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记得那首脍炙人口的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吗?请听抗美援朝的亲历者、江苏省淮安市文联原副秘书长齐文英老师的歌声多么嘹亮……
战歌嘹亮
——文艺女兵齐文英
和她的抗美援朝故事(六)
(纪实文学)
武 勇
邢台疗伤
河北邢台。古称邢州、顺德府,是河北省的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中南部。而这时的邢台正是十二军34师的留守处所在地。
尤师长的夫人王雪晨大姐亲自把齐文英交代给这个留守处的处长,还转达了首长的指令,要求留守处立即送齐文英住院治疗,不治好不准回前线。
处长奉命行事。立刻找到邢台一家全国有名的眼科医院。医院上上下下非常重视朝鲜下来的伤员。经邢台眼科医院的精心手术和治疗,不幸中的万幸,齐文英除眼球上留下白斑,视力降低外,比不上伤前的水平,但是已经可以正常用眼了。
齐文英回到留守处的当儿,适逢全国开展向文化大进军的热潮。在邢台留守处养伤的伤病员有几十个人,有高中底子的人就做了教员,而齐文英义不容辞地担任了扫盲工作的辅导员。
齐文英拿出了自己的擅长,教大家学唱《消灭生字歌》。其中有一句:“消灭生字,像消灭敌人一样,狠狠地打!”但是,由于齐文英本身识字量也不多,一时着急,竟然把“狠狠”两个字教成了“狼狼”。刚好下课休息出了教室门,齐文英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教唱的字乌龙了!
──刚才那句歌词,应该是“狠狠”而不是“狼狼”,应该没有“狼狼”这个词的!于是,齐文英立马招呼学员们重新学唱这首《消灭生字歌》:“狠狠地打!”。好在她的学生们因为文化水平有限,也没有在意,就这么让齐文英“蒙混过关”了。
然而,齐文英不能原谅自己。她知道自己文化底子薄,刚刚才读到初中嘛!有此乌龙事件,自己深深感觉到自己也要继续学习的重要性了!她特意去城里买了一本四角号码字典。又买了一些风靡中国的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们为祖国而战》《卓娅和苏拉》等等。还特意买了几本高中语文课本。记得有一册语文课本的第一页就是:《关鸠》。她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的窗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一本书,一本字典,就成了齐文英形影不离的伙伴。在国内休养的时间且不用说,即便返回朝鲜,齐文英一直带着这本词典和那几本前苏联名著。齐文英不但在文化知识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思想上也有了质的飞跃。尤其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给她的教诲和鼓舞是巨大的。
(影响齐文英一生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青年近卫军》封面)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9月29日-1936年12月22日),前苏联作家,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苏联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开始工作,1919年加入共青团,参加苏联国内战争。1920年秋天在战斗中负重伤,23岁时全身瘫痪,24岁时双目失明、脊椎硬化,但他的毅力惊人,他口述由妻子整理,写成了一部震惊世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而正是凭借着这部不朽的名著,奥斯特洛夫斯基成了全世界闻名的无产阶级作家。尤其是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家乡烈士墓前的一段独白,成为了包括齐文英在内的千百万青年的座右铭: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这生命,人只能得到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齐文英在抗美援朝的日子里坚持写日记,据不完全统计,她记下的抗美援朝日记就有10本之多。这里展示的是她所写日记的部分篇章。其中最为她所珍视的就是其摘抄的保尔·柯察金的一段独白:“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这生命,人只能得到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的熏陶下,齐文英的思想境界也得到了飞跃进步。她已经由当年一个单纯的找碗饭吃的小丫头,嬗变为一个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革命战士。在她专门的“抗美援朝”一本日记里,开宗明义第一篇,就工工整整地摘抄了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提到日记,我们的主人公齐文英老师眼睛里闪烁出特有的幸福之光。她自豪地回忆道:在那段血与火的抗美援朝日子里,她有一个持之以恒地的爱好,就是记日记。
有一位哲人列数了记日记的好处,有这么精辟的评价: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应该是从她拥有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书以后,记日记更是成了齐文英的必修课。无论怎么忙碌,她都尽可能的挤出时间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说所做记录下来,这对齐文英来说有极大的益处。在抗美援朝的日子里齐文英一直坚持写日记,据她不完全统计和留存,齐文英记下的抗美援朝日记就有10本之多。
重返前线
齐文英按捺不住对朝鲜战场的思念,成天找领导要求重返朝鲜前线。1953年1月22日,总算如愿以偿。齐文英搭上一位师部领导的便车重返朝鲜前线。
见到师首长们,齐文英高兴地说:“报告首长,小毛驴归队报到。”而后回到文工队,如同回到了久别的家。战友们一拥而上,亲昵地拥抱在一起。
亲够了,拥抱够了。齐文英冷静下来了。她知道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离开文工队一年多,业务荒疏了!
二话不说,齐文英花费了多少艰辛的努力,急切地向战友们学习,把所有落下的节目都学会了。包括独唱、二重唱、表演唱、朝鲜舞,新疆舞、蒙古舞、女声小合唱、女声表演唱、男女声小合唱,各位女队员的节目和男女合作的节目,还有所有的报幕环节一应俱全,全部学会。而且,齐文英还有一门独门绝技:那些朝鲜语言的歌曲,什么《春之歌》《阿里郎》《白头山》等名曲,她更是一学就会,甚至于更像本土的朝鲜姑娘歌唱家。
(回到朝鲜的齐文英与文工队的战友们合影和疗伤后返回朝鲜的齐文英)
短短的时间里,她便成为一个多能的主力演员,经常是一台演出,一半节目都有她上,甚至于一场演出二十一个节目她参加了十一个半──那半个是有的节目她还要跑到乐队中去敲打一阵打击乐器。大家赞扬她悟性好,手脚灵,学得快,不过有战友也不客气地对齐文英提出反面的意见:感觉到齐文英跳的舞蹈没有感情。齐文英纳闷地想:跳舞不就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吗?再说,我的两个腮帮子都咧酸了,怎么还没感情呢?

(上图:1953年伤愈归队的齐文英投入排练,被称为“拼命三郎”。下图:“拼命三郎”齐文英与文工队的战友们一起排练朝鲜舞蹈)
适逢文工队派员去军文工团,学习他们刚从祖国学回来的“南京到北京,跑驴采茶灯”那批民间舞蹈。在学习东北大秧歌中齐文英学第三小场。这个舞蹈中复杂的人物心里活动的情节舞蹈齐文英从未接触过,不免有些紧张。教员是杨承德大姐。她为人亲和,传授细致耐心而得法,大家都亲昵地叫她的乳名──杨胖。
(上图:文工队队员们排练朝鲜舞蹈。左下图:齐文英在排演舞蹈《采茶扑蝶》;右下图:在排演《剑舞》
(上图:齐文英与文工队的队友们帮助朝鲜阿爸基收割玉米。下图:齐文英(中)与邓组琪((左二)、宁仰宁(右三)等战友与朝鲜妇女儿童在一起)
杨胖首先向齐文英交代角色和剧情:“新婚小媳妇和丈夫去观灯,不料两人走散,一出场便是左顾右盼在人群中焦急地寻找,当找到丈夫后心中一阵欢喜,继而是生气,嗔娇地责怪夫君,于是两人闹出一场打情骂俏的喜剧。”
她讲的极富感染力,而后逐一教授动作,强调每个动作的内涵及特征。在艺术上十分幼稚的齐文英突然茅塞顿开,原来跳舞还有那么多学问。那几天的齐文英真的是入了迷,整天琢磨杨胖给她说的那些话语,似乎自己真的变成农村小媳妇了,从而表演时不用刻意去做动作、表情,一切都那么得心应手的出来了。
返回文工队汇报演出时,战友们一致赞扬齐文英业务上的突变: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表演饶有情趣。从此齐文英举一反三,不管是跳、唱、演都以此为范例,把握住角色的内心世界、情节的发展。就在不久之后,一个重要事件发生了!
1953年7月26日,历时两年之久的朝鲜停战谈判完全达成协议。翌日,1953年7月27日,我方代表团首席代表和“联合国军”方面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在板门店正式签署停战协定。同日,“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于汶山在停战协定上正式签字。朝鲜金日成元帅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司令员分别向朝中部队发布停战命令:“自1953年7月27日22时起即停战协定签字后的十二小时起,全线完全停火。”命令还要求朝中部队坚决遵守停战协定,并保持高度戒备,防止来自对方的任何侵袭和破坏行动。
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谈判双方根据停战协定的规定,于当日成立了军事停战委员会。军事停战委员会由十名高级军官组成,其中五名由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官共同指派。五名由“联合国军”总司令指派。军事停战委员会的总任务为监督停战协定的实施及协商处理任何违犯停战规定的事件。
(文工队员们与朝鲜人民一起载歌载舞,同庆胜利练朝鲜舞蹈)

(上图:欢庆胜利的齐文英(右二)与文工团战友们在一起留影。下图:1953年12月,齐文英(右一)与前来朝鲜慰问的祖国慰问团团长合影)
在这样欢庆的日子里,文工队员们排练了大量的新节目,在所属各部队里巡回演出。他们把欢乐带给了34师全体官兵们。
在陡峭的山坳环抱下,在葱笼的丛林覆盖下,文工队员们不分场合和地点,只要有利于防空,哪怕是几个战士,甚至于只有一个战士,文工队员们都会认认真真地演出一台节目。一时间,观看齐文英他们文工队员的节目,成为34师官兵所在的驻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深受官兵们的欢迎。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原载于2020年《淮安文艺》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