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雨之后,阳光明媚。和风拂熙,万象更新!
2022年5月2日,桂林市中华文化促进会红色研培委员会组织发起了!重走长征线路,探寻红军足迹;学习长征历史,感悟长征精神;缅怀红军先烈,弘扬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继承红色传统;牢记领导人的教导,励志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5月2日,红培委委员来到地处大山深处的灵川县九屋镇新寨屯,祭拜红军烈士墓,寻访瑶胞当年舍命救助、保护红军伤员的红军洞(蝙蝠洞)和见证了军民鱼水情深的红军桥。5月3日,委员们爬山涉水,不畏艰险,登上了巍峨的才喜界(兴安、灵川、龙胜三县交界),寻找到了当年瑶胞打开隘口关卡欢迎红军西行的寨门旧址,然后,沿着红军长征路翻越才喜界到达龙胜各族自治江底乡,采访知情年长村民,了解“朱毛红军过瑶山”石刻的故事,参观了白面瑶寨红军岩。通过此次活动,委员们心灵极大震撼,心灵受到洗礼,加深了对红军长征精神的理解,锤炼了意志品质。据《灵川县志》(1997年版)记载:“长征突破湘江之后,部队继续西进。红军左翼部队红三军团第4师11团、第6师16团、17团,于1934年12月6日(农历十月二十九日)经兴安县金石乡,由伦江村瑶族同胞盘桂荣等3人作向导, 翻越九屋乡新寨村北的才喜界,向龙胜县江底前进。当时才喜界上筑有坚固的寨墙,有桂系的民团后备队50多人枪驻守,队员都是被胁迫来守卡的瑶族同胞。红军冯团长动员盘桂荣用瑶语向守兵喊话,并由盘独自一人进到寨墙里,向他们讲清红军和瑶民一家人的道理。听后,立即拆开寨墙的一角,让红军顺利通过才喜界。当天,这部分红军便按计划到达江底的矮岭。红军上山时,守备队长(民团)刘金华没在山上,等到红军到坳口时,他才从山脚上来,刘企图顽抗,被红军捕杀。”其实,在红军经过才喜界的短暂时间里,发生了很多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故事,鲜为人知、未入史志:红军与瑶胞合力智取隘口要道、鱼水情深的军民依依惜别互赠礼物、数十名瑶胞为救助红军伤员英勇献身、瑶族阿哥参加红军惨遭杀害……。


参加这次活动成员
李兵(桂林市中华文化促进会有关领导、红色文化研培委员会主任)
黄革新(桂林市委党校副校长、桂林市文促会红培委副主任曾作为知名党史研究专家在全州受到囯家领导人接见)


黄文靖(桂林市象山区政协委员、桂林市文促会红培委副主任)
梁敏力(桂林市文促会红培委副秘书长)
钟昌林(桂林日报社发行中心主任,红色志愿者)
林升和(桂林红色驿站站长、桂林市文促会红培委副秘书长)
方荣钰(桂林市文促会红培委委员,曾走完了当年红军长征的所有线路、寻访过所有的红军根据地,成为全国第一人)
粟瑞丰(桂林市文促会红培委委员)



林泽翔(2019全国十佳助力红娃、桂林第十八中学学生
李曦(红色志愿者)
红色讲解员:赵啟学(瑶族,灵川九屋新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