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川泰山

泰安总体上属三线城市。但因泰山的加持,又属文化上的一线城市。泰山给了泰安和泰安人太多恩泽。对于泰山,我们能给她最好的回报,莫过于敬仰她、保护她、研究她。这方面,周郢先生无疑是我极为敬重的学者。
作为周先生的粉丝,利用春节这段时间,我集中精力研读他的博客内容。从最新发布到博客开通之初,36大页,计1757篇(则);时间跨度从2022倒推至2007年(期间有不少补发至上世纪90年代,甚至还有少时的作品)。一读周生三十年,那是一场怎样的文化盛宴!如星河灿烂,如汪洋浩博。有很多内容和观点,于我来讲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泰山巍巍,周郢,又用他的渊博学识和如椽似花之笔,为我们堆起了一座文化泰山!
一边饕餮大餐,一边源自内心地叹服,时常串联到汉武大帝于泰山的“八矣”之叹(据周郢考此为后人假托之作),口中竟喃喃自语:“了不起,真了不起!”我虽然也经常与他见面,向他作一些请教。但真正走进其学囿芝兰,领悟其学术思想、文辞风流,乃至心绪情感、喜乐哀愁,还是得益于这次通览。
读至最后一篇文章,这也是其写的第一篇博客,题曰《治泰山史之三境界》。但知王国维有做学问之“三境界”,未知周君对于泰山治学有何解说。细细读来:其一曰“采秀曾闻到石闾,抽毫似已窥金记”;其二曰“欲转千盘迷积气,谁从九点辨齐州”;其三曰“地到无边天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均是以古人记泰山的诗句作比。刚才还在其学术的隧道里摸索,此时好象看到了洞口,一束明光,一簇翠华,豁然开朗。对于泰山研究,周君在不少博客内容中有更具体的表达。比如另辟蹊径的学术探索,辨伪正误的求实精神,纵横联系的治学角度,乡野调查的研究方法等等,皆是我这样的后学者所欠缺和学习的。
周君家学渊源,天资独慧,却也因为对史学文化的迷恋误了“正途”。此结似乎至今尚未抚平,“废学家居,萧索经年”(《周郢文史论文集》后记)。15岁的少年,面对着人生的一次重启。17岁这年,他往徂徕深处,白日探幽寻古,夜来卧榻农舍,平明醒来,心迹清明。十七而立,由此周生便抱定了寒山独行的志向。“何郎老去漫长嗟,憔悴东风雨梦斜。” (周郢诗句)执念亦难坚守。在逐利变现的年代,文化是一场孤旅、苦旅。窗外多少繁华与冷落,几多春花与秋月,周君仍能心光灯影,独守初心,这也是我最叹服的地方。“摛文荡气感精灵,卷底千峰梦雨青”(周郢诗句)。周先生今日的成就,已为世人瞩目。
一次我与周君闲谈,闻其忽有退养汉中的打算(其老家在汉中),不禁惊呼:“那泰山怎么办!”是的,在我心里,周君已属泰山,泰山八斗与周郎。旧传,泰山女神会派童子到人世间行走,周郎便是那得道的童子吧。先生何出此言,何出此言!已故徐北文教授在与周郢复函中感叹“贤契(指周郢)后来居上”,并以孔子“文王既致,文不在兹乎”相寄。先生于岱畎的千秋往迹,责任大着哩!
于我,也有枕戈待旦之心,愿步周先生后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