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井场惹祸后, 火肯定是再也不玩了,但与水有关的玩耍从来没断过。
记忆中的松花江的水,永远是那么诱人,星期天有时家长也带我们来捞蛤蜊,用罐头瓶子钓鱼,用渔网捞鱼。一个下午有时能捞半麻袋蛤蜊,用棒子把蛤蜊肉的边砸软,用水一焯炒韭菜可好吃了。钓鱼没有什么大鱼,都是麦穗 老头鱼和白漂子,打点小鱼酱就着小葱,吃点二米饭、大饼子也算改善生活了。

常到江边去,怎能不湿鞋,到江边去玩耍,又怎能不下水呢。夏天里,小伙伴们三两成群到松花江里游泳,说是游泳,其实就是狗刨扑腾,像我们女孩子和胆儿小的男孩子只是在岸边趟趟水洗洗脚,我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跨江管线下面的黄土崖子,上面可以比赛跳绳和短跑,沙滩上可以摔泥泡、堆沙雕。确实不敢像勇敢的大孩子们能游到江心岛再回来,横渡松花江的壮举。

因为松花江每年都有孩子大人溺水身亡的事情发生,我们管叫“松花江招生”。学校和家长都不允许我们去野浴,但说归说、做归做,院里的孩子们还是照去不误。那时候,没有作业压力,有时还半天学习,半天劳动,学校放学早,下午上两节课就放学了,没什么地方玩,背着书包就去江边,洗澡的洗澡,狗刨的狗刨,撒着欢的在水里玩,玩够再回家。不过家长也有家长的高招,每天下班回家,先检查男孩子的大腿,用手指甲在他们的大腿一划,马上出一道白道,没什么说的,按在炕上扒开屁股,笤帚旮瘩男女混合双打,就是一顿胖揍。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后来,男孩们也学聪明了,江边游泳回来后,在水缸里打一盆井水,用肥皂厚厚的在身上打上一层泡沫,不用水冲,在太阳下晾干后,再用水冲了,大人怎么划也划不出白道了。

想来也是幸运之神眷顾,或是原油跨江管线的庇护吧,我们大院的孩子们在松花江扑腾这么多年,都安然无恙……

作者简介
李智慧:吉林省新诗协会会员 松原市作家协会理事,前郭县作家协会副主席,高级政工师。
报告文学《种在父亲心中那棵树》多篇文章在《吉林日报》《地火》《松原日报 》《松花江》 《伯都纳》等国内报刊刊载并多次获奖。其中百余篇作品在国内平台刊发。
第五届夏青杯吉林赛区荣获最佳舞台语言表达奖。多次在省市朗读大赛中获奖。