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静的古道
文/铁裕(云南)
在一座山野的下面,有一条似路非路,宽约十米左右,年久失修的古道,清清静静,安安祥祥的仰卧在丛林中。以一种淡然的模样,仰望着上苍。
古道似在沉思,或在沉睡,或是在进入一种长久的梦境。可以肯定,这条古道几乎没有人走,因而裸露出寂寞与荒凉。
两旁的松树在山风的吹拂中呼呼作响,古道面上已长满了野草、青苔、灌木丛。但在下面,还隐约可见人工修凿的痕迹。古道的两则则是些深嵌于泥土中的石桩。离古道不远处,有一个险峻的山垭,在山垭的附近,尚存一些残垣断壁。恍惚中,我仿佛听到从遥远的古代传来了一声声号角的声响,依稀看到了那剑影与刀光。
在古道的不远处,则是宁静与纵横的山峦,显得莽莽苍苍。一些羊肠小道若隐若现于荒野之间,然后又向着远方逶迤而去,消失在虚无之中。我不知那些羊肠小道是否为古道的陪衬而修的?我也不知道这是古驿站还是烽火台?只是感到在这空旷的野外,裸露着一种冷涩的寂寞,一种旷世的悠远,一种远古的蛮荒。
古道缓缓穿过松林,在深远的时光中徜徉;
古道默默沉睡梦中,在悠悠岁月里演绎着世事的沧桑;
古道悄悄独自仰卧,在空旷的原野里孤单无伴一任清风吹荡;
古道轻轻沉思叹息,在苍天之下任月轮滴下千古泪水叹万年的离殇。
我沿古道而走,约有五里左右。再往前走,就只有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狭窄小路了。我不知这条古道从何处起,到何处终?修于何时,因何原因而修?也许,这一切都无法考证了,我却在默默地想:
只愿这条古道能够皈依时代,不再裸露那苍古的荒凉;
只愿这条古道能够走出睡梦,不再演绎昔日那种苍黄;
只愿这条古道能够摆脱寂寞,不再沉缅于昨天的过往;
只愿这条古道能够凤凰涅槃,不再因其的衰老而惆怅。
我不由得想起秦朝的直道来,据说那是几千年前秦始皇派人修建的,至今仍沉睡在陕西富县和尚塬的坡地里。历经悠悠岁月,依然演绎着昔日的盛况。
据专家说,那是世界上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可以同万里长城相媲美。恍惚中,我仿佛看到始皇帝的出巡车队,浩浩荡荡,奔驰在路上,卷起一阵阵尘埃,在漫天飘扬。
直道之宽,喧嚣着马嘶声声路长长;
直道之悠,展示着霸气威威仪扬扬;
直道之垣,演绎着历史绵绵事惶惶;
直道之敞,书写着岁月悠悠雨茫茫。
那一面面旗帜在凌冽的风中,猎猎飘荡。在广袤的苍天之下,展示着他渺小的威风、独尊、霸气;裸露他的短暂、狂妄、横行。我仿佛看到塞外边关的古道上,那奔驰的金戈铁马,那寒气逼人的刀光剑影;我仿佛看到那咸阳古道上离别的情景:“车辚辚,马潇潇,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挡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之后,便是漫长的寂寞、空旷。
我想:这条古道可能也曾征战、杀伐过。不知有多少士卒的尸体横卧在上面,任风吹、日晒、雨淋,被野狗咬、乌鸦啄、喜鹊叼。也许,那些年轻的士卒啊,“犹是春闺梦里人”。征战杀伐百姓苦,苍凉之中复苍凉。
每一次征战,不知涂炭了多少生灵;
每一次征战,不知有多少冤魂在悲鸣;
每一次征战,不知要制造多少人间的悲怆;
每一次征战,不知要导致多少草民百姓的离殇;
我走着,走着,感到有些阴森、寒冷。那些悲壮、惨烈的情景,奔来眼底,又泯灭于荒野之间。这真是:千年古道路漫长,征战杀伐百姓殃。往事已随流水去,山风习习叹沧桑。
当然,古道的修建,并不一定是征战之用,可能还用来运输。之所以称之为“古”,那是因为它已陈旧、年代久远;那是因其芳草侵袭,灌木丛生;那是因为狼烟已去,马嘶已逝;那是因为风卷尘埃,更卷千层沧浪。
只因为“古”,因而也就寓意着一种热心、侠肝、义胆,也就有宽厚之意。路称之为“道”,我想那是与道义有关吧?上苍也许给了人们一种启示:那就是“古”有一种宽容,“道”有一种仁慈,两者合一,乃为大道。我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古道,其实就是以道为路,而其含义就是寓意着人道。你看:
苍天之下,那道是何等的深邃、内敛;
悠悠古道,玄之又玄却又精妙、无双;
柔肠古道,充满着无数的玄机、奥妙;
神秘古道,风情深深却又缠绵、清朗。
道乃虚无中的实有精神,道系人们追求的思想载体,道为社会制度的政治准则。而道正如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如此说来,古道古道,古已有之。在苍桑岁月中,真的可以地久天长。
无论怎样,古道显示凄美、苍凉。总是很辽阔、很忧郁;很悠远、很苍茫。
走在古道上,我想着古人的朴质、宽厚;
走在古道上,我想着大地的苍茫、宇宙的玄奥;
走在古道上,我想着那日月经天、江河流地的景象;
走在古道上,我想着那自然法则,悟出了人生的真谛与梦想。
幽静的古道如此让人思,让人悟,这般的让人心静,让人怀古。当你听到黄昏时的那一阵阵昏鸦的嘶鸣,你是否会想起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当你在野外独自徘徊,满腹惆怅,在举目眺望茫茫苍野时,你是否会接着吟咏:“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你神闲气定,凝视古道那憨厚、耿直之态时,是否又会想到万物的和谐与安详?
幽静的古道,悄然泛着昔日朦胧的时光;
幽静的古道,涌荡着一段历史一种哲理一种思想;
幽静的古道,用那冰冷突兀的青石条凑成了千年的孤寂;
幽静的古道,虽历经漫长时空的冷漠却又以一种情思系着远方。

作者简介: 铁裕,云南人,笔名:一荒玄。
系《散文阅读》专栏作家,《作家前线》、《世界作家》、《霖阅诗刊》、《仙泉文艺》等多家平台的特邀作家。
96年开始散文创作,先后在《柳江文学》、《华商时报》、《合肥日报》、《中央文献出版社》、《清远日报》、《工人日报》、《边疆文学》、《昭通作家》、《昭通文学》、《昭通日报》、《中国青年报》、《鹤壁文艺》、《文苑》、《乌蒙山》、《作家驿站》、《世界作家园林》、《网易》、《名家访谈》、《一点资讯》、《凤凰新闻》、《首都文学》、《作家》、《江西作家文坛》、《中国作家联盟》、《中国人民诗刊》、《湖南写作》等刊物、报纸,以及各文学平台发过四千多篇、首。

《夏诗词文学社》通告:
各位诗友:本着对文字的敬畏和对平台工作人员的尊重,作为诗者,《请尊重自己与别人的每一件作品,不剽窃,不抄袭,不一稿多投,不在群里频繁改稿,不给编辑工作增加负担。投稿作品请作者要写上(投稿)二字。本群收现代诗,格式如下:
投稿
一.题目
二.文/作者(省份)
三:空一行后
正文******
本群可以投稿也可以分享互动,做到有赞必回。但禁止一切商业链接!本社为纯文学平台,禁止发黄、赌、毒链接!禁止反党、反国家、反社会主义言论!禁止在群中相互贬损辱骂行为!望大家严格遵守群规,守护文坛这片净土,静心创作,携手并进,为打造一流文学平台,而共同努力!加油💪
《华夏诗词文学社宣》
2021年5月12日
华夏诗词文学社团队名单
总顾问: 韩春见
燕赵风云人物,著名诗人。现任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科技促进会顾问,中华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诗词大赛评委副主任。“中国改革开放诗词终身成就奖”得主。《韩春见诗词歌赋序论集》《南湖红船赋》等作品被国家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周恩来纪念馆暨社会名流收藏,并在央视、《人民日报》等融媒体报道。其《南湖红船賦》《圆梦园赋》《云岭书画赋》《曙光赋~大钊魂》等名弛海外,声赫文坛。
总社长:鲍桂芊-管玲玲
社长:赵继洲(副总编)
特邀顾问:石生
国家级著名作家,编剧,当代文化名人。
特邀顾问:国家一级作家
常跃强
特邀文学顾问:
付凤云、王相利、段清华
赵继洲
副总社长:王炳华
常务副总社长:郭申虎
总监:王炳华
现代诗终审总监:任泳儒
古诗词终审总监: 张大千
主编: 朱建新. 陈艳丽.
任泳儒.徐西珂
一分社社长: 朱建新
副社长:王兴文
二分社社长:总监:张大千
副社长:徐西珂
三分社社长:童话
副社长:柳爱萍
四分社社长:何全兴
副社长:陈艳丽
诵读投稿群社长:梦露
宣传部部长:
梦露:王兴文:赵继洲
英语翻译: 徐思静
特邀:
《金声玉音》文化传播公司杨浩然老师,专业制作音频配音、视频MV。配音员具备中国品牌声音,保证质量和效果,有需要作品配音的诗友,请联系:
13969166185
诗歌朗诵团队:金牌主播
智昊-梦露-惜缘-叶淑娟
传奇.(男主播)
并非不同.(男主播)
徐志忠.(男主播)
周莉莉- 细细的雨.
编委会收稿人:
全体编辑部人员
作者须知:
1、插图和音频部分来自网络。
2、本平台推出的作品,内容上如有异议。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正或删除。
3、所有前来投稿的作品,均视为"独家授权"华夏诗词文学社发布,否则请勿投稿。
4、为不给编辑工作增加负担,作者在投稿前必须认真仔细检查作品,纠改错别字,并按格式等要求投稿。
5、谢绝抄袭、一稿多投。
6、文责自负,如有作者侵犯他人著作权,及侵害他人权益等各种行为所发生的纠纷。均与华夏诗词文学社无关,由作者本人承担一切法律、经济等相应责任和后果。
7、以上条款,请各位作者严格遵守。
8、作者稿费据打赏费决定,10元以上反馈诗人百分之50,领取请加主编微信,以便及时发放。凡无转发朋友圈或点赞不足一定数量者,本社将不再编辑刊发。
投稿热线:王炳华
13465675384
热线投稿:郭申虎
15877332069
平台投稿总编:管玲玲
13969166185
平台投稿总编:朱建新
15609904443
头条编辑:管玲玲
头条编辑:朱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