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国为民 优雅人生
江苏无锡收藏大家“宝贝阿姨”何玉琴女士侧记——


在中国的南方,有个赫赫有名的经济大省、江苏省,号称“苏大强”,在江苏的东南角有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无锡,她北依长江、南濒太湖,东邻苏州、西接常州,地理位置优越,历来是南北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在相当长的历史长河之中,铅锡是冷兵器时代的主要制作材料,据唐朝茶圣陆羽的《惠山寺记》记载:“山东峰,当周、秦间大产铅锡,至汉方尽,故创无锡县,属会稽。

自光武至孝顺之世,锡果竭,孝顺帝更为无锡县,属吴郡。”故在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正式建立无锡县,素有“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的说法,从此无锡的威名威震天下。

说起无锡,华夏儿女们都会自然地哼唱江南民歌《太湖美》:“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哪,啊水下有红菱哪……”,无锡历来有“太湖明珠”、“鱼米之乡”、 “江南文明发祥地”、“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之摇篮” 、“苏南模式发祥地”等美誉。

最近无锡市又成了海内外新闻媒体及网红打卡之地,因为在无锡市新安花园住着一位人称“宝贝阿姨”的“网红达人”,虽已耄耋之年,但依旧精神矍烁,有着令人折服的充沛精力和坚强意志,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宝贝阿姨”、“宝贝妈妈”,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她的真实名字叫什么。

据说她收藏了无数的宝贝藏品,而且她收藏的宝贝价值连城。也因此,慕名从海内外前来无锡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

走进“宝贝阿姨”何玉琴女士的家里,我们不禁赞叹于家中的精美陈设,眼里满是琳琅满目的书画、各式古典家具、各种古代精美瓷器、珠宝玉器、各类艺术品等等……

在大饱眼福、发自内心赞叹的同时,不禁对宝贝阿姨何玉琴传奇的一生充满了好奇,这位令人敬佩的长者到底有着怎样的过往呢?

何玉琴女士,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市,祖辈是小资本家,经营了一家小型铸造厂,家境较为殷实,到了父亲这一辈家业已经有些没落。

父亲喜爱收藏古玩、瓷器等艺术品。母亲是江苏宜兴人,受家教的影响在绘画方面有着颇深的艺术修养。

何玉琴姐妹二人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有着良好文化氛围的家庭,身为妹妹的何玉琴是家里的掌上明珠,父亲更对她呵护有加,也时常把家里的藏品、藏书拿给她把玩、学习。

在父母亲的熏陶下,何玉琴从小就对艺术品收藏有着浓郁的兴趣,对家里的藏品爱不释手,偶尔也同母亲以画画为乐。

在学校期间,她接触到了更多的课外读物,对艺术收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喜爱。

1956年,家里的工厂因经营不善而被迫关闭,家里的生活也变得艰难起来。

1958年,何玉琴不得不辍学参加工作,在无锡市广瑞路开关厂电镀车间做了一名普通工人。

1962年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国家要求精简工人,何玉琴作为共青团员第一个带头报名,回家待岗,期间经人介绍认识了丈夫黄维贤。

黄维贤也出生于资本家家庭,为人正直本分,两人于1966年结婚,次年大女儿黄逸出生,家庭和睦幸福。

1967年,何玉琴经劳动局介绍到无锡市自来水公司凿井队工作,两年后,国家号召知识青年去农村锻炼,何阿姨和丈夫带着当时只有两岁的女儿黄逸带薪下乡,来到苏北农村,丈夫黄维贤被安排到响水县电机厂工作,在铸造车间做锻工,而何玉琴被安置在金工车间做铣工。

两年后小女儿黄芳出生,为这个家庭又增加了一份欢乐。生活虽然艰苦,但是平淡、质朴生活中的温情无不让他们感到幸福和美满。

1979年,国家为下乡人员回城安置工作,何玉琴一家人才从响水农村回到无锡。

38岁的何玉琴又回到了无锡市自来水公司凿井队工作,做资料班主管;而黄维贤被安排到无锡市仪表阀门厂工作。

当时两个女儿还在上小学,生活仍旧紧张而充实。1990年,黄维贤因工作表现突出到日本学习深造。

何玉琴也同样凭借自己在工作中的努力,被领导提升为自来水公司开发经营部经理。

生活较为宽裕后,她又重新拾起对艺术收藏的爱好,利用自己的工资收入做些艺术品收藏。

1992年何玉琴退休,她没有满足于退休后清闲的生活,到无锡市清扬建筑工程处做业务经理,到无锡各大企业对接业务,并组建了一支水电安装工程队,风雨无阻地为市民服务。
无论酷暑严寒她都战斗在第一线,带领团队奋战在无锡市的水电安装现场,亲自带工人进行水电安装,冒着炎炎酷热爬到屋顶清理水箱。其严谨的工作作风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1993年,她看到了摩托车行业作为新兴行业的潜力,又创办了无锡东宝实业公司,与陕西渭阳摩托车厂合作生产摩托车配件,生活充实而忙碌,利用东宝实业公司和水电安装工程队的收入,她再次做起了艺术品收藏。

她的艺术品收藏事业越做越大,她走遍全国各地寻访名家真品,北至内蒙古的沙漠草原,南到福建厦门的深山民居,海南的原住民区都曾留下过她的足迹……

何玉琴为收藏艺术品贡献青春,为拯救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收藏艺术品时,只要是她喜欢的、工艺复杂精美的、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品,她就会不惜代价去争取买回来。

每件艺术品都凝聚了她的心血和精力。她的藏品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肯定和赞扬!

她收藏的艺术品荣获“阿联酋2020年迪拜世界博览会中华文化馆金奖”,她本人也荣获了“阿联酋2020年迪拜世界博览会中华文化馆世界文化交流功勋人物”称号大奖。

然而在外人眼里的“震撼”、“了不起”的背后,更多的是她本人的艰辛付出和家人默默的支持。

那些年父亲早逝,姐姐远嫁江西,她的母亲年迈患有眼疾,接近失明,生活不能自理,照顾母亲的重任全部落在何玉琴的头上,每天晚上工作回来拖着疲惫的身躯还要伺候母亲,为母亲擦洗身体,换洗尿布。

好在丈夫黄维贤全心支持何玉琴的工作,默默地付出,让她感到安慰与幸福。

何玉琴的事迹感动了身边的很多人。

直到2014年,71岁的何玉琴才停止了外面的工作,在家里潜心钻研古玩文物,和专业的收藏大师一起虚心交流探讨,相互学习,提高收藏的眼力。

她觉得自己的文化水平低,应该多学习专业知识才能更好的收藏艺术品,买了大量的专业书籍坚持学习,并学会了上网学习,周围的人都感叹她的学习能力。

除了家庭正常开支外,她把毕生的精力和收入全部投入到保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收藏上了,她说的最多的就是她要守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东西,要让我们老祖宗的优秀文化得到传承,让子孙后代都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同样,一个没有文化支撑的家庭,即便有很多很多钱,也是暂时的,一切终将归于“零”,真正值钱的是一个家庭源远流长传承的文化背景和底蕴。

古语有云:“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如今何玉琴女士已80岁高龄,但她还在不断学习,为保存和拯救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奋斗着。她认为真正喜欢专业收藏的人应该是淡泊名利的人,不会争名夺利,她会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专业收藏爱好的事业上,这也是她的真实写照。

她经常跟两个女儿说:“家里的东西都是国家的,因为我的人也是国家的。”

如今她的两个儿女都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家中第三代也长大成人,其中一个现在北京大学读研。

孩子们都为有这样的母亲、这样的外婆而倍感自豪!

“为人民收藏,为国家收藏,生命不息,收藏不止”。“宝贝阿姨”何玉琴女士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做一件事情,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心存大爱,无私奉献更是一种了不起!

现在每天慕名前来参观她藏品的客人络绎不绝,她总是兴致勃勃、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为他们介绍其中的文化故事,为自己能够对保护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尽一份力感到欣慰。

大家都心疼她的年龄,担心她的身体,盼望着有一天能如她所愿,把她的藏品放进自己的珍藏馆,供大家欣赏,让大家一起感受她的这份执着,感受一位中华民族普通老百姓心中的这份大爱和无私……

无锡“宝贝阿姨”、收藏大家何玉琴女士的传奇人生故事,非常适合用我国著名歌唱家王佑贵先生作词、作曲,虎牙哥孙旭光先生演唱的《我们这一辈》来传唱:
我们这一辈 和共和国同年岁
有父母老小 有兄弟姐妹
我们这一辈 和共和国同年岁
上山练过腿 下乡练过背
我们这一辈 学会了忍耐
理解了后悔 酸甜苦辣酿的酒
不知喝了多少杯 嘿哟
我们这一辈 和共和国同年岁
熬尽了苦心 交足了学费
我们这一辈 真正的尝到了
做人的滋味 真正的尝到了
做人的滋味 人生无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