经常错过农时,虽经朱莉芬和村干部的多次与他促膝谈心和随访,行为有所收敛,但收效并不明显,好像总是要给朱莉芬找岔,经常借故玩“失踪”,新冠疫情的不期而遇又给他更合适的理由,东一天西一日,不是说头疼就是说不舒服,真是头疼。
朱莉芬行走镇政府开会路上,与宗智遇见,朱莉芬和他聊了几句,宗智实施惯用的伎俩,借故如厕溜走了。碰巧开完会朱莉芬回家时,又碰到了在集市瞎逛的宗智,朱莉芬和他打招呼,宗智故作镇静,心虚了,一个上午三、四小时的时间流逝了,便对朱莉芬说:“朱书记,我错了,我即刻回村劳动。”宗智踩着破旧的自行车往村的方向走去。
这一变化,朱莉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暗地里想:“如果我能细心留意到每一位村民的言行举止,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就不信这些村民思想不变化。”回到村部后,朱莉芬也没有像以往一样,立刻找宗智问明原因。第二天,宗智准时到校上课。第三天一样,第四天、五天一样,朱莉芬于是找他谈心说:“这几天是你进步了,最像样劳动的几天。以后可要坚持下来。”“朱书记我知道瞎逛是错误的,以后再不会了。”“为什么?”“书记你关切的目光已经告诉了我,你诚挚的行动已经感动了我。”
随着工作的深入,朱莉芬了解到许多贫困户的情况,不禁心里在打鼓,思索着:条条都是山路,坑坑洼洼的,路怎么这么难走?我今天能否再回到住处,然而工作的实际是进了村还要入户,明嶂村有贫困的建档立卡户31户86人。朱莉芬时常开着一辆电动车,挨家挨户上门走访,有时走不回住处,就住在农家,第二天才回住处。
朱莉芬通过经年累月的行走,练就了能行会走的习惯,村民们笑称她是:“飞毛腿”,朱莉芬入户调查,了解详情,在贫困户家中都挂上一张卡片,里面记录着贫困户家庭的基本实况、帮扶措施等。朱莉芬说,贫困户做了一户一档的卡片,贫困户、村委、我单位一式三份。是我联系贫困户和帮扶单位、责任人的最好手段。

一年多下来,朱莉芬进到宗智家,一边仔细查看其家中新建的水厕,一边叮嘱其看病要保留好凭据,以便申请相关补助。“感谢朱书记教我去申请补助,不然看病花了不少钱,没有补助,压力更大。”宗智真诚地说。朱莉芬告诉记者,她是在一次闲聊中了解到宗智的情况,在咨询相关部门了解政策后,帮助她申请了补助。“我常常和他们交流,他们有什么情况都会和我说。但有时候他们对政策不了解,只是当成苦闷和我倾诉。我不轻易许诺,会先了解情况,觉得切实可行才会告诉他们。”朱莉芬说。勤沟通、勤交流,朱莉芬用细心和诚心赢得了贫困户和群众的信任。
此外,朱莉芬经常和人提起的是,“我牵挂着大山里的孩子,关心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在读的学业等,他们的事就是我的事。”
一天下午,空巢老人祥伯由她带到镇医院看病,天突然下起了一场大暴雨。原先以为看完病后可以及时赶回村部继续做事的。铺天盖地的雨,没能让她如愿,她心中默默地祈祷雨早点停,老天爷好像和她开玩笑似的,就是不在短时间内停下来。她心里很是焦急,将祥伯安顿在自己的宿舍后,不等雨完全停下来,就赶着到了村部,当看到留守在村部的村干部时,仿佛在她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觉,当她走到其中一个村干部面前时,村干部用从焦虑转向平缓的语气说:“朱书记,多谢你将祥伯带去看病。不是麻烦就大了?”朱莉芬说:“什么事?”村干部说:“朱书记,祥伯家刚被淹了,我们正在组织抢救。要是祥伯在家,我们就遇大麻烦啦。”朱莉芬微笑着答道:“幸好,我们去他家看看。”
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在广东扶贫济困日来临之际,学校领导率队到明嶂村调研指导精准扶贫工作。
别看朱莉芬身材纤秀,能量却一点也不小。她是一口气跑完全程马拉松的跑者,时常沿着村中栈道跑步,和村民拉家常、聊乡村建设;她也是开着辆二手车就敢往崎岖山路奔的“老司机”,车技在上山入户的过程中进步神速。她称自己为“女汉子”,“我大大咧咧惯了,人们都说驻村条件艰苦,我却不觉得有多苦,反而觉得这个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虽然我是女同志,但我也有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不怕吃苦的“女汉子”常常不拘小节,却对环境卫生有着严格的要求。在贫困户阿权家中,她一边查看其家中的环境卫生,一边叮嘱他一定要保持打扫习惯。她觉得,环境干净了人的精气神也不一样,因此非常注重村中环境卫生维护。“以前村里常有垃圾堆积,现在到处都是干干净净的。阿权从前也疏于打理,在村干部的‘念叨’下,慢慢地他也会经常主动打扫。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朱莉芬说。
明嶂村山多地少,帮扶单位在村委会楼顶、村卫生站楼顶等地分三期建设了分布式光伏电站,为村集体增加收入,同时带动贫困户增收。“我其实在想,能不能在我们村民散步的河堤、村委会旁的文体广场,也给建光伏顶,既能遮阳挡雨,还能发电增收。还可以增加路灯、石凳等配套设施,加以美化……”朱莉芬在心中又谋划了一幅新的发展图景。在她的描述中,既有舒适宜居的美好向往,也有务实可行的长效蓝图。虽已实现村、户脱贫双退出,但相信不久之后的明嶂村,又将迎来一些新的充满活力的变化。
在派出去扶贫的日子里,她关注得最多的是贫困户及其孩子。红火的六月,意示着临近中考的日子,朱莉芬回到市区,她说:“我自己的孩子过几天就参加中考,我要陪伴他渡过这段时光,不想错过他成长宝贵的时刻,虽然两地奔忙,路程迢迢,但我不愿错失作为一名母亲的责任和义务。”
不久在粤东市相对贫困村退出抽查审定工作会议上,经市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对口扶贫的贫困村均达到退出标准,一千多名贫困户达到“八有”脱贫标准,脱贫率达100%。

随着扶贫工作接近尾声,广州市扶贫工作队将分步撤离明嶂村。朱莉芬看着面貌崭新的明嶂村,她内心充满喜悦,“扶贫工作即将结束,我要带着我的孩子到这里感受山村的变化,让他明白扶贫如此艰难,我都坚持下来了,学习对于你来说,恐怕难不了你?”
当人们和朱莉芬聊起扶贫驻村时,她说:“10多个月的驻村扶贫,一晃就过去了,来到我们明嶂村以后,不管是村委干部还是当地村民,品格良好,为人善良,热情好客,只要踏脚深入到农家,用心为他们排解困难,她们会是理解和支持我的。没有他们的支持,深切的奉献,担当我坚固不催的后盾,为我分忧,我恐怕早就打退堂鼓了,我心存感激和感恩。”
朱莉芬刚抽调到明嶂村扶贫时,朱莉芬想:路途真的好遥远啊!如今驻村扶贫已一年有余,为兼顾工作和家庭,朱莉芬常常需要往返两地,在村里又时常需要上山入户。她笑言:“扶贫,我坚定在路上。“
这几年广州市某校帮助明嶂村先后建设了四期光伏项目,项目规划就在明嶂农民街,使在居住的农户受益,当然也包括明嶂的村民。从而使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理清,乡镇振兴之中走得越来越宽阔。

【作者简介】
钟奎华,梅江区西阳人,中学高级教师。坚持写作四十年。多篇作品刊登在《增城日报》《梅州文学网》《海珠文学》《作家作品》《荔乡情》《丹荔》《杨梅》等报刊杂志或网络平台,数篇征文在比赛中获奖。
《百面战旗红》都市头条岭南作家发布平台,都市头条岭南作家主编:
池朝兴,作品走进社区、学校、歌坛、书法、央视、国际的作家诗人;多篇作品发表或获奖于国内外书报刊杂志或网络;出版诗集《金色的希望》《金色的阳光》等。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弘扬人间真善美。
广州市城管执法局退休干部(正局)、关工委副主任,广东五星志愿者,罗援将军主持的《百面战旗红》都市头条岭南作家发布平台主编,千岛日报《中华文化》编委,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网、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市荔湾区作协会员,广州市海珠区作协文创委副主任、宣传媒介部主任,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