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村、那树、那河
作者:李树春
故乡,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便是那条跨越三省一地、全长1345公里的大辽河——也是母亲河。我便出生在辽河边,祖辈们久居辽河东岸,辽南地区一个自然村落。那里的村,那里的树,那里的河让我时时挂牵。
每到冰雪消融,春花待放,春的气息漾溢在村里的每个角落。村里的果树种类很多,有杏树、有桃树、有梨树、有枣树、有山楂树、有苹果树。这些果树的花期因各自的节序不同,而在不同的时间段相继绽放。辽南的桃花和杏花一般都三四月开,而梨花稍晚,约在四月份前后,苹果花开在四到五月。春季里来百花开这句唱词一点不虚。故乡的春天、童年的村庄、是花的世界、是花的海洋。一提起童年故乡的春天,心中便会涌起无限的回忆和美好!童心无邪,见到蜂蝶翻飞,便梦想变做一只蝴蝶或蜜蜂,为人间酿蜜歌舞;见到燕子呢喃觅虫筑巢,便梦想飞天或做建筑师,为人间添砖加瓦建起高楼。
飞花一径春愁起,细柳千枝夏梦回。当熏风徐徐,热雨频频的夏季来临,故乡村童年玩耍的去处更多。有辽河故道的村内小河,这里是我及小伙伴们泡澡游乐的天堂、这里可以摸鲫鱼捞小虾、这里也可以采菱角赏莲花;还有堤外的大辽河,这里的水中与两岸都是发小们打柴、剜菜、游泳的尚好去处。两岸的柳树密密麻麻,遮天蔽日、河床两侧的涯土高深丈许,陡峭骇人;大家或打完柴、或剜完菜每次都得跳入大辽河。一百多米宽的河水,波涌浪翻,河流喘急。有的敢下去,有的却实不敢。记得当时还有一句口号,叫作“不跳辽河非好汉!”几十年后发小聚会还重提此句,来认证少年的勇敢与成年的发展作为是否成正比,答案是肯定的。
闲情怀旧友,秋水共长天。湛蓝的天空,深碧的河水,脆绿的秋菜,金黄的庄稼。每当秋日收获季节一到来,小伙伴们更是高兴,放学后打柴剜菜,不用现琢磨地块,因为青纱帳倒地后,放眼望去,一马平川。那里的菜大、那里的菜多、那里的柴禾存集厚、那里的柴禾面积大,尽收眼底,不用费心。一旦背筐货满,伙伴们便在大野溪边挖洞掏窑,捡一些干树枝,找几穗贪青苞米,抓几只青蛙(撸青蛙腿,当时不知是有益动物),一起烧烤。主食副食共来,一顿饕餮盛宴,背起背筐各自还家.
白雪飘飘冬已到,青春奕奕岁云来。冬天一到,村里的小河结冰,和小伙伴们每天放学后都要到小河的冰面上去踩一踩,试一试,看看冰是否能上去人。一天午后放学,同学打闹追赶,我竟然跑到冰面上,刚上去没有声响,越往里跑声音越大、越紧,嘠吱吱响个不停。刚胆战心惊跑到对岸,后边追赶我的同学掉里俩,还暗自庆幸自己跑得快。五天后又到冰上玩,感觉这回冻得很结实,着急忙慌回家取冰车。我的冰车做工材质都很讲究,是一块五十公分长,三十公分宽的独板柳木,三根带木,两根滑木。板的两端都用八号铁线捆上,滑木定上磨好了的六号钢筋条,这一副完美的冰车是出自三姐夫刘洪俊之手。拎着冰车和一对冰钎飞也似的跑到小河冰上。在河边上滑了几圈,但并不满足于近处,便向远处滑去,结果在冰面没冻结实的深处,竟掉进河里。河水不太深,当往下沉的时候手一直抱住了冰车。好歹自己爬出去了,还暗自庆幸冰车没有掉里。
春夏秋冬,岁月匆匆。几十载恍如一瞬,刹那间已由风华正茂,演变为鬓发如霜。虽如此,乡心不改。那村、那树、那河依旧是我无限的向往。
2022.5.20于沈阳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