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走进禄劝傈僳族 文化札记———没有最美,只有更美
傈僳族是一个一步跨千年的民族,其传统的音乐、舞蹈、服饰、民间工艺、文学、故事、民居、原始宗教都保留得十分完整,傈僳族世代传承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原始古朴的民风民俗沿袭至今,为滇中孕育出独特的人文风情、旅游资源。

俗话说认识一个民族首先要从她们的服饰开始。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禄劝的傈僳族,也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与服饰。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傈僳族在生产、生活中积累,流传下来许多手工艺,有纺织、刺绣、酿造、竹编等。傈僳族的手工艺有别具一格制作工艺和审美情趣,蕴含了傈僳人的聪明智慧和文化素养。纺织是傈僳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产工艺。傈僳人很早就使用火草、火麻、棉、竹、羊皮、毛、银等制作服饰。用麻、火草捻成线后,混合纺成布制作女性衣裙、男性衣裤和挎包;用黑棉纱、毛线织成头帕和腰带;用羊皮制成羊皮褂衣。

悠扬婉转的山歌对唱,具有民族特色的葫芦笙与响篾吹奏,树叶也能吹出歌儿的傈僳姑娘。那穿戴鲜艳,服饰色彩斑斓的傈僳族漂亮女孩和活泼帅气小哥们跳起娇健有力、节奏明快的“笛脚舞”,让人不由得感叹起来:傈僳族不愧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如今,禄劝傈僳族的“阔时节”、传统舞蹈、手工纺织、手工刺绣等风俗和技艺,传承已久,数项被列为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禄劝成立傈僳族文化研究会,本着以民族文化大繁荣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在增进团结,凝聚力量上取得实效,在对外交流、展示形象上彰显活力,努力把禄劝悠久的傈僳族文化,古朴的人文风情和隽美的自然风光宣传出去,让外境知晓禄劝,认识傈僳族,把民族推向世界,把世界带进民族,谱写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是研究会的指导方针和前进方向!

傈僳人的祖先留下了《创世纪》、《开天辟地》等神话传说,还留下了许多传世的叙事长诗及民歌,如《阿考诗经》、《逃婚调》、《红太阳照片了牧羊人家》等,被列为各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傈僳族服饰古朴而大方,男子服饰流露出英武豪放的气质,粗狂宽博之美;而女子服饰手工精细,穿着婀娜多姿,是一种典雅秀丽之美。傈僳族服饰是信仰、艺术、审美意识等的集中体现,因地域不同出现差异,尤其是刺绣工艺精湛,集中反映了傈僳族的价值观和审美意识。傈僳族文化丰富多彩,灿烂绚丽,无比多姿。在认识与了解的过程7中,我们不仅要欣赏她的美丽,还要在傈僳族文化的传承发扬实践中体会她的精髓,并使之成为民族强大的精神动力!

禄劝傈僳族是滇中人口最多的一个县,目前全县傈僳族人口近17681余人。浓郁的傈僳族人文气息,为当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奠定了基础。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区域优势,近年来,在禄劝傈僳族文化研究会带领下大力打造与推广传承傈僳族文化旅游产业品牌,正悄悄改变着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由过去传统、单一的农业种植方式,逐渐变身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拓展了致富门路。“红色旅游,民族文化”的城市品牌为县域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在札记结束之前,据传傈僳族,当年与夸父与日逐走,一直朝着日落的方向走去,所以就有人说:傈僳族是追赶太阳的民族。做为傈僳族的一员,我们应努力前行,祖德铭记,与时俱进,追敢太阳,我们坚信傈僳族的路会越走越远,傈僳族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