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声音
文/行云

说起来还是三十年前我五寨师范读书的一件事儿了,那是一堂美术课。美术课对我这种天生没那艺术细胞的人来说,却是一种煎熬,而那个多愁善感的年纪里,又遇到我这样一位多愁善感的人,日记便成了我的“闺蜜”。
我正趴在桌上,感情泛滥的抒着情怀,美术老师过来了。那是一位二十出头的棱角分明,看上去很严肃的小伙子。言语不多,我记得好像是偏关人。他默默地看了我一会儿,没作声。我的心怦怦直跳,思绪早已被打乱,泛滥的感情也被惊了回去,龟缩了起来。老师站了一会儿,走开了。我悬着的心也落回了肚里,再也没有了先前的诗情雅兴。心还是很乱,只能装模作样的假装画画。
临近下课的时候,老师走上了讲台,同学们也都坐立了起来,听老师要说些什么。老师还是那副不苟言笑的严肃表情。他语气缓缓地说道:“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美术细胞,也不是每个人都爱画画。我们有的同学不喜欢美术,我不强求,但我们是中师生,将来是要当老师的,是要教学生的,所以一点基础的美术常识还是应该有的。我喜欢大家发挥个性,发展特长,但要记住,任何一件事情,只要你坚持做十年,即使成不了'家',也一定是这方面的人才。”老师的语气很平缓,但很坚定,那略带偏关乡音的话语中,有着一位师者对学生的叮咛。这平平淡淡的话语中,饱含着一位老师对学生苦口婆心的规劝。虽然这样的话语,每个老师都会对他的学生说上无数遍的,但唯有这位老师的这句话却落进了我的心里,重重的叩击着我的心,久久都不能平静。老师没有专门看着我说话,但我知道这几句话,就是说给我的。这几句话的分量很重,沉甸甸的压在了我的心上,我永远的记住了。
也许是受老师这句话的影响,我一直坚持着写日记,直到我结婚后很长一段时间。虽然中途因种种原因停过一段时间,但我现在仍然一直坚持天天写作。“任何一件事情,只要你坚持做十年,即使成不了'家',也一定成了这方面的人才。”这句富有磁力的男中音,紧紧的吸附在我的心上,成为了我创作的动力。
当老师后的我,面对自己所带的每一届学生。我也曾不止一次的苦口婆心的说着这句话,我的声音有意无意地模仿着我的老师:迟缓、低沉、有力、严肃。我不知道我说的每一次话,是否会有一次落到某个孩子的心里,敲开他走向成功的道路。每一届,如果能有一次落尽某个孩子的心里,那我就没有白说,我作为一名老师也就感到欣慰了。
之后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了老师的家里,老师家里的墙上挂着一幅人物素描画,我觉得非常的好,特别是那双眼睛,我不由得脱口说了句:“画得真好。”“你看到哪儿好?”老师接起我的话问。作为学生的我,又没有美术细胞的我,哪能说得上好在哪里?一下子,窘得我脸红到了脖子根。老师没有为难我,接着说:“面对一幅画也罢,还是一篇文章,或者是其他的艺术,我们不要觉得好就没事儿了,要多思考,看它到底好在了哪里,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借鉴。”老师的话一下子让我顾不上了害羞,心猛地郑重了起来。我知道这是老师在借画点拨我。老师的声音还是那些那样的低缓、有力、严肃,每一个字都落入了我的心里,我重重的点了点头。
三十多年过去了,自从毕业就再没有过老师的讯息,也不知道老师现在怎么样,但他那棱角分明、少言寡语的严肃表情却落入了我的脑海。老师那低缓、深沉、有力、严肃的声音,却很清晰的,如在耳边一般地落入了我的心里,催我向上。
我的老师姓蔡,叫蔡银乐,现在大概也快六十岁了吧。

2022年5月18日
【作者风采】
【作者简介】行云,本名齐迎春,笔名迎春、行云、浅若清风、笔随心走,山西岢岚人,《岚漪文苑》创刊者、总编,“岚漪诗社”创建者,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品见《五台山》《望月文学》《文学百花苑》《星河》《山西日报》《山西市场导报》《齐鲁文学》《山东诗歌》等刊物及《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中国散文网》《今日头条》等各文学网络平台。文观:我笔写我心,我心抒我情,推崇随心、率性、自然、纯朴的作品。铅字和墨香是一生不懈追逐的梦想,心存美好,相信故事和美景就在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