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系五峰山
你去过萍乡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峰山吗?
五峰山系罗霄山北余脉,位于武功山西端,湘东的中南部,跨越腊市、麻山、东桥三镇。巍巍挺拔、山水俊秀、气候宜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因山中五峰相连成屏障状而得名。最高峰海拔644米。

五峰山是一座拥有太多故事的山。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北宋时期这座赣地西陲的五峰山,佛、道两大宗教相继交汇于此,寺庙众多,气象非凡。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进山留下过美文墨宝。作者在此不再赘述,我只想记录我和五峰山的点点滴滴、那些亲眼看见的人、亲身感受的景、那些挥之不去的记忆。有些记忆无法抹去,就像有些人、有些山、有些景无法替代一样。

所谓“智者乐水,仁着乐山”,是不是每个人生命最旺盛之年轮,精力充沛、反应明捷、思想活跃,如流水一般奔腾流淌;一旦步入中年老年之际,却更像山一样,渴望平静稳定、宽容仁厚、不轻易为外在事物所动摇?

我和五峰山的故事是从步入知天命后开始的。
那一年春三月,先生说:“有朋友邀约去五峰山走走,你去吗?”
“为什么不?”一直对人生没有太多规划的我,感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随遇而安的日子也挺好。人生充满太多不确定,但每一天有新奇、有惊讶、遇见毫无负担的人和事,那便是平淡日子中的锦上添花。

对五峰山一无所知的我,屁颠屁颠地跟着玩儿。不成想,小车摇篮似的爬过陡峭山路,真是跃上葱茏无数旋,爬上陡峭磨形坳。春天的山巅,天空碧蓝辽阔,阳光妩媚喜人,春风温婉柔软,花儿争奇斗艳,五峰逶迤。停车伫立,让春阳慷慨洒在头顶,不论是放眼远望,亦或瞬间闭目养神,都是令人陶醉的享受。

翻山越岭后,小车进入一片平地,农舍、田野、家禽、“五峰山欢迎您”巨幅广告牌、“丙甲村”等招牌文字随机映入眼帘。好一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世外桃源景象。
走进朋友家,已是高朋满座,很是热闹。突然背后有人叫“桂桂”,我刹是惊奇“这儿有人认识我?”回眸间,先生告诉我“这家主人大名周桂萍。”桂萍这个名字成千上万吧?但与男神同名还是头一遭。

那一年,市委党校组织活动,金秋时节和同事们再次来到五峰山。同样是在周总家用中餐。秋天的五峰山,看落叶片片金黄,纷纷飘落,万般迷人。

那一年,安源区作协委员、辞赋文很有造诣的周志刚先生,诚邀部分文友,前来祝贺别墅竣工、乔迁新居之喜,我第三次走进五峰山。没想到,他竟是周桂萍先生的堂兄弟,彼此房舍相距很近,兄弟均是湘东区著名企业家,2015年成立了“萍乡市五峰山旅游有限公司”。他们利用两家之间山体的有利地形,打造了集民俗、休闲、观光、娱乐、烧烤、健身于一体拓展场地。

那一年,萍乡最大的民间微信群——石榴群{萍乡土著-乡贤共500人群}组织三十余人来到五峰山,度过了一个别有风趣的五四青年节。有幸认识了中国作家陈桂棣和春桃夫妇并与之合影。一直生活和工作在合肥的他们,回一趟萍乡,有缘同行抵达五峰山是很难得的机会。
每次从五峰山游玩回家,都有一种身心特爽的感觉。但每一次都没有特别强烈要留下文字的冲动。

2022年5月21日,第五次五峰山之行后,却有一种如哽在喉,不吐不快之感。
山还是那座山,庙还是那些庙。周桂萍还是原来的周桂萍,依然那么热情,为阳光明媚拍客群一行安排了最经典的旅游路线。
五月天气,时阴时雨,阴晴不定。天气预报似乎也赖何不了老天爷的瞬间变数。那一日预报从小雨变阴,阴又放晴。或许是老天厚爱拍客群?特懂我们喜欢阳光明媚?没有阳光怎拍美片?天公作美,人之精神倍爽。目光所及之处,怎一个“美”字了得!
通向五峰山的路变美了。即使车爬向山顶,也没有从前坐摇篮的感觉了。对于晕车者是大大的美事一桩。道路不仅开阔平坦,而且有降坡的感觉,没有从前陡峭。道路两边那一朵朵、一簇簇的金黄色花朵在阳光里随风摇曳,婀娜多姿,特别养眼。新建的五峰山山门很是气派。门面门面,一座山同样需要一座与之相匹配的山门。我们在周总的陪同下,观赏了五峰山驿站、五峰寺、七坵田福庵、葛仙庙、五峰山荷树林、鸭公井古道等从前游览过的景点,而五峰山五叠泉瀑布是我第一次观赏到的新景点。

自然景观的美在于其自然,浑然天成。不像人工景观那样造作、完美无瑕。虽然它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那么高的落差,但是在自家门口能遇见如天水般流淌的清泉,滚滚而下,已经无限感恩老天的馈赠。感谢拍客们用镜头、用视屏的拍摄、定格。我将尽自己所能,用笨拙的文字与读者们分享真实的感受。
周桂萍先生介绍说,五峰山的风景,他们还将继续打造完美,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赏,既丰富人们的幸福生活,也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生于斯长于斯的萍乡人,可别错过家门口的风景哟!
2022.5.22
图片来自阳光明媚拍客群

作者简介
张桂萍,女,副教授。六0后。毕业于江西大学历史系。长期从事干部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安源区作协、萍乡市作协会员。爱好写作,舞蹈,朗诵。著有散文集《生命是一种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