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乐山大佛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其位置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之处。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开始动工,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历时90年才完工。雕像称为: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
大佛在红砂原岩上开凿,设计巧妙,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木质双耳,石块发髻。体态匀称,神情肃穆。仰之弥高。有防湿通风排水系统。古栈道从座像右侧绝壁开凿,九折九转,奇陡无比。顶上放眼,蔚为大观。
1996年12月,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7月,被授予5A级旅游景区称号。
七律-吟乐山大佛(新韵)
诗║雅轩琴韵
弥勒横空气势宏,唐朝三代细凿功。
手扶膝盖危襟坐,足踏江流镇浪风。
历尽沧桑香火旺,几经维护见初衷。
千年座像奇观揽,九曲登攀上峭峰。
注:乐山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宽10米,发髻十八层1051个,石块嵌就。耳长7米,鼻长5.6米,以木衬之。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开凿的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通道——九曲栈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七层楼阁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