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企业改制协议
作者/齐晓晓
进入21世纪,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东北大地,同时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企业改制。国有企业改制是为了促进企业本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政府职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关键一步。
2005年1月,J省政府安排了省内部分大中型企业改制,平江市工程机械厂是这40家改制企业中的一家。J省政府对这次改制企业提出两项要求:一是改制后要恢复全面生产,产值、利润要有所增长;二是改制后,原企业职工要一部分或大部分安排上岗。实施国有经济布局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革,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这次参与竞标的是任树国、张立国、赵兴国三人。这三个人原在平江市区及邻县开了几家药店,在八、九十年代也确实挣了些钱。开药店挣钱必须要在官场中找个靠山,否则在现实的潜规则中是很难生存的。今天药检部门来检查,明天卫生部门来检查,后天工商部门又来巡视,说不明,讲不清的罚款理由数不胜数。找个有权的官员说一句话,在适当的场合请有关部门的官员吃顿饭,送几条烟来答谢,一年之内多种麻烦就会云消雾散。就这样一来二去,脑筋灵活,善于见风使舵的任树国就和政府的官员之间交往越来越多,上至市领导,下至一些部门有权的办事员,可谓多个朋友多条路。
某一天,主管工业的张少青副市长在电话中诡秘地跟任树国说:“告诉你个好消息,市政府决定对市工程机械厂进行改制,你赶快去市经贸委报名参加竞标。”任树国想问一下详细情况,张副市长说:“很多问题正在研究之中,我不便多说。”说完就将电话撂了。
接了电话后,任树国马不停蹄地赶到到市经贸委,向经贸委王占江主任口头作了申请,经贸委王主任惊讶地说:“我们还没有研究,你从什么地方得到的消息,比我还快。”
张副市长随后吩咐任树国多做市经贸委主任的工作。任树国心有灵犀一点通,表示:“明白,该办的我一定能办好。”王占江主任是平江市官场上麻坛的一员战将,输赢大。任树国自然在麻将桌上使出浑身解数,为王主任提供巨额赌资,博得主任的极大欢喜,为自己实现竞标铺平了道路。
两个月后,市改制企业领导小组出台了市工程机械厂改制方案及招投标的条件:
必须投资5000万元技改及流动资金,使市工程机械厂在两个月内恢复生产。
企业恢复生产后,必须优先安排50%的原工程机械厂职工上岗。
工业用地不能挪为它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
购买企业资产1000万元。
企业改制方案提出后,沈阳东辉公司,长春先锋公司在招投标会上,向市经贸委王占江主任提出问题:“安排原工程机械厂500人上岗是一个必要条件吗?”
兼任市改制领导小组副组长的王占江表态:“这个条件是硬指标,只能多,不能少,改制的目的就是要安排职工上岗,达不到要求,政府要收回改制时给予受让方的一切优惠条件,包括收回工业用地。”又问:“5000万元技改及流动资金要多长时间内到位?”王主任说:“在两个月内必须到位,否则你们启动不了生产,我们经贸委要进行考核。”
沈阳、长春两家企业经过慎重考虑,退出了竞标。
任树国心里十分清楚,这些招标条件,他一项也不具备,在冥思苦想之余他找到了“救世主”张副市长,说:“这四个条件我一个也做不到,怎么办?”张副市长出主意说:“你找两个朋友先交上800万元,这个还办不到吗?其它三个条件就先口头答应下来,签好协议,后续的事情回头我帮你们办。”得到了这个承诺,任树国如获至宝,当面千恩万谢,恨不得跪拜称爹。他随即找到了张立国、赵兴国两人,将张副市长的主意讲了以后,决定三人联手,先签了协议,下一步怎么走,到时再倾听张副市长的安排。
按照省企业改制的要求,平江市工程机械厂召开了一次职工代表会,会议由厂工会主席毕俊青主持,45 名职工参加。在会上,职工代表一致提出,要尽可能多的安排职工就业,最低也要达到50%,如达不到这个比例,改制协议不同意签署。市经贸委,厂方,接收方三方经过多次的讨价还价,终于达成了协议。市政府的意见是:投资一定到位,两个月内恢复生产。企业职工的意见是:企业恢复生产后,尽可能多的安排职工就业,安排职工人数要至少达到500人。接收方的意见是:企业的有形资产及无形资产全部交给他们,企业的债务一分也不要。
就这样,任树国、张立国、赵兴国三人在张副市长的阴谋策划下,成功竞标。
(待续)
责任编辑李牧1324161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