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于2017年 2月以微信文化群的形式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文化队伍,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境意应在最高层 473
文/三木秉凤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人往往迷离于桃红柳绿之中,而不知春深无住,举目寥星明月空照,俯观于草木争春山花烂熳之时节,如画风景曾惹引得多少文人墨客樽酒熏醉落笔生花。在人生旅途中我们都愿做一个幸运之人,对本次生命轮回与归宿,了然于心,方能从容不迫。人生幸与不可幸有时不可用金彰示以物衡量!透观自己就是智慧。我们生临浊浪排天欲横滚的时代,有时真的看不清这是幸福的荡涤还是灾祸的积蓄!“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曰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在物质社会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逐渐失衡的交汇线,可以一览众山之小,观悬崖陡壁前满眼皆是以盲引盲的群流时,却是一种兴尽悲来的心哀。一个人若坚持攀登文化的高峰,常有“不畏浮云遮望眼”之感。人类灵魂之升化要从学会换位思考开始,要站在他人立场上思考不同层级问题,这也许是社会文流交往的基础。换位思考需要换位观心,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反观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反向观察来定位自己当下所在的心理层级,然后如何摆脱“浮云”向更高处攀登确实属难事!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私与公本是相对,大私就是公,小公就是私,大我就是公,小我就是私。天下万物非我所有,仅为我所用!生逢困惑,反问自己!首先我们是否具备攀登高峰采撷智慧的意志与决心,而当我们欲罢不能苦苦向外索取时,是否反观过内心的真正需要与储备。众生平等,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觉悟上下迷醒之别!《六祖坛经》记载六祖大师出山时,见寺内风吹幡动,一僧言风动,一僧言幡动,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生命过程就是修行,修什么?修出本性之心,也称自性之心即如如不动之心,也是宇宙之心。我们所言“天人合一”的世界里并非物质和物质合一,而是天地万物其心共唯一,这就是世界宗教所共同标榜之宇宙之心,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之心,也是万物归道的道心,也是“易有太极以生两仪”的太极之心。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所谓“修心养性”的过程就是心的层级逐渐由里向外、由低级向高级无限扩展的过程,也就是转识成智的过程,也是“开物成务”的过程,最后独立个体与天地宇宙融为一体以达“心性、心识、心相”的三合一境界,这就是《金刚经》所言的“一合相”。
《道德经》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们常常因为“可”道而有妄想,万物“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就是宇宙之生因和动因。六祖大师悟道言及“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何其自性本来具足”,这里的自性也就是本心,这里的万法就是万物。大道创生万物,太极创生万物,其实站在宇宙的角度,皆是心生万物,这就是向内求索,感而隊通,化成天下,所谓的万法世界不过如是如此循环而成,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同心共鸣,大德敦化。道生万物,万物归道,人类社会脱胎于宇宙自然,一切生命之境意最终都指向回归。

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2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