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文章曾刊载【长春日报】
下 厨
文/耿志明
许多人不愿下厨,而我对下厨却情有独钟。厨房就是我的娱乐场,创作室,三天两头就得弄点新花样。
我的厨艺在朋友圈里小有名气。几日不见我的“作品”,他们心里就痒痒。为了满足大家的眼福,每做一道好菜,都是一阵狂拍。精选后,把得意的照片发给朋友们显摆一下,心里一阵窃喜。
前段时间,家中要来客人,心想,必须得好好露一手。于是,琢磨了半宿,心里总算是有谱了。
第二天一大早,便去菜市场买回了一个地雷西瓜,一只活着的甲鱼。老伴一看,吓得连连后退,“哎呀,这是啥呀,吓人巴拉的。”我说:“要尝试做一道菜,叫做瓮中捉鳖。”老伴用鼻子哼了一声,走人了。

我先把地雷西瓜洗净,将根部横切面割开,做个“瓮”的盖儿,再把西瓜肚子掏空,就成了“瓮”。甲鱼放血去壳,用料酒浸泡后清水洗净。放入蒸锅内,加葱姜丝蒸二十分钟,晾凉备用。“瓮”里加适量水,然后放入甲鱼肉块,再放两棵香葱,三片鲜姜,一小勺大油和少许食盐(记住千万不能放花椒大料,以免影响鲜味)。然后,盖上盖儿,用牙签封口。再次放蒸锅里小火蒸三个小时零二十分钟。好,出锅!

客人们迫不及待地凑到“瓮”前,呵,漂亮!圆圆的,黄黄的,淡淡的花纹像被烤上去的,如同一件古董。小心翼翼地拔出牙签,慢慢地揭开盖子,顿时一股香气喷涌而出,蒸气散尽,才露出了庐山的真面目,甲鱼肉质柔软细腻,光泽明亮。汤汁白里透着粉,粉里透着红,很有诱惑力。屋子一下子沸腾了,大家争先恐后地进行拍照。有的人实在挺不住美味的诱惑,鼻子几乎挨着了“瓮”口,先是一下接一下地吸气,之后,就转换成了一声接一声的叫好。“哇,太清香了”,“哇,我受不了了,快动筷吧!”大家蜂拥而上,别的菜还没动筷呢,此道菜就被消灭光了,这个“瓮”是空空如也。
下厨,对于我来说似乎有瘾,有时候不知不觉就冒出点灵感。前些日子,老伴笑嬉嬉地对我说:“这人老了就怀旧,很想念以前炖茄子干的那个味道。”我瞟了她一眼,没有应和,却偷偷地做了充分的准备。
我先是查一下天气预报,终于等到了连续三天的大晴天。急忙从小菜园摘回来了一筐紫紫的、嫩嫩的茄子,清水洗净,去掉根蒂,上锅蒸七分钟。晾凉后,用手将茄子扒开,整平后晾在阳光充足的竹竿上。三天后,茄子就干透了,薄薄的,形状像乌龟壳,冲着阳光看,还很晶莹,宛如一幅艺术品。

冥思苦想之后,我决定做个《茄肉煎包》。
先将茄干用温水浸泡三十分钟后洗净,剪出包子皮形状待用。将一斤半新鲜羊肉手工剁碎,多少有点小肉块为好,加白胡椒粉、葱姜沫,少许腐乳汁、料酒、鸡精和适量桂花水,一个方向绞拌,醒馅二十分钟。再加一大勺橄榄油绞拌均匀,以听到肉馅发出微妙的回声为益,最后加适量食盐,馅就做好了。
用茄子皮将肉馅包好,用青玉米皮撕成细条扎紧,上蒸屉蒸二十分钟出锅。平底锅加花生油烧热,将茄肉包子底朝下,微火烙制金黄,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老伴被我一阵子神操作,给弄蒙子,两只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茄肉煎包》,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只见她用筷子轻轻地夹起包子,慢慢地送到嘴边,一点一点地用牙齿切个口,一股茄香味立马就冒了出来,那么的浓郁、悠长。再咬一口,露出了淡红色的羊肉馅,被一汪水包裹着,忍不住连汤带馅与茄子皮吞咽下去一口,顿觉神饴气爽。老伴连连称赞:“好吃,香,太香了。”她把敬佩的目光,定格在了我的脸上,若不是嘴里嚼着肉包子,说不上……
下厨,好处多多。既能满足亲朋好友的胃口,又能找到了生活的乐趣,还能增进夫妻感情,一举而多得。朋友,让我们一起快快乐乐地下厨吧!

作者简介:
耿志明,吉林省松原人。长期从事机关文字工作,多篇案例分析、人物通讯、报告文学在《吉林日报》《吉林纪检》《党员之友》等刊物发表。多篇散文、杂文、童话故事在网络平台发表并获奖。热爱生活,追求卓越,是一生的奋斗目标。

总编:徐丽
收稿:丽子
审核:北方二丫
编辑:北方的云
执行主编:林海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