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城结婚习俗事先

邻家明天要嫁女了,今天男方要来施仙。关于这两个字所涉及到的当地民俗,我不但请教了主事人老王,还亲眼见证了这一切。
我这个邻家,虽属村上一个普通农户,但家中成员都很优秀。对上孝敬父毌,把卧床有十年的老毌亲,侍奉得无微不至,房间打扫擦抹的干干净净,空气流通,没有半点异味。铺盖衣着经常拆洗得干干净净,饭食营养搭配均衡,一日三餐曾未耽误。如今老毌亲虽说行动不便,但依然康健,说话声音宏亮,面色红润有光,凡见者均从心底为他们点赞。

男主人多年操务大型运输车,技术熟练,脑子灵活,小心谨慎,再苦再累都是自己亲自驾驶。女主人是一位德才兼备的优秀者。曾担任村妇女主任,共产党员,不论是防疫还是其它工作,她总是冲在最前线。她爱好书法,光看那挂有各式毛笔的古装笔架,和她亲自写下的那长卷墨宝〈上林赋〉,就让人佩服至极。那么多字的作品,每一笔一画,无论是横竖撇捺顿挫,都恰到好处。能欣赏到这么好的作品,对每一个人都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她是村锣鼓队和韩城围鼓队敲大鼓的高手,那姿势,那劲头,犹如那位指挥千军万马的女元帅穆桂英。她是沟北村自乐班的台柱,演唱的秦腔名剧目,声情并茂,让人百听不厌。

如今她又是星火煤矿试压车间的技术骨干,安装修理旋絲电焊,样样能行。她俩口教育下的儿女,都是多才多艺,聪明善良,见人不叫不搭话,而且声音甜蜜特别,比自己亲孙子亲孙女还亲热暖心和感动人。有一次,女主人带着女儿在韩城大酒店寻门户,恰遇女同学带着她的儿子在一起,一句(咱俩做亲家)的笑话,让这两位帅男和靓女经过了解,互相倾慕,终成天赐良缘,商定明天举行喜庆大礼,今天女婿一行要根椐韩城当地习俗来施仙。

从老辈人传来的习俗,结婚的先一天要施仙。那时候都是包办婚姻,新郎和新娘都不能见面,有些即就是见靣了,也是找人替代的。有的长得面貌丑陋难看,有的还有残疾,有的男方还是小孩,有的男方患了重病,甚至还有的男方已经不再在世,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有的结婚后一看被骗,气得行死命活,甚至成了精神病。有的陪伴小孩度过十多年,甚至有的妇女还陪着一个桃木人度过一生。

让人气忿,让人捥惜。那时候的施仙,是男方媒人带一小孩,或新郎的弟弟,还有抬桥的,抬食盒的一起前往。那时候男方都要杀猪敬神,给女方剁半扇,贴上红囍字,连同点心两包,献爷馍一幅,香码炮仗一起抬着送到女家。上香行礼过后,响炮开饭,馄饨一碗,第二碗是挂面。饭后,由女方主事人和男方媒人,商谈第二天迎亲时间,所需红包等事项。
这边男女主人朋友众多,连同夲家人和邻里,早己提前三天把家里布置停当,家里及门口路上,带福字的小红灯笼挂的齐备,红红火火,花花绿绿,喜庆特别。今天一早,彩绷就己搭好,妇女们都忙着择菜洗碗碟,男人们忙着摆桌椅板凳,厨子们一阵忙碌之后,肉菜香味四溢,飘满了农家小院及附近。

早晨约有8点整,阳光明媚,乌语花香,一辆高机小轿车停在门前路边,从车里下来了有6人,那位戴着眼镜,身体强壮,彬彬有礼,面带笑容,最帅的青年就是新女婿,还有媒人,男方主事的,后边几位抬着两个大型彩装大竹笼。女方全家出门迎接,谈笑风生,喜庆有余,帮忙者集目观看,称赞不已。
迎至客厅,正中桌上靠墙,有先辈们的遗象,桌前挂着彩色挂帘,上面绣着大囍字套小囍字,一对鸳鸯相伴戏水,两边对联:姻缘幸福美满,福禄天长地久。桌子正中摆着伍枚献爷馍,比平时用的要大很多,上面还点着红彩。两包高级点心及香烟摆在左侧。紧靠桌旁地上,右侧是一大包各种鲜果和两瓶酒,左侧地上是大型炮竹。女婿走到桌前,恭恭敬敬燃香五炷,双手插入桌边大香炉中,在女方长辈的指导下,行三跪九叩首礼,燃放炮竹,然后把男方客人礼让坐在院中桌子旁。

一通品茶之后,那位最精通过事习俗各项的主事人老王,宣佈上饭。女主人那几位最要好的朋友,早已将施仙招待男方客人的饭准备就序,那位平时最乐观,最喜欢开玩笑的女理发师,亲手端来一碗热气腾騰的大肉馄饨,放在媒新女婿的面前,还故意作了一个鬼脸。
新女婿来时父毌和媒人早已叮咛过,韩城风俗为试验年轻女婿是否懂礼节,那些爱玩的人往往在女婿饭内捣鬼,放一大把盐或辣椒面,让不懂礼节的女婿当着众人出丑。只见女婿站起,双手把饭端到媒人面前。
谁知帮忙的早已给媒人及其它人都摆好了饭,女婿的饭推来推去没人接,整个院中帮忙的都笑了,尤其那帮妇女们,连笑带吵的更凶了:今天是什么时候,就是饭中有药你都要吃下去。快吃,快吃,大家都连笑带喊。女婿没办法,只好端起饭碗吃了起来。

第一碗馄饨没捣鬼,女婿吃了个利索。第二碗挂面又上来了,新女婿笑了,今天不能把人丢到这沟北村,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口吃了起来。他们一同来的人都笑了,帮忙的人们也都笑了,笑声在这农家小院里久久回荡,让这个乡村习俗的施仙,变得更加喜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