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狗兵”明义
作者:王力斌
朗诵:暖阳

闻鸡起舞两少年,(注1)
骑马携犬戍边关,
巡逻同走一条路,
沙场鏖兵竞比肩。
同衾彻夜倾心语,
露宿战壕风雪寒,
半世秋风吹白发,
管鲍范张在人间。(注2)
1969年春,我从坦克部队调到边防,就认识了明义。边防部队点多、线长,多以班、排单独驻守防区,我们一个排驻扎在边境一个小山村。
排里为了改善伙食养了猪,还有列入部队编制的军马、军犬。战友们都是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好开玩笑,喊养猪的战士“猪兵”、叫养马的战士“马兵”、称军犬训导员“狗兵”,明义就是“狗兵”!
明义约一米七的身高,白净的脸上,嵌着一双丹凤眼,直挺的鼻梁,一张嘴,露出牙床上的两颗小虎牙,显得俊朗、精干。别看明义是“狗兵”,可比我这个“大头兵”强多了!排长训练我的时候,他训练狗!不仅他人比我强,他的狗也比我强!他的狗是进口的纯种德国牧羊犬,毕业于沈阳军犬学校,相当于大专或中专吧,学历比我高;他的狗是在编制的军犬,伙食费也比我每月13.5元的标准高出许多。军犬不论跑出多远,他一拍右腿,一声“靠”!军犬就快速跑回,乖乖地靠在他的右脚边。每当军犬在他的口令下,完成好坐、卧、跳、匍匐前进中一个动作时,明义就会从挎包中拿出饼干喂军犬,还轻轻地抚摸狗头,以示鼓励。训练军犬的科目有追踪、扑咬、鉴别、通过障碍等,在训练军犬追踪时,战友们都争着去配合,一名战士跑出几里远,把物体藏在山上的灌木丛中,明义给军犬下达“嗅”的口令,军犬就会循着脚印留下的气息,边嗅边跑,很快就能叼回藏匿的物品。

70年冬天,排长在一张纸上写了稿件,急用时却不见了,终于在营房的旱厕里发现,问遍全排没人承认。他生气,也为检验军犬,让全排都脱鞋坐在大通铺上,让犬找出“作案人”。明义带军犬嗅了旱厕蹲位上的脚印,很快军犬就就在满地的鞋中叼出一只,原来是战士黄九才以为是废纸,用来如厕,新兵胆小,怕挨批评没敢说。
我与明义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业余时间,我们一起打篮球、乒乓球、练单双杠…。作为他最亲密的战友,我几次问他军犬的名字,他笑呵呵说:“问这干啥”!避而不答,当时觉得他有点“装”!“不够哥们意思”,后来逐渐理解了他严守军犬名字不外传的保密规定,佩服他守军纪的高度自觉。
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中苏关系日趋紧张,在毛主席“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指示下,深秋时节,我们按上级的命令撤出营房,在后山的战壕里战备。白天在山上进行技、战术训练、吃野炊的饭菜还行,难受的是晚上露宿在战壕里。军队单薄的被褥,难以抵御秋寒,特别是几场秋雨灌入壕内,浸湿被褥,更让人湿冷难耐。在这种环境下,明义得了皮肤病,两腿上长了许多块又黑又厚的瘢痕,奇痒无比,但他以临战的姿态,顽强的毅力坚持着…,直至战备解除,他才请假外出就医。
70年我俩都当了班长,初冬,我单独带班去300里外执行挖煤任务,他找个机会,倒了几次车去看我,当晚在百姓家的炕头上,我们聊部队、家庭、现实、理想,聊了很久很久…聊得月亮都困得蒙上了面纱。71年他提干后,领到第一个月52.5元的薪金时送了我5元零花钱,按当时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500元。明义这个“狗兵”,提干没有当“狗官”,而是凭良好的军政素质,到200里外的团司令部,当了见习参谋,分手时我们依依惜别。几个月后,我被提拔为所在地的排长,后来我当副连长、连长,一直在边防一线,他在团司令部当参谋,虽然相距两百里,但心是相通的,每年也会多次相聚。他随司令部首长下来检查工作时,给我拍了很多照片,除我二人的合影外,还有我与军马、军犬照、边境巡逻时骑在马上的飒爽英姿。这些珍贵的老照片,记录了激情燃烧的年代、火热的军营、年轻的军人,也见证了我们之间的战友情谊。
后来他转业回长春,几年后,我也调到长春的部队工作。“有缘千里来相会”,兜兜转转,我们哥俩又到了一起。兄弟同城,经常相聚,不过不再是两个人,而是带着妻与孩子两家人的聚会。几年绿军装,一生战友情!如今我们年逾古稀,相知相交半个多世纪,深情如一坛老酒,更加醇香浓郁!

注1:引东晋祖狄、刘琨,好友同练武、报国的典故。
注2:引用“管鲍之交”、“范张鸡黍”两个古人深情交往的成语,喻战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