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 泪 的 木 棉 花 (散文)
湖南 .彭启森
在广州,我一次次来到林则徐纪念园。站在纪念园门前高大雄伟的大理石牌坊下,只见牌坊两边,两句草书镏金名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看上去格外醒目,动人心魄。牌坊背面“其清在抱水当风”七个字是对林则徐一生的写照。
纪念园位于越秀区沿江东路,海印桥畔,珠江北侧。是一个开放式公园,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园内庄严肃穆,绿树成荫。一身正气、威武不屈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大理石雕像目光炯炯站立园的中央。雕像后面建园碑文书写着林则徐禁毒抗英的英雄事迹。林公英姿万人敬仰,林公事迹万古长存。雕像左侧是两组红色花冈岩浮雕,镌刻着虎门销烟,抗击英敌的石雕璧画。虎门销烟打击了英帝国主义的嚣张气馅,大灭英帝国主义威风,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留下彪炳史册的英雄篇章。离浮雕不远,设有一座“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半身石雕像,林公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他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急流涌进”石雕反映林公不畏英帝销烟禁毒护国保民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园右侧,“有容亭”廊柱上镌刻的林公诗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已成为一代代华厦人的人生格言。
站在园里往左望去,珠江河段上四面环水的二沙岛如同镶嵌在纪念园边上的一颗绿色宝石。再往前便是广州地标性建筑,总高度600米,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小蛮腰——广州电视塔。每当夕阳西下,趴在广州塔上的太阳仿佛醉红了的火柴头,一待夜幕降临,扭一扭小蛮腰往天边轻轻一擦,火花点亮了所以的燃点,珠江两岸亮如白昼。广州塔闪烁着奇光异彩,时而深红、时而天蓝、时而翠绿……五颜六色的大都市广州,如同一颗照亮世界的东方明珠。
园的右侧是大沙头游船码头。只见码头上游人如织,江中游船来往如梭。滔滔珠江惊涛拍岸,奔腾的波涛汹涌澎湃。声声不绝于耳,园的正前方珠江岸边一字儿排开三樽大小不一的四轮枢机磨盘炮车,高耸的炮筒直指珠江江面。
初春的早晨,广州的天气乍暖还寒。我伫立在林则徐纪念园门前,凝望着林公那高大的身躯、沧桑的面容和刚毅的目光。环视远方,只听见江中传来隆隆机声,江面惊涛拍岸。狂风一阵又一阵啸叫着,吹过珠江岸边那须臾苍苍的老榕树,掠过江边冷峻高耸的炮台,穿过一大片凤凰林,在林公身侧虎门销烟红色浮雕后那满山满坡的木棉树上呼啸着,这些高大挺拔的木棉树仿如园中卫士,坚守着这片土地。木棉花是广州的市花,也是英雄的花。时令虽还只是农历二月,春寒料峭。可这些木棉树上大大小小的枝杈上已开满热烈而又火红的花朵,鲜艳得像飘动的旗帜,像喷涌的烈火,在呼猎猎作响。简洁、粗壮、疏朗的木棉花树枝不蔓不媚,向上直指苍穹。那大朵大朵的木棉花开在还没长出叶片的枝头上,红彤彤的一大片,格外的耀眼醒目。这些花儿在凄厉的风雨中挥舞着,大朵大朵地飘落,不一会儿,大理石浮雕的前后已是满地落红了。我俯下身去捡拾起一朵木棉,托在掌中。那硕大肥厚的花瓣共有五瓣,一瓣叠着一瓣,密密的挨着,紧紧地裹着,一层一层地护卫着中间的花蕊。虽是满地的落花却总是成朵成朵横竖有序,一点也不散乱,不曾见一片离朵的花瓣。这些花朵无论闪烁在高处的枝头,还是香消玉殒零落成泥,都整体着不可分割。每一瓣修长肥厚,颜色鲜红,像凝固的血块,花朵上飘洒的雨水一滴滴滚动着仿佛晶莹的泪珠。瞬间,我的心颤动着,我已被眼前的木棉花震撼了,我双手托着花朵吻着嗅着,我仿佛听到林则徐虎门销烟禁毒的隆隆炮声,我仿佛看到了三元里人民挥锄持刀拿着梭标棍棒驱赶英冦的身影,仿佛看到林公带领兵勇和广州人民禁毒销烟熊熊燃烧的火焰,仿佛听到林公带领中华健儿和广州人民为保家卫国不畏英军的坚船利炮同仇敌忾奋勇杀敌殊死搏斗的震天杀敌声。朦朦雨雾中,再一次回望纪念园牌坊,两行镏金诗联仿如两行无尽的泪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已不觉鼻酸酸泪潸潸的了。
这些诗句是林公被发配充军,从西安动身去伊利向西途中写的。林公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痛感鸦片对人民的毒害之深,给国家带来的危害之大,如任其肆虐,“长此下去国家将无筹晌的白银,民间将无当兵的壮丁。”一想到这里,林公满心忧郁,义愤填膺。于是,他力排众议,奏请道光皇帝批准,在广州虎门销毁英商鸦片,组织了广州的军队和民众起来抗击船坚炮利的英帝国主义,给英军以沉重的打击。英军在广州碰了钉子挨了打,掉头北攻浙江,因浙江清军毫无准备,故势如破竹。投降派将浙江兵败归咎林则徐,恶毒攻击是林招惹是非造成的。道光帝黑白不分,胆小怯弱,动摇了销烟禁毒抗击英帝国主义的决心,最终罢免了林则徐钦差大臣和两广总督的职务。面对朝廷如此不公正的处置,林公不为自己的冤屈而气愤,也不因自已成为罪臣而颓废,仍然以家国为重,忧国忧民,心系天下苍生。林公在伊犁两年,呕心沥血,修筑了惠远渠。惠远渠又名皇渠,现在仍在使用,一直在造福着新疆天山伊犁人民。“当时林则徐致力于新疆水利,是不可否认的。林则徐有诗云:‘荒天遣作箕子,此说足状羁臣羁。’看来他虽在迁谪之中,还是壮怀激烈,毫不颓唐的。他还是想有所作为,为百姓做一点好事,并不像其他废员,成天只是种花养草。’(洪亮吉语)林则徐离开伊犁时有诗云:’格登山色伊江水,回首依依勒马看。’他对伊犁是有感情的。”①林则徐岂止是对伊犁有感情,他对生他养他的故乡福州有着深深的感情,对销烟禁毒殊死战斗过的广州有着难解难分的鱼水深情,他对当时千疮百孔、苦难深重的国家以及每一寸土地上的人民始终怀着深深的大爱、厚厚的深情。
纵观林则徐一生,13岁考秀才,20岁中举人,27岁成为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为官清廉正直,不辞劳苦,勤恤民隐,发配边疆仍然心系朝廷,惦念百姓疾苦,真正做到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最后道光25年(1845年)朝廷重新启用他,他在抱病奉命赴广西履职途中的1850年11月22日病逝于广东普宁行馆,林则徐将他的一腔热血、将他的一生全部都奉献给国家民族和他深爱着人的民。一生为国为民,感天动地,可歌可泣。
我心情沉重地躬身捧起流泪的木棉花,一朵朵撒放在林公像前……
注:①见《汪曾褀作品集散文卷》《伊犁河》235至2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