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红色东盘放声歌唱
文/刘君瑞
东盘遗址记载,7300年前,东盘就有人居,2013年,东盘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考古专家发掘发现东盘遗址的文化遗存非常丰富。有北辛、龙山、岳石文化和西周、春秋、西汉、东汉时期的历史文化遗存。
在这块有着悠久历史的土地上,产生过许多历史大事记。西晋八年,尹喜亲手将两株银杏树栽植在冠山脚下,千秋葱郁。隋唐年间,罗成率兵在演武山演武,在山上辟有演武台,拴马柱等。
1939年,刘震西、许大友、韩世兰奉命赴东盘一带发展革命武装,组建了一支300多人的抗日特务团。在即将发放武器奔赴前线的时刻,叛徒王凤池等人纠集汉奸60余人,于夜间将三位英雄押往东盘村磨脐沟杀害。
1940年,中共地下党员常恩多、万毅,在东盘逮捕了国民党五十七军副军长朴炳姗等投降派,军长缪澂流因叛徒告密而逃脱。这就是著名的9.22锄奸运动。史称东北军第二次小西安事变。
1942年,刘少奇在山东期间,住在东盘20多天,指挥山东党政军进行减租减息等抗战工作。
1944年,东盘村识字班队长胡玉菊,在动员新兵参军的大会上,提出谁先报名就嫁给谁,最终,她承诺嫁给了青年李锦秀。丈夫上了前线,她经常带上熟花生慰问前线将士,被称为“花生大嫂”。
历时五年的发掘整理的《红色东盘》就要面世了,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喜讯,是红色文化宝库中一株亮丽的梅花,为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弘扬增添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身为一名老战士,怎能不为之放声吟唱!悠悠临沭,千年东盘,升千秋大义精神焠陶治!沸赤诚丹心热血唱高歌!
2019年10 月,因《军旅生涯战友情》出书,原一〇二团战友们,从全国各地齐聚临沭县东盘村。初次来到革命老区红色保垒村,东盘的街景,看起来祥和平静,或许还有些单调清冷。白天,难得见到大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夜晚,缺少繁华夜市霓虹灯的闪烁与华彩。许多地方,未见人们心目中革命老区红旗高挂迎风飘扬,没有革命老区常见的歌舞表演和锣鼓欢声。在东盘村,映入眼帘的是人们平和随意的日常生活场景,和民众普通简单的生活轨迹。
在东盘,有在革命年代战火硝烟中产生的凝重历史印痕、战争遗迹,有许许多多震撼心灵,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在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罗荣桓曾经工作战斗过的遗址上,在一排排朴实恬静的青砖墙院光影之间,在万籁俱寂,月光如华笼罩着村舍田野之时刻,我仿佛看到了一群群昂首挺胸冲锋战斗的战士们的身影,红嫂们不惧危险全力抢救八路军伤病员的情景,似乎又重现在眼前。
在东盘村的日子里,我每天感受到的,都是历史在战火中凝结而形成的厚重时差;是高扬着战斗旗帜,鸣响着抗日号角的硝烟四起的现代蒙太奇;是同仇敌忾斗日寇,百姓舍命救伤员的感天动地的壮美图画!
几天的时间太短暂,短得来不及观摩她那悠远而切近的场景,来不及体味她那浓郁而淡雅的天然芬芳,来不及品读她那冷暖分明,恨之切、爱之烈的真性情,来不及捕捉在内心深处激起的阵阵涟漪,甚至来不及咀嚼那深切明彻而清澈透骨的内心感受,就匆匆而离去……
衷心祝愿东盘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人人唱诵,代代传承!

作者简介:刘君瑞,1954年生,重庆市江津区人,1973年12月参军,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工程兵建筑第一0二团修理所战士、驾驶兼修理等职。1974年随军出国老挝,获得连嘉奖五次。1977年回国,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2月转业重庆市兵工企业。现为重庆市江津区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中国新时代诗人档案库认证诗人。

编辑简介:蓝馨小筑,本名王丽,女,生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现居住于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八零后,现就职于临沭县某国有企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