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旮旯闲话(495)
一一生活得讲究点精致
文:杨忠敏
最近,到一位战友居住地转悠,他非邀我家里坐坐,吃顿家常饭。我怕给他添麻烦,再三推辞。他有点不高兴,我只好客随主便。 
他们的居室不大。就两卧一厅一厨一卫,处处显得窄曲。他说:你看看我的日子!他就一处一处带我看室内的设施功用。这不看不要紧,一看竟然使我眼前一亮,豁然开朗。
卧室、客厅、厨房和卫生间,该有的东西样样都有,不该有的没有多余一件。厨房里的锅碗瓢盆,案板刀具,都是木见本色铁发亮。每样厨具餐具都很有品位,且放置考究。光是两块小小的生熟案板,就可见主人生活的讲究和精细。坐在小小的客厅里,所有摆设和器具都是简而不陋、小而精巧。就是茶杯垫,那种材质、那种造型都是从未见过的。青花瓷的构图,放在古色古香的小茶几上,赏心悦目。一瞬间,竟然有了在时光墜道里走远了的感觉。
刚当兵时,我们在一个班。相处半年,在细微处深刻处识了他。这是个干啥事都有板有眼有章有法,绝不凑合不马虎的人。就连洗鞋洗床单这样的事,都不和我们不“一般见识”。那时没有洗衣粉洗衣液之类的洗滌用品,最阔气的就是四毛八分钱一条(两块)的肥皂。我们大都整条使用,他每次都一条分两块,一块一块用。洗东西,我总是洗掉大垢痂就算数。他说:洗东西,干净处少打肥皂,脏的地方泡透后多打点肥皂。洗东西,最好洗出本色,就会越洗越净。他的精细精准和精确,总是在自然流淌,又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有动笔的良好习惯。听课记笔记,发言写提纲,读书读报做摘抄。而且笔记本里分门别类,书写认真,字迹工整。不象我这样在笔记本乱写乱画,乱撕乱扯,笔记本由厚变薄,由新变旧。可他一年两三本笔记本,总是干净整洁,妥善保管。他会精细到几年间笔记本的式样规格,一模一样。
当兵几个月,他整理内务的名声大噪。战友夸、骨干夸、连队干部夸。到了当年五月份,连队围着他的床召开一次别开生面的"现场会"。那个被子叠得棱线分明、层次有致、规格标准。副连长拿着尺子比划着介绍。那个铺面,真象精工打磨的平整冰面。床头摆了一张条桌,上面放着打开的笔记本,还有长长短短、粗粗细细的几枝竹签。连长拿起几根竹签,介绍这是檫拭枪支用的。象牙签似地用来掏准星低座细部的油垢。象筷子似地圆签扁签是用来擦拭枪机、枪拴和机匣盖的凹槽。连长夸他爱动脑子,用心细心地干好每件事。不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工作方法也科学得当,是一个有心人。
指导员拿起他的笔记本,念了一段学雷锋钉子精神的体会:雷锋讲到钉子的一种精神和表现出的两种劲,充满了人生哲理。我想这个挤劲,就是要挤掉闲散 、挤掉安逸、挤掉享乐,挤掉浪费生命的种种堕落行为,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有股钻劲,就是要刻苦钻研,深入到事物内部,见到别人没有见到的,知道了别人未曾知道的,这就丰富了自己。这样的人生才会丰富多彩。指导员讲:我们大家都在学雷锋,也都知道雷锋提倡的钉子精神。可谁能对钉子精神有如此深刻的理解?这就是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么!指导员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他精致做人作事的特点和精神,人生序曲一奏响,就引人注目。而这个别开生面的现场会,也为一个连队的一个年度兵开了个好头。这是后话。
他几十年如一日,把辉煌收缩得精巧、简约、纯美、可人,让我感概万千。精致二字,使他走得很远走得很高。如今他又精致出人生清静和安乐。他的这份坚持,太难得。
作者介绍
杨忠敏,1950年出生,共和国的同龄人,经历过时代的风风雨雨。就个人来讲,沐浴着共和国的阳光,走过人生一段又一段里程。
军营里,最爱闻靶场上射击时飘出的硝烟味。最终,有幸走上血与火的战场。虽无前辈的艰苦卓绝,也不及先烈血沃中华,算是尽到一份固疆守土的责任。为祖国平安,站哨几十载,算是个合格老兵。
有幸在垂暮之年,生活在风清月朗,政通人和的好时代,常与战友们切磋互励,网上闲聊,真是人生之大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