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世痴心不了情
——袁宏邈歌曲创作概说
洪暄苑
题记:
所谓成功,就是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过一生。
——(当代)当年明月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张九龄《感遇》

2018年11月上旬,我收到老同学袁宏邈从蔡甸发来的邮件。近一尺见方的大号信封,赫然贴着6枚共12元邮票,我手沉沉而心切切。剪开封口,整整八页写在正规方格稿纸上、两千余文的硬笔行书亲笔信,加上18首宏邈原创的歌曲打印稿。我眼前的写字台面,立马生动起来。信,扫读精读研读,过了三遍。歌单,眼盯指敲脑晃,逐首哼习了一遍。近两个钟头的缠绵,久别重叙的欣慰感满足感,加上优美旋律的浸润感穿透感,还有始料未及的被征服感享受感,热乎乎暖融融充盈我身心。
袁宏邈这宗数十页的邮件,主题词是八个字:对音乐的不懈追求。

袁宏邈告诉我,迄今为止,他在执鞭中学语文教学之余,五十年里创作了洋洋近二百首歌曲。包括为古诗词谱曲和为当代歌词谱曲,各近90首。词曲全套20余首。公开发表51首。获奖27首。
袁宏邈曲、汪承栋词的《雅鲁藏布江大合唱》,由序歌、农奴恨和渡口问答三个板块组成。难以想象,如此鸿篇巨制,竟然是袁宏邈歌曲创作的处女之作,开山之构。1966年初夏,文革风潮尚未波及省级重点学校蒲圻师范。生于己丑年尚不满17岁的袁同学,某天在学校图书馆,发现《长江文艺》上登载有《雅鲁藏布江组诗七首》,顿生模仿《黄河大合唱》,为之谱曲之想。他刚抄完“序歌”、“农奴恨”和“渡口问答”三首,管理员贺慧悟老师要关门下班了,后面的部分未及抄完。在寝室,宏邈仅花几天课余时间,就为三首诗谱了曲,随手把曲稿夹在学校发的音乐教材里。这一夹,竟夹了43年。直到2009年退休后整理旧作,当年的手稿才重见天日。袁宏邈说,时隔半世再看当年毛稿,只觉“字迹之混乱,曲谱之粗疏,着实可笑,便随手打了个大问号,准备撕掉;忽又心生怜悯,便眯着眼睛仔细瞧了瞧,咧着嘴哼了哼,觉得基本旋律尚可,便下定决心做了大改;数稿之后,便成今天的模样”。袁宏邈认为,这三支曲子对他的意义,“与其说是音乐素养与技能小试牛刀之始,毋宁说是自己性格在变与未变之间”。诚哉斯言。信哉斯言。

袁宏邈坦陈,为刘禹锡的《江南春》和苏东坡的《念奴娇》谱曲,是他歌曲创作的蝶变之始,圭臬之举。
2007年,江西省音协刊物《心声》,面向全国有奖征歌。宏邈便把上述两首作品寄了过去,未料一炮打响。面向全国的征稿活动,整个获奖作品仅有37首,而袁的两首歌曲两发两中,均在红榜,其中《江南春》斩获二等奖。那年,他在蔡甸一中带高二语文兼班主任,一学期下来,语数外三科联赛第一,期中考试语文人均分数第一。主业副业,喜开并蒂莲。
有心人,天不负。2015年,是袁宏邈歌曲创作硕果更丰,取得更大社会认可度的颠峰之年。此时他已退休五年,“五年内没有写歌、发稿”。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文化部批准中国大众音协举办海内外征歌活动。袁宏邈从他的巨量存稿中,挑出《中华长城长》、《我的嫁妝是山歌》、《啊,北京》寄京,又一炮打响。前两首荣获银奖,《北京》获优秀奖。夫妻双双携宝爱孙女,喜赴京城参加颁奖暨演出大会。主办方正式出版的歌曲集,原汁原味收录了袁宏邈的《北京》和《嫁妆》两首力作。

袁宏邈与我,是蒲圻师范四年的同班同学(1964~1968)。国字脸上两道浓眉。毛笔字首屈全班。略带磁性的男高音。下笔滔滔的作文。鲠直不阿的文人气质。但我还是低估了宏邈的音乐潜质。哲人有言,“兴趣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天份加勤奋,宏邈得其所哉。
随着商品交换原则的日益浸淫,音乐作品的传播,早已功利化市场化垄断化。推出作品,要有权威荐举,要靠演唱会造势。而举办一场演唱会,涉及歌者舞者乐队舞台灯光音响布景,等等等等,还有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与纸质媒体的参与和传播,耗资决非小数目。出版歌碟影碟,也是系统工程,也要花大钱。剩下的通行做法,就是自费出版《袁宏邈创作歌曲选集》,料想宏邈早有安排。
袁宏邈,你春风风人,夏雨雨人,桃李遍国中。你金指度金曲,好音凝精神。你种瓜终得瓜,种豆终得豆。你也曾种瓜得豆,你也曾种豆得瓜。你想了。你做了。你成了。你享受了。噫,堂堂一表,凛凛一躯,夫复何求!
调寄临江仙曰:
人世熙熙复攘攘,上台终必下台。清心寡欲更开怀。雄鸡迎晓日,四季照常来。 朝夕水山情愫吐,往事清零拜拜。引吭挥墨展我才。天涯多劲草,再上古琴台。
2022.05.16.
作者简介:
洪暄苑,男,湖北赤壁人。1948年生。1967年参加工作。1974年加入中共。1985年任副县职。高级讲师。好读书,不求甚解。好思考,不求答案。好舞文,自得其乐。实话实说,本真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