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董文超《花自飘零水自流》
赵国忠

赵国忠:黑龙江巴彦县人,退休教师。爱好诗词、散文。亦喜欢天文论章。早年有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刊发表。近有诗词在多家网刊纸刊刊出。

《花自飘零水自流》是个中短篇。仅有十个章节。读了两遍。
作者独树一帜的文法,每每一节都是宋词开篇。以几十个最多也不超百文字的先拟一种氛围,然后点出要表达的思想也或主题。
首先这里就可推知作者有非常好的文学功底。对古诗词的感知领悟深刻。可见运用能力非同一般。倡导国粹,这是双收获益。这不但令人惊叹,吸引人眼球是条新路,也给读者在小章节上先做了情感拟境。这也或预判也或引领。相当于小环境,小天地倒叙开篇。如人们去一个新景点浏览做了攻略而入门就见到令人惊艳的所在,必然引人前行一样。这就先达到了作者欲宣传或欲找同感的写作第一目的。这开篇与整体的再进行形成一个景点构架。欲求究竟发生了什么,怎么发生的,涉及到了那些人的影像感也就留在已在读人的脑海。可谓是折服大众的创作能力。
小说以警句名言开篇的不少。但是用整篇词文与整体环环链接浑然词相搭,把一小节的境况人物形象,用压缩饼干式的分层。情还要浓缩为一两句经典,确切表达出来,这应该就是大家常说的见功夫,超能力。
通篇读过,玩味比较,不乏准确非同凡响语句。但都言简意赅,不做作。胭脂水粉涂色白描泼墨不多,裙摆捏褶平皱卖俏言辞不多,卿卿我我心里挖掘以及自我嵌入也不多,可都精而得当。
摘抄几句原玉中描写:“泪水泯灭烟头,再无复燃的可能。”这是写主人公自言自语。就这一句不难看出飘风呆滞于某个场面的那种状态。长时间的泪水滴在手持的烟上,自然是不可能再复燃。这里须说明一点,不是主人公美女抽烟。这是一个借代的写法。
“曾为爱,不顾一切的飞蛾扑火……”在一种特定情形中,情绪镇定回转前倒吸一口冷气的表现。
“或许凤凰涅槃,重生更旺”极度悲怆无奈的选择,踉跄瘫软离开放弃后的愤然就十个字,几乎够一个同情劝慰场面五分钟的大镜头。
仅这几句便定格了未来一个结局和未来的结果。清晰朦胧具在,惊愕气愤,回忆美好到无奈的划转有序,也不失年轻人那因资本有在的一种释然。
没有太多的愤懑、矛盾、失落、迷茫的描写,却也能感受到心塞欲堵的疯狂。没有呼天喊地捶胸頓足,恨欲翻江倒海倾吴蜀,这是成熟女性的应有。凸显主人公的超脱不俗。也是意在一种分享。(不能说是一种引领,至少是在提醒。)

懵懂羞涩,拟态于堤上溪边柳丛;长椅依偎;合十许诺望月怀远……有。但都是轻描淡写。几乎没有重彩的情绵绵意切切。仪式表白前,那无尽的清美编织也都渗透在故事时间推移的某个时刻弹出。反倒是直接走进生活。走进生活必须要有的拼搏却是章章有见,节节不少。
有点进步了的社会中青年人的个性。
小说中短篇应该必有的取舍。尽管可能有些难以抉择。
这有人可能会说:“是不是少了些情趣”。如果说真要这么去刻意看待也或灰光疑问,我觉得是没必要将人人都懂。或者说已是成熟进化后人的本能,没必要词藻堆砌,磨偏磨凸了笔尖,浪费纸张;也或浪费太多的网络数字编码。省下些页面。也更为爱的读者,珍惜宝贵的时间。
几十年的喜爱,读过些中短篇。说实在的像这种压缩用词作杠杆支点而展幕收帘不多;这也是不挖人类那点秘密晾到阳台上,可大大方方直接放到阳光下任何亮处的作品。本作品与用以引人盯、跟、猜、推、染、学,形成一种臭水浊浪后岔入溪流,灌输、渗透、影响一代人,至少是一部分盲色之人的作品要好得多。可以说这是适合大众的作品。像用这形式,简单直接走进生活的作品,的确不多,甚至是罕见。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大家都晓得这是先人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的下阙。文题取婉约派名家这悲怆的警句。无疑一定让太多的人眼前一亮。当然也自然更快些引人沉入一种波折漂流也或不如意,悲凉的深思。入眼就感觉到了故事应不是好景虚设心热。
良辰好景,赏心乐事古难并。
虽为当下盛世富足不愁吃喝,过度物质高度精神仍有剩余和满足的现代社会。依然免不了锅碗瓢盆叮当响,红杏春出墙,红尘依附傍大款,情感难控易情郎。悲剧开始可以肯定是至少有两三种甚至是四种不同的结局。(一分为二,彼此都再结合可能是结合了单身男未嫁未娶,也或是拆散两个家庭的结局。)
当然主人公一定是有喜之色彩。而另一方一定不是当初的异想天开。作品的结局已隐约闪出了三种结局。
当下人们因为手机的方便,看纸刊巨著宏篇可能不多了,尤其是青年人。但不是人们不爱读书了。可能相对更多的中短篇类的网上作品更让人喜欢。
不论怎么说:
读书是独处时的欢乐,安静中感受喧嚣;
读书是喧嚣中的冷静,飘忽灵感的落地;
读书是把自己和他人融为一体。生活的喜怒哀乐与共。
阅后编织如果,憧憬而走思潮。带着诗的感觉眺望远方。
当然也少不了有差异的疑问,牵引人去思考,去玩味。愤恨同情惋惜也同样可以撬动人们的跃进之欲。爱引共鸣,共鸣因爱。
风卷传播落地铺开。文中有好多句子是比较经典的。是可以借用的。是榜样,是方向。
爱情公寓里的故事,大多是非左即右,有你无我的多。在我看来这是极端主义。虽然中国人的传统是接受不了“出轨”和被“绿”的。但是已然成为事实。可以撇清关系,不再联系,不再接触,形同陌路。却不至于不共戴天。
当然我不是在支持本该相安无事却随便的分合,任意而为。
理性的终止,似乎是纵容了对方,但也保全自己。法治社会不允许唯我天尊。这是宗旨。
作者董文超在两个广泛的空间留出了一个隔离带,给“急眼、恨怨、憎恶”一个消火自醒距离。主流发展中允许了逆流顺溪。
文学作品作者不单单只是一点宣泄,一种释怀而已。既然要公之于众,就会有影响。作为有刻意使之成为有深远影响的艺术作品,就更不能我行我素把人带进无底的深渊。波尔布特(柬埔寨)罗伯斯庇尔(法国)这两位“完美自我优越”的作家,就是有太多的这倾向,独尊我大!而应该柔和一点或一些俄罗斯浪漫主义作家格林的做派。本篇作者做到了。
说点不足:
短篇,中篇是有些框架限制,不能出笼。但是感觉让人想象的结尾中虽能展现主人公“肖小月”的个性,也能推知其完美。
文学作品是一种被推于社会海洋的漂浮物。可能会与各类人群相遇。看法各异。主人公的思想转变是否还应加一两个片段,表现女性柔弱的一面多少还是要有些,过于爷们汉子,是会让人少些同情的。社会的发展,人是要坚强,一段时间内现实社会女性的确要承担更多本来本不该承担的重任。但也不要完全跳出固有的三界。(前文说精短。后文说缺少。我这一说不是一人卖矛又卖盾。只是个人觉得应补上一点点,只要一点点。)
有点突然急刹车身体前倾角度大的感觉。
次主人公“大海”“林浩然”这一曾爱变恨,虽可完全彻底淡出心境,但不能抛到九霄云外,毕竟是对立陪衬。还有片尾引出的“小师傅”可能是为埋下续篇的伏笔,略显得不够明确。
如果是在此把一切都推入社会洪流中,那就对次主人公要有个简单的交代。
在情感的世界里,有些事必须避开,必须撇出,但也有缠绵选而难择。人在一个空间中就免了被拉成了那张网罩着。
小说不同于报告文学,一切都必然定格在固定的环境人物,固定在那个时刻上。难免有些过于突然,文应有续。
2022.5.19

巴彦诗词楹联协会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