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这个东西,让人们感到很神秘,它闯进大家的生活,进一步深入普及的时候,如果不学习,不接触,就不能享受数字生活带给我们的便利。
当数字化遇上老龄化,有些老年人就望而却步了,“老了,甭学那个了!”,对追赶潮流的老头儿、老太太上网玩微信,淘宝买东西又羡慕,又没信心学习,对智能技术、数字生活不适应,有畏难情绪,嫌麻烦。
时代很丰满,实际很骨感。有一次我在一家医院的食堂买饭,排队到窗口了,“不收现金!请网络支付。”,本人很尴尬,多亏后边一位年轻人替我扫码代付,我又把现金交到他手上。网络、智能、数字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门外汉不仅享受不到时代的精彩,就是日常生活也十分不方便。
老年人触网也不是简单的事儿,除了自己用心钻研、琢磨,还需要经常“拜师学艺”,多向年轻人请教。
早些时候,在电脑上通过“淘宝”、“京东”,学着买东西,现在购物多用手机,平时我基本不带现金了,都是用微信支付或支付宝上结算。像平时的核酸检测,乘公交车,去公园,去医院,去超市等,都能用手机应对。
逐渐地我不但适应了网络上的日常应用,还建立了自己的邮箱、网页和公众号,不断更新博客,还有微博,微信,不仅有自己的朋友圈,还加入了多个微信群。在网络智能数字化的大家庭里享受生活,分享美好。我喜欢写作,数字化让我撰写的充满正能量的文稿,在网络的平台上可以广为传播。我参与编纂的我们团回忆录近30万字,去年付梓出版,都是在网络上完成的,我写的宣传稿“澎湃你我的120团回忆录”,在“都市头条”一个平台,阅读量就超过了十万;在邢台市庆祝建党百年征文活动中,我撰写的文稿“三圆住房梦”获一等奖;“美篇”“今日头条”“都市头条”“抖音”等多个平台有我的作品。
银发一族怎么适应时代,确实是摆在我们这些老年人面前的实际问题,电子产品日新月异,可网络欺诈又花样百出,都让我们应接不暇,老年人不努力学习,晚辈又缺少耐心,老年人与时代就渐行渐远了。出行要扫码,乘车难;去公园要出示行程码,不会用智能手机,只能在公园外边溜达;遇到网络欺诈又难分辨真假,容易上当受骗,被时代抛弃了,还听不到说再见。
总之,数字化不会慢条斯理的等待、契合老龄化,我们老年人只能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去学习、去适应,去驾驭数字化。如是,我们才不会辜负这个美好的时代,不枉过此生,活出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