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韩城市芝川镇有个杏花村,人称杏花村是名村,正在发展起变化。
1989年的8月编撰的陕西省韩城市地名志的《前言》第1段是这样写的:
《韩城市地名志》是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的规定,在地名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将市人民政府批准和审定的标准地名,编辑出版的一本具有法定性的地名工具书。
这是当年的张市长写的前言。
是有“法定性”。可知其如何?
书中《巍东乡标准地名》中有“杏花村〞,近百字。不要看不满百字,这也算是较多的字了。
是这样写的:
杏花村
位于北仪门村东北3.3公里处。有67户,323人,耕地636亩。原名雷家河,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以雷姓居住河畔而得名。民国十九年(1930年)因村盛产梅杏,每年春杏花满沟,故更名杏花村。

2016年,市、镇、村各级从发展战略眼光前瞻性地行动,特别重视对杏花村的开发打造,高屋建瓴的“农、文、旅”相融合的模式也展开了。
这年大概是后季,有一篇文章《杏花村这个明星应该升起来》的文章网上疯传,接着挖掘出了许多石碑:
比如明朝 万历年间的雷家奠基之碑 。比如清乾隆54年的万人伞碑,这碑上有村上监生、庠生近四十人。有这么多的985、 211式的人物就说明了村史文化挺棒棒哒了。比如(清)三圣庙重修碑记了当年的民间疾苦。观音庙碑可见当年村上的人潮。什么皇封的“乡饮宾九品顶……”
碑,这是杏花村历史上草民的荣耀。还有皇封女人的碑等等。侯家老房梁上〝乾隆”年间的字等。清〝道光〞碑有好几块呢。
接着许多网台出现百篇有关杏花村的文章,大多是历史人文的真真假假。
2021年元月,韩城市民政局编的《陕西省韩城市地名志》中的〝杏花村”已编入《芝川镇辖区标准地名》中,是这样写的:
杏花村
位于芝川镇政府西北三千米处。因雷姓首居潦水之畔而得名“雷家河”。后因村中多杏树,每年春天,杏花满沟,又更名“杏花村”。始建年代不详。立于清道光30年(1850)的《敬献石狮并游驾演戏报雨碑》有其村名。115户,460人。耕地面积0.3平方千米,主产苹果,花椒。
在这本书的491页码《观音殿灵官庙并行庭道院记碑》记:
碑立于清道光二年岁次壬午(1822),现存芝川镇巍峰村委会崾崄村张俊山家,碑文所载村名……
其中有“雷家河”(又名“杏花村”)。
本书在介绍这村时还配了一幅杏花村的风貌图:有着青柏的高崖下层层梯田,满眼涌现艳丽的杏花。崖上是隐约可见的房屋和杏树等类。让熟悉这儿文史的人会浮想联翩。
浮想联翩什么呢?
一是水。村前沟里哗哗流着潦水(俗称白河。因上游湖坝拦截,水已难时常欢笑至此)。正因如此,更需要有水利工程。
韩城县志“康熙、水利卷”载:潦水发源禹山,经南西庄,过雷家河(杏花村)渠堰,出滩子,入澽水。真是一堰清水五百亩,三弯湿地一百井。
韩城市地名志《河流》“澽水……滩子村西沟的潦水和西少梁西沟的浍水,流入黄河。”
真的是好水。
二是杏。杏花满沟,更为引人。过去真的是:十里花香八千树,一崖绿树三千米。这或许夸张,这儿在过去全是杏树却是真的。生活过其间的人还多着呢。现在正恢复着蓬勃景象。
三是文史故事:如儒、佛、道教的文化传承及庙宇遗迹。如许多碑文。如地名类的“等郎沟舜帝与潇湘夫人传说”,“小套沟口断案”,“赌博窑的血泪故事”……比如景物类的“沟南碑上黄河水”,“喜崖不死人”,“血碾子”等等。四是……有兴趣可查“百度”“今日头条“中“韩城杏花村”或本文作者姓名 可丰富许多酒前饭后的品味。
请尊敬的读者仔细的对照三十年前后的文段会发现什么呢?
不仅是文字的变化,重要的是编写的人员更深入地更负责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更重要的是市、镇、村党政各级领导和广大村民的贡献。
有关杏花村的戏剧有名,诗文有名,影视有名……安徽池州的“杏花村”有了个旅游服务商标。山西的杏花村,引古诗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而十机遇实干成为“诗酒有名的杏花村”。名戏剧影视中的 “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会成了“影戏杏十”有名 的杏花村!路还很长,机遇大,变数困难多,竞争也激烈,网查较有名的“杏花村”在全国有三五十个。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利大发展。
不妨拭目以待!
2022年5月14日
侯印来,师范毕业,中教一级。曾任初小、小学、初中、高中语文班主任等。陕西省作协会员,省语文学会会员。中语会教研中心研究员、四届理事。编辑、记者等。在《语文教学通讯》《德育报》《陕西青年》等二十多种报刊发文约百篇,省级以上论文二十多篇,十多篇入选书集。参编出版书十余部,文章获奖二十余种。在《中国诗歌网》等数百网台发文千余篇。
手机:19945230575
维信:wxid_rc3l3lymiqoq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