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鸟窝》之续:成长
作者/文占云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原来窝里的四枚鸟蛋只孵出来三只雏鸟。又过了几天,雏鸟的轮廓越发明显了,窝里的三张大嘴都贪婪的张着,很长时间不合拢,比自己的头还要大,与身体极不相称,一直等着亲鸟来喂食,活脱脱三个吃货。嘴巴的边缘是蛋黄色的,就像用马克笔涂上了一层水彩,棱角分明。嘴巴里面粉红粉红的,就像刚刚生出来浑身无毛的小老鼠一般,仿佛透过体表就能看到里面的血管脉络。眼睛还没有完全睁开,全身上下光秃秃的,我担心亲鸟出去找食的间隙会不会被冻死。

小鸟渐渐地长出了一些稀疏的羽毛,尤其是小翅膀上的印记更为明显,像是在肉里镶嵌了几个黑色的琴键,粗壮而浓黑,估计是将要长出的飞羽根部。两只眼睛似睁非睁,奇怪的是整个眼睛就像是两粒大大的黑豆一样左右分布在头上,很像有些卡通画里外星人脑袋,给人的感觉是很不协调。它们还长有一副大肚腩,里面像是包裹了一个大号的中药丸子,真是太难看了。随着出壳时间的延长,开始频繁的进食,亲鸟也在树枝与地面之间不断来回奔波觅食,以满足这几个贪吃的儿女,估计这是它们长得最快的阶段吧!据资料记载,普通小鸟从刚出壳时的10克左右,七天之内就能增重到差不多40克,看它们多能吃啊!好似是国外相扑运动员暴食暴饮增加体重一样。也许是到了另一个发育阶段吧,小鸟们开始轻声鸣叫起来,不知道是饿了讨要食物?还是开始学习互相沟通交流,总之,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极容易暴露自己位置的冒失做法。这两天常常能看到树下有好奇的男孩驻足仰视,也有个别流浪猫在附近无人时不断向上觊觎。好在智慧的鸟父母早已考虑到了这些,把巢建在它们可望而不可及的位置上,让它们望树兴叹。随着夏日来临,浓密的树叶把鸟巢遮盖的严严实实,偶尔天空中飞过的猛禽也无法观察到窝里的雏鸟。

无论是人类幼年的儿童,还是人工饲养的家畜、家禽,为了防止其患病,在成长过程中要不断地接种疫苗,注射预防针,这是个过不去的坎儿。而野生小鸟却没有这道工序。究其原因,我想与它们的特殊天性及生活习惯有关:一是这种小鸟特别讲究卫生。它每天进食那么多,排泄物自然也不会少,但在鸟巢下面的地上几乎看不到一粒粪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来每次亲鸟喂完小鸟之后,都要把小鸟的粪便收集起来,嘴里从前到后像是衔了一排短小的香火头一样,然后扔到距离鸟巢较远的地方,再在松软的泥土或树枝上左右擦拭,把嘴巴清理干净,从来不会图方便把鸟粪直接抛到巢的外面。这样既保持了鸟巢的清洁卫生,又避免了鸟粪在地面堆积而暴露鸟巢。不像家燕,在喂养雏鸟时经常把粪便弄得到处都是,甚至拉到人们的身上,让人爱恨交织。由于家燕秋去春来,留恋旧巢,与原来的“老房东”有了一定的“感情”,而且通常都是成双成对出入,因而人们给它赋予了勤奋、吉祥、忠贞的寓意,自然就容忍了它们的一些“不洁”行为。二是据说为了幼鸟的健康成长,亲鸟会有意识的选择一些多样性的食物。在它们的食谱上,既有富含蛋白的蚂蚁、蚯蚓、幼虫等;又有帮助增强体质的谷物及粗纤维;甚至还有蜂蜜、树蜜之类的营养物质,可见它们在育儿的食物上还是很有讲究的。

不知道小鸟的父母亲是怎样教育它们的?也不知道它们的成长过程中遵循的是一条什么样的“处世之道”?反正它们的窝里很不平静,有时候在争抢食物,有时候在互相挤推,有时候甚至还用稚嫩的小喙互相叨啄,总之很不“友好”。为了获得一顿好的食物,占据一块柔软、温暖的“领地”,不惜“大打出手”,根本看不到丝毫“兄妹相让”、“团结友爱”的精神体现。也许我们不应该用人类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它们,它们是自然界的产物,能够在地球上成千上万年的生存下来,必然会进化出一套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法则。

职大学学历。喜爱文学、音乐、体育、摄影,在高原、戈壁、沙漠从军二十余载,曾任青海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