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温暖自己
作者:静宜
诵者:白雪
我注定蜗居在某个不成形的角落里,于是,把自由流浪在笔端,任由风在哪个方向,我都会以真实的态度,本真的心情,一次次地跟着它远行,我自认为心情是可以拆成文字的模样。任由风雨盘剥,旧伤新痕,结痂,剥落,只要你是坚持的。正如<北京法制晚报>专栏作家刘辉(文军)老师所言:“用文字温暖自己。”我知道,文字不是廉价的落叶,而是可以用来温暖我心房的一炉炭火。这一炉的温暖决然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而是从我喜欢它的那一天开始,就已慢慢的温暖到了今天。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仍然期盼着它将我永远温暖。秋黄冬白的颜色也罢,春绿夏红的色彩也好,每一季我都会用文字来描述,因为,文字从不会在我的眼中褪色。

文字,是创作一切艺术形式的根本。一切文学艺术的创作,最根本的便是围绕人性这个核来创作展开的。前苏联文学巨匠高尔基就曾经说过:“文学即人学”。作家苏伟老师也一再提醒我们 :“离开人性的本真,离开生活,离开了文字这一必须的表达方式,也 就没有了文学,亦或是说能够让我们记住的越来越少。”作家张骥良老师也总结了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创作源于生活的本真,只有最真诚的文字纪录,才是文学创作的,最可以打动人们的,最有效的方法,即客观上的真实,主观上的情感。”记得作家晓苏老师也曾经对我说过这样一句奈人寻味的话:“不要把文字浪费在不懂文字人的身上。”

如果说一个“笑”字是表现一个人脸部表情最佳的对象话, 那么从骨子里表现一个人内心的对象就非文字莫属了。就好比当你脸上笑一个时,能说明你会表达自己的内心,但不能说明你内心也同时笑了。而当你真心高兴时,只要随便说几句话,或写上一小段文字,就算脸上再怎么没有露出笑容,也能判断你内心的感受。都说人是最善于伪装的动物,但在文字面前,所有人都会脱下面具,用最真诚的心去对待文字。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敢断定,就算一个人纯粹是带着应付心理去写文字,但随着情节的深入,他的感情也会越来越投入,并最终把自己的内心暴露出来。

很难想起距离上次访问文字有多少时间了,模糊的记忆是至少要以单位月来计量啦。不过此刻却没有多少陌生感,也许是因为以前和它的交往过深,形成了融入血液的友谊。之前与它的接触大多局限于观赏的层面上,并没有躬身动指感受它的魅力。其实不知有多少回的跃跃欲试了,也曾小试瘦笔,但总是觉得自己资历尚浅,博阅稀少,生怕笔与愿违,甚至严重一点的话就是玷污了文字的纯洁。更怕是写了许多的费话,则能够记住的越来越少,而做了无用功。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想通了。其实任何人都有权利触碰文字的,不管你书写的它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不管你是文采斐然,以至于随便下笔就是句句有理,条条是道,还是文辞匮乏以至于创造一篇所花的时间,超过了背诵的时间,在文字本身所表达和蕴藏的内涵都是平等的。因为在你写作的过程中,你的内心感受都是真实的。

写作,是需要一点激情的。无论我们在酝酿时带有怎样卖弄文采的打算, 我们的目的也绝不仅仅是简简单单地,从中表现自己的什么思想素质,当然也不会是为了无休止的发泄,也更不会有多么的复杂。我们需要的仅仅是在表达出了内心感受后,而生的一种释然感之余,还能从中感受到一些文字帯给我们自己或他人的温暖和力量,进而让自己不会在极度空旷孤单时,感到寂寞。从而不由自主地去产生一些,自贬卑微如蚁的想法。

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能让自己感受到自己真真切切的,客观的,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不管现实社会中还有多少的冷漠存在,环境有多么不适合自己,我还可以有温暖我的文字陪伴在我的左右。文字是柔弱的,柔弱的可以代表柔弱的内心,但绝不代表柔弱的为人。

文字昰柔弱的,但如果仅凭柔弱文字的外表,就说可以看透一个人的内心,那也是有失理性的。相反,冷酷的内心反映的是懦弱的外表。我从来就不相信魔鬼穿上了华丽的外衣,就可以转变为天使。如果写文字是为了表现文采,亦或是以金钱名利为目的,更有甚者是企图引起别人的关注或同情,而寻求到哪怕丝毫的敬仰或者是慰藉,那这文字存在的价值将是被大打了折扣的,着实也是会让人心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