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第676期
诗经故里文化传媒总第3041期

作者兼主播
大囡,河北人,文学爱好者,作品发《散文》等报刊,歌词曾在全国征文中获奖。
中华诗经阁编委。

父亲的村口
大囡
我有一个村口。
村口站着父亲。
父亲站在村口通常是在冰天、雪天、擦黑儿的天。雪花或寒风中的他是模糊的,老黑袄裤比天色更深一点,罩在他身上,影影绰绰,勾勒出他的存在。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一眼认出他。就在那入村的拐角,我的视线穿过迷蒙的暮色或纷乱的雪影,沿着村路望向家的方向时,我会看到他。
他在那里等我。
那时,那样的天气,那样的时辰,他不用下地干活。家里的活计,也没忙到让他脱不开身。他就会在我可能回家的时候,站在那里等我。
那会的时间,不像现在这么精准。通常他一等,就会超过半个时辰。
这让我对家的向往定格为那个村口。那是父亲的村口。
没有父亲的村口是空景,即使炊烟袅袅,也缺少一笔温情。有了父亲,村口才亮堂起来,即使暮色苍苍,也会如燃着的灶膛一般散发着温暖和希望。
父亲在那里,成为村口的灯塔。
这样的等,从我读初中到参加工作的第四个年头。
那一年,他永远离开了我。
我不想用“勤劳朴实”、“善良忠厚”等常用的辞藻形容我的父亲。他是一个农民。出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他是那个年代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个。然而他是我的父亲,这使他成为唯一。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位父亲也是。对于我来说他是异常鲜明地区别于他人的存在。他在的时候是,不在的时候更是。他就住在我心的最深处,至尊至柔,不可触碰。
六岁时,他给我编过辫子。那是我小时候母亲唯一一次去姥姥家没带上我。本来,母亲走之前给我紧紧地编好了麻花辫,嘱我等她后天回来再梳。但是第二天我就觉得辫子松了,不好看了。解开了头绳,自己又梳不上,就央求父亲来梳。父亲用他那粗糙的编过苇席、拧过要子(音名。用麻绊草拧成的捆麦子的草绳)的大手,试图像对付苇子、秫秸和马绊草一样对付我那细软润滑的头发,结果可想而知。最后,我那散开的发辫很无奈地被揪了两个怪异的马尾,翘在了耳后,而我竟然也心满意足——我早就忘了梳辫子的初衷,只记得自己无法收拾的残局被父亲的大手兜住了,虽不完美。

七十年代河道治理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父亲和当时的其他壮劳力一样不时会被派工去“挑河”。那时挑河确实只靠人工,肩扛担挑,一锹一锹地挖,一筐一筐地抬,一车一车地推。吃睡在工地,用席子扎个窝棚,一呆就是个把月,很是辛苦。即使这样,父亲也从来不忘留意着身边的美好事物,在回家的时候总有惊喜带给我。有时是一串蚂蚱,有时是一个花环,有时还会是不知名字的水鸟。丹心可鉴,我想,即使今天,谁也不能以“环保”、“公益”之名苛责我的父亲。他生活的那个时代,让他为自己爱的表达做出了最好的选择。我对那水鸟的牺牲抱有愧疚,但是对父亲给我的爱充满感激。因为,在那时,在我生活的的农村,我常见到的所有的鸟,如果不算家禽,就只有褐色的麻雀、阿拉(音名,一种麦收时节田野常见的鸟,以草稞为掩蔽在地上做窝,形同麻雀。),还有黑衣白肚的燕子。鹌鹑很少见,也是褐色的。我的父亲居然让我见识了形体优美、羽毛华丽的水鸟!这在当时是多么了不起的精神享受。
最让我得意的,是有一次父亲居然带回一只乌龟。龟壳比我的手掌还要大,喜欢将头半伸,睁着小眼睛偷偷观察。即使周围半天没有动静,它也不会将姿势变一变,挪上半步。但是父亲将一根细绳缚住它的一只前爪,这样在绳子的拉动下,它就只好被迫前行了。于是我不时将它牵出去,展示一番,引得小伙伴们啧啧称赞。虚荣心的害处我那时就领教了。正在得意,一个大两岁的孩子提出,要站到乌龟的背上去,因为她听说乌龟是能禁得动人的。我一愣,赶紧说乌龟会咬人,别让它咬到你。那个孩子说没事,她会从后面站上去。就这样,她站到了乌龟的背上。在我的感觉中,她站的时间实在太长了,因为从一开始,我的心就像被她踩住一样,窒息而疼痛。过了两天,乌龟死了。它展品一样被踩的那块空地,我好长时间绕着走。
记得我们村是在1976年前后通上的电灯。那时我正上小学。停电是常有的事。很多时候,我就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有时也用“围灯”(薄铁制作,底座即是油壶,灯芯上罩着一个鼓着肚子的玻璃泡子,上方有开孔和提系)。围灯的灯芯比煤油灯大两三倍,自然亮堂很多,但也费油,所以我更多使用煤油灯。昏暗的灯光笼着一家三口,炕上的饭桌就是学习桌,我在炕的最里面,煤油灯靠着我最近。母亲在炕头就着亮光做针线活。父亲就坐在炕沿瞅着我。他总是笑眯眯的。他的目光像另一盏灯,暖暖地亮着。我不抬头也能感受到那充满欣赏和慈爱的目光。这目光给我自信,让我从小就对学习底气十足。只有一次,他憨厚地笑出了声。因为我把“白洋淀”读成了“白洋定”。父亲笑着问:“还有个白洋定吗?”我一愣,脸瞬间红了。好在昏暗的光线掩盖了我的窘态。以后遇到拿不准的字,我再也不敢冒充。

我上初中的时候需要走读。学校在邻村,虽然不远,也需要早起半个时辰。这对于贪睡的我来说就有一些困难。特别是在冬天,一出被窝就飕飕地冷,谁愿意早起呢。可是为了我能吃上饭,父亲总是掐着点儿起床,早早地煮上红薯粥,在我快要起来的时候盛在碗里,放在外间屋门外的小窗台上晾着。晾晚了,粥太热我吃不到嘴里就得走;晾早了,寒冬的冷气又会让粥变得冰凉,没法吞咽。我不知道父亲是怎么保持粥的温度的,初中三年,我早晨没有空过一次肚子。
最让我难忘的是我上班后第二年的夏天父亲给我送饭的情景。那时我在离家不到两公里的邻村中学当老师。每周五天半工作制,我平时就住学校宿舍,通常会在周六下午处理完工作后回家。但是那个周六下起了雨,我就想不回了。那时通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人们也没有那么多担心。我想,父母顶多是在等待中惦记着,有些失望,但也不至于焦急。
雨下了一宿,第二天仍然淅沥着。我索性猫在宿舍里,饭也不吃,拿本小说看。将近中午,忽然响起敲门声。我开门一看,大吃一惊。是父亲,披着雨衣站在门外,脸上挂着雨水。他挽着的裤腿已经湿透,小腿上沾满了泥巴,脚和鞋子更是被泥巴糊了厚厚一层,看不出模样。我让他赶紧进屋,他却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热乎乎的塞到我手里,说:“别进去了,一脚泥。你妈妈怕大师傅都走了,你没处吃饭,给你烙了饼,还有炒鸡蛋。”我没有拉他,知道正是饭时,他是断然不会在这里吃给我送来的饭的。回去晚了,他的午饭也要更晚,这对于本来就有严重胃病的他来说也更不利。可是,他为什么要跑这一趟呢?!我为什么不顶着雨回去呢?我又气又急,说不出话来,只呆呆地看他脸也没擦一把,便转身走出学校的侧门,消失在雨幕中。我追出院墙,看他在雨中跋涉着,拖着坠满泥巴的鞋子,踩着烂泥浮松的路面,深一脚、浅一脚,一步一滑,身体尽量保持着平衡。
我是家中唯一的孩子。但从小并不娇惯。十五六岁,场里地里的农活我几乎都能上手。特别是割麦子,打棒子叶子(将地里已经成熟但叶子尚青的玉米的叶子从秸秆上捋下,一方面给牲口做饲料,一方面给秸秆通风透光,加快籽粒透干),我眼准手快,效率不输成人。但有一样“活”我不干,那就是搓麦子。麦收时,大片的麦子熟了,但田边地头,总有一些没有跟上节奏的株稞还泛着青绿。这样的麦子割下来不容易晒透,麦粒很难打轧,会和麦余、麦芒粘在一起碾压成饼。即使晒透,也会籽粒空瘪,没有多少收成。但如果就这样拔下青稞,用火一燎,或者直接将麦穗一搓,麦余麦芒吹走,剩下软软的、青青的麦粒,吃起来十分香甜。于是,人们就会在割麦的短暂休息时间,坐在地头搓麦吃。
搓麦这个活我是不干的,因为有父亲。父亲会搓给我吃。小时候不会搓,嫌麦芒扎手。大了,割麦时焦干的麦芒扫在脸上、手上,被汗水沙得火烧火燎地疼,握着镰把的手一会就起了血泡,血泡磨破,更是钻心地疼。这些,我都能忍。咬咬牙,一点不耽误干活。但是一坐下来,轮到搓麦,我的手就仿佛娇嫩起来。我等着,等父亲给我搓。父亲的手宽大又粗粝,仿佛一个小小的石磨,能将那连着麦秆的几穗麦子含在掌心,劲道合宜地将余芒磨掉而不伤麦粒。扔掉麦秆,几口大气一吹,余芒都跑了,只剩下鼓鼓的麦粒,泛着青春软嫩的光。我从他手里接过麦粒,一气倒在嘴里,嚼得满口都是麦芽糖的香甜。满足而陶醉的感觉弥漫着。伴着间或的微风,拂过心田,留在暑热的夏季。
2022-5-11

编辑:叶子
美编:惜缘
文字审核:惠玲玲
制作:瀛洲居士
图片源自网络
文本 音频:大囡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
中华诗经阁
荣誉顾问 张文汉 韩春见 熊静中 沈阳 石生 郭仁炳 浬鎏洋 王亚中
社长兼总编 瀛洲居士王连社 副社长 胡乃华 副总编 惠玲玲
总监 冯宝昌
宣传部
部长 刘建荣(河北) 副部长 左福启(河北) 副部长 明雪琴(河北)
宣委 李宗平 张志国以及所有编辑部成员
诗经部
部长 董杰(河北) 副部长 卢华山(河北)
编委 韩爱华(河北)惠玲玲(陕西)刘书琴(河北)毛恒昌(上海)石富城(重庆)(添加中)
楹联部
部长 白公平(河北)副部长 李彦蓉(河北)
编委(添加中)
音频部
部长 于冰(河北) 副部长 骏马(河北)副部长 梦露(黑龙江)
编委 香乡(北京) 冬日艳阳(黑龙江) 田浩(天津) 心语心声(山西) 碧海青天(河北) 喜洋洋 英子 张志国(河北)枫叶(宁夏)悠闲(湖北) 山涧红枫 李严 惠玲玲(陕西)张修良(陕西)刘崇甫(陕西)李民龙(陕西)陈莉(陕西)谢丽(陕西)孙琦(黑龙江)宋淑平(山东)杨海荣(陕西)月儿(黑龙江)李红琴(北京)王秀茹(陕西)杨晓红(陕西)穆涓涓(陕西)默韵(陕西)贾景华(陕西)高晓莉(陕西)凌子(黑龙江)莫莉(陕西)婉清(陕西)惠根许(陕西)张卫静 张颖 孟繁燕(秦皇岛)张晓凤(陕西)谢艳芳(陕西)罗玲珠(陕西)程亚利(陕西)大囡(河北)贞礼(陕西)
格律部
部长 痴翁(南京) 副部长 夏青海(内蒙古)副部长 刘激扬(河北)
编委 秋禺(江苏)乡音(湖北)孙春梅(河北) 刘淑芬(辽宁) 槐增良(河北)佘正发(湖北)么忠文(北京)白公平(河北) 马到成功(河北)李庆山(河北)李曼秀(河北)(添加中)
词曲赋部
部长 汪雯(江苏) 副部长 文墨冰言 副部长 胜利(河北)
编委 周镇添(广东)张永庄 (河北) 李杰猛(湖北)连丙堂(河北)崔国维(河北)李振汉(辽宁)刘艳(陕西)(添加中)
古风部
部长 李元超(河北) 副部长 魏增才(河北)
编委 闫俊山(河北)(添加中)
新诗部
部长 胡乃华(辽宁) 副部长 张荫成(河北)
编委 杨慧月(湖北) 卢庆学(河北)吴萍(安徽)赵雪梅(吉林)杨永振(北京)邓自然(湖南)赵芳香(陕西)(添加中)
散文部
部长 莹心(山东) 副部长 李华(河北)
编委 铁裕(云南) 王玉(河南)清风月(河北)王新平(陕西)李东林(陕西)(添加中)冷月(北京)潘远芬(天津)袁占凯(河北)
小说部
部长 贺宝璇(山东) 副部长 张合军(河北)副部长 任春铭(山东)
编委 王振伟(吉林)(添加中)
杂文部
部长 熊静中(河北) 副部长 王俊颖(河北)
编委(添加中)
书画部
部长 胡胜利(北京) 副部长 王栓柱(河北)
编委 王春阳(河北) 邢富强(河北)(添加中)
影视部
部长 耿进柱(河北) 副部长 高聪英(河北)
编委 宋闯(黑龙江)(添加中)
美编部
部长 王彩维(陕西) 副部长 郑翠利(陕西)
编委 婉萍(山东) 王申未(陕西) 梁聪苗(陕西)赵香利(陕西)孟五利(陕西)(添加中)
诗评部
部长 秦本云(湖北) 副部长 宋京平(四川)
评委 刘朝智(陕西)李剑东(黑龙江)刘丰彦(陕西)(添加中)
中华诗经阁——传播诗经文化,弘扬正能量,以公益为宗旨,以奉献为准绳。诸子因兴趣爱好而志同,因传统文化而道合。期待国内外才子佳人入驻,尽情展示您的风采!
温馨提示:投稿、荐稿、组稿、音频配制、赞赏、点赞、留言、转发、推介等均属友情体现!衷心感谢!
【免责声明】
1、本平台基于弘扬国学、传播诗经文化、发挥正能量之目的,发布链接,但并不意味着支持赞同所有诗、文的观点和态度,并不意味着保证其内容的真实性和文学的艺术性,并不意味着文体文本合格或合乎要求。诗、文是否原创,无法考证,坚持奉行文责自负之原则.
2、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平台下载、或以其他形式复制、使用本平台链接图片等,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本平台所采用的音频,图片等,如有不妥,请及时通知予以删除.。如无意中侵犯了某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平台将立即删除。
4、本平台对于涉及政治、文化、权益等一切责任概不承担,均由相关作者或单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