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有三颗星星,一颗是青春,一颗是爱情,一颗是诗歌,汇聚成诗歌的火炬,点亮一代人的诗意。”在成都外国语学校第八届“母语节”活动期间,为激发校园文学创作,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文化新人,5月22日晚,著名诗人李自国老师莅临我校,开展了主题为《星星点亮诗意的人生》的知识讲座,初升高衔接班的同学200多位到通慧馆聆听了本次讲座。
李老师以深情的朗诵《相逢》开场,开启了与此次与诗歌相拥的旅行。接着他向同学们介绍了《星星》诗刊的发展历程:从1957年的辉煌创刊,到动乱时期的被迫停刊,从1979年的艰难“重生”,到八十年代的再雄诗坛。这部新中国最早的诗刊,于历史岁月的潮涌中,俨然就如那天穹上的繁星,忠实地记录着有关中国新诗的一切。
讲座在李老师对诗歌的阅读与创作的讲解中被推向了高潮。李老师从巧妙的构思、雄奇的想象、生动的意象、凝练的语言几个角度,结合具体诗歌向同学们讲解了如何写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活动现场诗意弥漫。讲座最后,李老师特意留出时间解答现场同学的疑惑。同学们深受感染,踊跃举手,争相请教。如何选取诗歌意象?什么是诗歌的张力?如何实现诗歌的张力?李老师耐心讲解,他丰富的创作经验和诗歌理论知识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在一问一答中,同学们深刻领略到了母语旺盛的生命力与强烈的感染力。李老师还现场赠送给同学们诗集,希望同学们从此出发,借用星星的光亮,指引诗歌创作的方向。
活动在李老师深情的朗诵与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一直以来,成都外国语学校致力于打造书香校园、文化校园,李老师的讲座让同学们认识新诗,了解新诗并且激发了学生欣赏与创作新诗的热情,培养了学生浪漫高尚的审美情操,丰富了青少年的内心情感世界。希望同学们在星星的指引下,热爱诗歌,热爱生活,拥有诗意的情怀,追寻诗意的生活。(成都外国语学校供稿)
桑克、杨勇、阿西|美学绝境时代的诗歌写作何为?
白月:真正的死亡还很远
非亚:阳光如此软弱
匙 玉:魔 咒
胡先其:不做梦的鱼
余元峰:每一颗落日都满含热泪
“崖丽娟诗访谈”:钟鸣|每个诗人的梯阶不同
伊娃 . 达 . 曼德拉下戈尔|新一千零一夜
哑石:诗论
朱怀金:风景,是危险的逆喻
王家新 译|沙子眼的歌手:施家彰诗选
上海,春天的拼图(7)
孟松:我决定原谅上帝(组诗)
“零诗社”李可心:和平证言
“零诗社” 徐魏蔚:零点圣歌
“零诗社”李盲:为了让两座悬崖相爱
“零诗社”林妮萲:让谎言来得更猛烈些吧
“零诗社”刘西:为鸟儿让出整个春天
“零诗社”孟垚:我从未因春天感到羞愧
“零诗社” 小船:一半是神秘,一半是恐惧
“零诗社” 史玥琦:宇宙间最轻盈的事
张卫东:这是一个陡峭且碎裂的世界
张敏华:人间的一切都在这里(组诗)
薛松爽:绛红的黄昏又一次到来
诗札记:孙谦|通识篇
“上海频道”崖丽娟:520,写给女儿的十首诗
“上海频道”禺农:阴影是为种植阳光准备的
“上海频道” 曹卫东:人间烟火
“上海频道” 丁少国:月季花,这么大
“90度诗点” 张媛媛&杨角|阅读从未写出之物
语言的自我觉醒|李少君诗集:云的现代性
谷 禾:我相信一只大雁的神秘力量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