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醉太平-拜登亚洲行露匕 首为时已晚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5月20日至24日,美国总统拜登先后访问韩国、日本,并在东京参加“四方安全对话”首脑峰会,并推出“印太经济框架(IPEF)”。“印太经济框架”(IPEF)的出发点是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逼迫亚太国家选边站,形成新的反华冷战包围圈。然而,拜登政府这个光服务于美国的根本利益,并非着眼于亚太地区疫后经济复苏和发展繁荣的“IPEF”框架,面对早已发生深刻力量变化的亚太局势,可谓:为时已晚。拜登政府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只会给美国及亚太地区带来各种消极影响。

综合新华网、CNN网、及亚太主流媒体消息。5月22~24日,对于拜登就任总统将近一年半后,迟到首次亚洲之行,又恰逢东欧危机难解难分之时,确实举世瞩目。
明眼人都清楚,拜登迟到的亚洲行,重点推出,苦苦谋划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的出发点是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危逼亚太各国加入新的反华冷战包围圈,光服务于美国的根本利益,并非着眼于亚太地区疫后经济复苏和发展繁荣,将给美国和亚太地区各国带来各种长远消极影响。

消息显示,拜登成为美国总统后的首次亚洲行,终于在其上任16个月后姗姗来迟。此次“限量版”亚洲行,直接把出访国家“精简”到了两个——日本和韩国。
虽然到访国家数量少,要干的事可不少。美国人一向无利不起早,拜登此次亚洲行一切都为了服务美国“重大战略”布局,主要奔着三个目的而来:

一、把日韩拉到一块来,招呼两国“上车”。
二、划个名为“印太经济框架”的大框,把亚洲国家框进去。
三、美日印澳“小聚会”,再商安全议题。
来者不善?多方分析指出,美国“印太战略”的本质是拉帮结派搞“小圈子”,充斥着危险的冷战思维,而试图依托“印太经济框架”针对中国,其计划将处处受挫,举步维艰。

当地时间5月23日,拜登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会晤。日本共同社、日本放送协会(NHK)、《日本经济新闻》等主流日媒争相披露会谈内容:
·两国将确认,在东亚,将“不容许凭实力改变现状”;
·两国将“监视中国海军及中俄联演动向”;
·强调美日同盟重要性,拜登称美国“防卫日本决心不动摇”;
·强化美国以核武器和常规战力参与日本防卫的“延伸威慑”;
·联合国有必要改革,美国将“支持”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作为下一任轮值主席国,日本将在广岛市举行2023年G7峰会……。
.美国和日本将共同以武力维护台海安全。

……拜登政府穷途匕 首见,暴露无疑!
同时,2022年5月23日,美国总统拜登在东京宣布启动一项新的亚太经济伙伴关系,首批13个参与方包括美国和日本,但不包括中国。
拜登多次表态,“印太经济框架”(IPEF)是为了推动印太地区稳定、和平与繁荣。但其所作所为却与此背道而驰。

要知道,拜登政府上台后,在外交方面首先希望修复特朗普时期受损的美欧关系,同时对印太地区投 入了更多战略关注。在笔者看来,此番姗姗来迟的亚洲行,可谓“四位一体、环环相扣”:一是渲染地区安全威胁,强化对抗性的军事联盟,增加自身领导力和盟友战斗力。二是启动印太经济框架,构建排他性的经济集团,提升自身经济领导地位。三是深化高端技术合作,巩固垄断性的技术地位,强化对高科技的出口管制。四是抢先制定规则标准,形塑西方主导的规则体系,巩固西方国际规则制定权。

近些年,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导致国际权力格局随之革新,突出表现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群体相对衰落,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茁壮成长,国际权力中心由大西洋地区逐渐向印太地区转移。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国政府维护世界霸权的危机感、焦虑感、紧迫感不断加剧。以此审视拜登的亚洲之行,本质上围绕着“借力”“聚力”“合力”展开:“借力”就是愈发重视并深化与军事盟友、合作伙伴的关系,以借助其力量维护美国在印太地区的主导地位;“聚力”就是减少美国在其他地区的消耗,将有限的战略资源集中到印太等重要地区以及经济和技术等重要领域;“合力”则是整合印太地区内外战略资源,从而提升美国应对大国战略竞争的能力。

虽然理想很丰满,但现实恐怕难遂其愿。首先,拜登政府面临着典型的大国战略困境,即战略资源与战略目标之间的失衡。为维护在印太地区的主导地位,美国必然需要加大战略资源投入,但经济复苏乏力和执政效率低下的现实导致其可调配的资源捉襟见肘。如此一来,这番战略目标便失去了实现基础,成为无源之水。其次,由于政策多样、利益多元、矛盾多发,拜登难以整合印太盟友形成合力。别的不说,仅与美国在印太地区最为亲密的韩国和日本,就因为历史恩怨和现实纠纷而难以实现有效合作,美日韩三边合作机制空心化、空转化、空洞化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最后,拜登的亚洲之行充斥着浓厚的冷战思维,可谓“身体进入了21世纪,大脑还停留在冷战时代”,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趋势格格不入。

从历史上看,搞集团性对抗是美国打压所谓竞争者的惯用手法,拜登的亚洲之行正是这样一种延续。但这些年太多事实已经证明,美国今日之实力已远远跟不上其打的算盘,种种阻遏招数基本上都是虚张声势、虎头蛇尾,也不是一次两次踢到铁板。更不用说冷战思维、划线思维、对抗思维,早已为当今世界所不愿、不想、不容,不过是其试图勉力维持的霸权外衣,注定要走向失败。就中国来说,对地区形势之变当然要重视,但不必诚惶诚恐、大惊小怪,更不必将美国那套想得无所不能,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做好自己,自然能看清谁才站在历史正义的一方。


总之,笔者认为,美国总统拜登先后访问韩国、日本,并在东京参加“四方安全对话”首脑峰会,并推出“印太经济框架(IPEF)”。“印太经济框架”(IPEF)的出发点是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逼迫亚太国家选边站,形成新的反华冷战包围圈。然而,拜登政府这个光服务于美国的根本利益,并非着眼于亚太地区各国疫后经济复苏和发展繁荣的“IPEF”框架,面对早已发生深刻力量变化的亚太局势和亚太各国的警惕,可谓:为时已晚。种种迹象表明:拜登政府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只会给美国及亚太地区带来各种消极影响。可以预见,拜登上台后迟到的亚洲之行,虽然用心险恶、穷途匕 首见。但,世界已经大变,为时已晚。特赋《醉太平》为评为观。
老谋意远。
心胸窄浅。
拜登韩日不怀善。
反华修围圈。
营私结帮抱团暖。
惶恐里,
鬼胎满。
煽动危机选边战。
岂知时已晚。
——2022年5月25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