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仰生,笔名仰生,昵称:俯仰生涯。安徽省作协会员,曾为下乡知青、工人、中学和大学教师。爱好文学,笔耕不辍,已有350多万字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发表与出版。其中,中篇小说《亡魂》和长篇小说《爱的家教》颇受好评;曾获“小天使"铜像儿童文学奖、"阿英”文学奖等十多种奖项。

【长篇国学之文学札记】
文山艺海撷拾
(序)
品读国学,感悟人生
中国的国学作品,文如山、艺如海,浩然地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漫长的岁月为她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古人的字骨、画魂、音容、乐理、文气、诗节、铭言、圣语,镌刻下了五千年历史的兴颓变迁,凝练成了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铸就了永垂不朽的民族精神。
五术六艺,列子百家,诗经楚辞,乐府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话本,这些用智慧凝成的思绪,用哲理汇成的情思,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国学的深蕴与博大,悠久与现实,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深邃的美。
国学中的圣人与学之大家、国学中的圣言和警句、国学中的经典故事和教训,教会我们如何治国,如何处事,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孟子》中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是说,想要让人家把重任托付于你,你就得吃得苦中苦,但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想要谋求发展,在社会占一席之地,光吃苦,那也是不够的,正如《易经》中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社会还得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还要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以这些为本,蓄以时日,加以磨炼,方可达一代英杰之境界。
《庄子》中说到:“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有大智慧的人,总表现出豁达大度之志,小有才气的人才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蕴含大道理的言论总是通俗易懂,那些有小聪明的言论反而废话连篇,在处事中,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我们所需要的不正是这种为人处世的道德吗?
可见国学经典就是如此的具有张力。在这日益发展的信息网络下,世界真的缩短了物质间的距离,而国学经典却打通了我们连接古典与现实、古代与现代的时光隧道,古为今用,圣为我行,使我们的心灵有一个端口,能与千年前的先哲和智者对话,与千年前的智慧和思想产生共鸣。
所以,请不要闲置这个宝贵的端口,而是要拂去积满的灰尘,去细细品味这古老却不陈旧,遥远却依旧咫尺的古人国学的经典与经历。
我也是国学的拳拳学子,当竭尽余力分篇简介国学诸之书文之典藉与感悟,爬登文山、畅游艺海,随有撷拾,共享国人。
是为拙序……
吴仰生 2022.05.20 于芜湖

(系列一)
话说《山海经》
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远古,都有一个臆说历史的经历与过程,乃至记载和著作。
华夏民族也是,而且在世界上更具想象力与穿透性。
最典型的,就是《山海经》的流传。这部书,经过几千年多少朝代的编纂与后补,具有一定的历史性与可读性。当代的文艺家与历史学家,就《山海经》中神话传说,一起制作了一套少儿视频系列,四十集,从女娲造人、黄帝战蚩尤、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鲧禹治水,一直到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这些视频以及解说,总共三百分钟,以形象的漫画、朗朗且又易懂的诵说,告诉孩子们《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和故事。
我和同龄人比古人走运多了,儿童时期着魔《山海经》连环画。金庸小时候也得益于此,很多儿童文学作家都有这被《山海经》熏陶的经历,连鲁迅、巴金、老舍也不例外。
现在的孩子幸福多了。这部视频,让孩子们明白,《山海经》是上古三大奇书"天书、地书、人书"中的地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藉,也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地理著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山海经》也许不仅仅是神话传说,而是人类丢失的一个时代。
它是神话的,又是神秘的,对于它的作者、内容价值等等,不妨话说一二……

关于作者的争论
古代的巨著,尤其是脍炙人口的作品乃至传说,有时会被人为或人无能免的战火焚书消亡之,但又被有识之士人为且有意地传流下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据载,因为山海经的独特的荒诞离奇的神话故事内容,有人说背离现实,就惹来许多偏见。有意思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时,竟未对山海经大开杀戒,而纪晓岚编撰《四库全书》之时,曾摧毁了十五万部古书籍,《山海经》就在其中。
有人认为,《山海经》的地理地貌地质知识与神话传奇是分不开的,作者应该是大禹,以及他的后来追随者伯益、夷坚。尧在位之时,中原地带洪水泛滥,大禹跋山涉水,曾走遍中原大地,根据山川地理情况,将山水作为一个整体统一治理。许多学者认为,《山海经》其实就是禹的治水地图,其中的神话故事也源自大禹治水过程中的所悉所闻,以及民间传说;他自已的治水故事亦在其中。
也有学者认为,《山海经》的作者是西汉刘向父子。刘向曾编订编彖多部书籍,如《楚辞》《列女传》《战国策》等等,他是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后来,他的儿子刘歆继承了他的部分著作未竟事业,其中就包括《山海经》。因为此书出现于秦汉时期,书中提到的郡县制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才出现的,所以刘向父子系作者的可能性要多于在禹。
笔者认为,这两者应该揉合起来说,这类神话志异作品,竟然有地貌风情风俗,这应该是一个民族的创作,也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应该是一个时代的创造。
也就是说,是由多年多代,人们的追求、智慧和见闻、传说整编而成。
无论如何,本书是中华文化询烂多姿的一页,它的离奇情节是华夏子民的想象和臆创,内有玄机,外有故事。书中内容亦有畮涩难懂又非常离奇的地方,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谜团。这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性,也启发了后代作家的魔幻性、玄幻性,《封神榜》《水浒》《西遊记》《红楼梦》都有它的神话基因。
同时,这本上古时期的地理百科全书所讲述的内容,已被越来越多地证实。这种离奇有着令后人悚然的科学性与现实性……

山海经的内容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有记载可知,原共22篇,约32650字,其中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
《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这正好说明,这部奇书也是在不断被完善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及当时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礼、巫医等。书中完整地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五十多篇。
《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它又是历史,虽然由于深厚的神话色彩,少了真实性,但毕竟留下了历史的影子。
例如《大荒北经》中黄帝战蚩尤的记载,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场古代部落之间的残酷战争。
又如《大荒西经》、《海内经》中记载了一个黄帝的谱系: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这个谱系的传奇色彩,就让《山海经》披上了神密传奇的外衣。
同时,《山海经》又是一部科学史,它既记载了古代科学家们的创造发明,也有他们的科学实践活动,还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思想以及已经达到的科学技术水平。这较之于西方国家,要早于千年。
例如,关于农业生产,《大荒海内经》载:"后稷是始播百谷”,"叔均是始作牛耕”。
《大荒北经》载:"叔均乃为田祖。"
关于手工业,《大荒海内经》载:"义均足始为亻垂,是始作下民百巧。”
关于天文、历法,《大荒海内经》载:"噎鸣生岁有十二。"这跟当代有什么两样?
诸如此类记载不胜枚举,这在当时的其他书中是看不到的,故尤为珍贵。
《山海经》对文学的影响就更大了。
神话乃文学之母。神话与文学的关系,就像《山海经》中所见的盘古与日月江海的关系。书中说盘古死后,头化为四岳,眼晴化为日月,脂膏化为江海,毛发化为草木。这位开天辟地的英雄,虽死而日月江海、人间万物都有他的影子和灵魂。
神话转换为其它文学形式以后,虽然往往消失了它本身的神话意义,但神话却在做为文学中艺术性的冲击力量而活跃起来。比如,先秦文学的南北两大代表,《诗经》与《楚辞》,都有古神话的痕迹,尤其是《楚辞》,保存极大量的浪漫古神话。其中,屈原尤为酷热之。
《老子》、《庄子》、《淮南子》的道家思想也大量吸取了古代神话,且加以哲理化。《左传》、《史记》、《尚书》,则吸取神话而加以历史化。
神话的演化具有裂变与多彩性。比如《山海经》中的夸父,在《神异经》中变成了东南大荒的巨人朴父,后又裂变成《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

对华夏人文的贡献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我国上古时代乃至先秦时期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领域的研究,均有参考和指导意义,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后人一提起《山海经》,大多只想到它的神话离奇,这是挂一漏万了。说它是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决不是夸张。
《山海经》的版本复杂,这也说明它的流传价值和求实的时代性。
最早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但其书名早在《史记》便有提及。前面已说到,最早收彔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
对于《山海经》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直言其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这对历学来说,也许是对的。鲁迅更认为"巫觋,方士人书",这就抹杀了它的华夏之辉。我们不说文学价值,仅就地理著作来说,以地为骥、以图为骐,当是科学的晕辉。
这部书,充满着神奇色彩,内容无奇不有,无所不包,蕴藏着丰富的地理学、神话学、民俗学、科学史、宗教学、民族学、医学等学科的宝贵资料。它的学木价值涉及众多学科领域。
它大量地、有条理地记戴了当时中国华夏的自然地理要素及人文地理的内容,如山系、水文、动物、矿藏、国家地理、经济、社会文化风俗等,有志者细心钻研,深入探讨,就不愁沒有心读和新发现。
下面就几个领域,发表淺见。
地理学
《山海经》虽然不是纯粹的地理专著,但其地理学内涵是首位的,它讲究方向性,有秩序有条理地记叙各地的地理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它对每座山的命名都是根据山的地貌而定的,如"青丘之山”、“箕尾之山”,显注了山的走势。
对河流,有极其丰富的水文记载,大多记明了源头和注入之处,甚至还记载了伏流河和季节河。
作者几乎钻进山肚和地下了,因"潜行于下"的河即伏流河。
《山海经》有不少精彩的人文地理记述。
如《海外北经》,提到"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首,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方。”
神话中的人文,人文中的地理。有人认为:《山海经》是中国第一部地理志,而且是人文的。
从上面那段引文中,我们可以觉得,这个禹杀相柳的传说充满了神话色彩,既可以从中看出共工、相柳、禹三人之间的难分难解的关系,并由此可见古代民族部落之间的血腥斗争。
类似的传说有四十多个。作为神话说文献,价值至少有三个方面;
对七大类中国上古神话做了程度不同的记彔,比如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留下了关于神话世界的可靠文字依据;
保存了大量的凝聚着原始文化的原始物占,蕴含着潜在的神话学价值。
《山海经》对追溯事物起源的神话,比如创世、部族起源、文化起源神话,展现较少,而对英雄神话、部族战争神话记彔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特点和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
民俗学
这多年来,不少学者探索《山海经》的民俗学价值。这个学术倾向是现代课题,很有意义。
我以为这几个方面值得探索:
一是在古山水的记述中保存了服佩、信仰与禁忌、祭祀等民俗;
二是在山海图说中保存了医学和巫术等民俗;
三是在山、海的记述中保存了大里古代神话,将天地融为一体地展观上古时代的华夏的人文地理和人文文明。
《三海经》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我国"上古三大奇书”,内容天南海北,包罗万象,堪称我国古籍中唯一自成体系者。书中详细记载了500多座山系的地理走向,300多条河流的源出流向,40多个"国度”以及"民族"的风物习俗,涉及100多个神话人物,100多种药用动植物,400多种神异怪兽,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
它还以其图文并茂的形式以及独特的叙事风格,开启了我国志怪古籍编纂传统之先河,对华夏的文学、史学、美学、神话学、民俗学乃至地理学,矿物学、医药学影响巨大……
2022.04.23 于芜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